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謝無量1884

謝無量(1884年-1964年),名大澄,字仲清,中國近代著名學者、
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四川樂至縣人。
謝無量童年在父謝維喈(字鳳崗,安徽蕪湖縣知縣)任所就讀,
12歲詩文完篇,因厭棄八股文,好讀史籍和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學說。

1896年,十五歲那年逢維新人士湯壽潛馬一浮至安微,謝無量拜湯為師,與馬訂交。
1901年春,考入南洋公學(即後來的交通大學),
        為其時中文教授蔡元培(蔡孑民)先生所器重。
        同班同學往來較密者有邵力子、黃炎培兩位先生。
        李叔同(弘一法師)住我隔壁也時有往來。
        課餘,與馬一浮、馬君武創「翻譯會社」編印《翻譯世界》雜誌~
        介紹世界名著和社會科學。因結識維新派章太炎鄒容章士釗
        參加《蘇報》、《國民日報》編輯,「愛國學社」講演活動,
        並與四川同鄉楊玉詹蘇中廖世勤等人圖謀發起四川革命。
1903年「蘇報案」發生,章太炎、鄒容被捕入獄.
        謝無量去日本,學習了日語英語德語
        此時馬一浮由美來日,贈英文版《資本論》,
        謝無量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
1904年回國,
1905年任蕪湖安徽公學教授。次年2月辭職,
        與馬一浮游鎮江、焦山、杭州,博覽文瀾閣四庫全書》。
1907年應章太炎、于右任之邀任北京《京報》主筆,
        時段芝貴以重金買歌妓楊翠喜獻清宗室載振,獲任黑龍江巡撫
        謝無量撰文揭露,御史趙啟霖亦奏章彈動,段革職,
      《京報》被迫停刊。謝無量返上海,與周紫廷等創「蜀學會」。
        常在報端撰文評論日報。
1908年回蕪湖家中著《詩學指南》、《詞學指南》。
1909年宣統元年,清末廢除科舉,全國興辦七所「存古學堂」,
        謝無量和三弟謝大沅(號希安,即後來去緬甸出家的萬慧法師)一同回川,
        任存古學堂監督(即校長),時年25歲,兼教授詞章一科。
        繼在四川高等學堂及通省師範講席講授國文和外國史。
         10月,謝無量和張瀾蒲殿俊等參加立憲運動
                 代四川省咨議局撰《國會請願書》。
1911年,清廷宣布川漢鐵路國有,川民激憤,成都成立「保路同志會」。
            謝無量和張瀾、蒲殿俊、楊滄白等投入「保路運動」。
1912年夏,謝無量告別存古學堂,赴上海擔任《民權報》、《獨立週報》、
           《神州日報》主筆。至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篡奪,
             國內仁人志士多逃赴日本,謝無量則潛伏書肆為中華書局著書10餘種:
             如《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
           《佛學大綱》、《王充哲學》等,並陸續出版,直到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
1917年,經楊庶堪熊克武介紹,應孫中山寫信邀請,
             對其所著《孫文學說》提出建議,中山欣然採納。
1918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和學長陳獨秀,屢邀任教,均辭不就,
             仍留上海著述。期間為商務印書館用白話體編寫國學小冊子數種,
             其中《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現收入萬有文庫改名為《馬致遠與羅貫中》,
             此書頗為魯迅先生稱讚)、《楚詞新論》、《古代政治思想三種》,
             頗為中山先生讚賞。
            「五四」前,謝無量與李大釗相交已久。
            「五四」運動開始,常為《新青年》寫詩。
             此時,謝無量受孫中山實業救國影響,
             曾以《民權報》、《獨立周報》、《神州日報
             主筆薪資伙辦安徽「水東煤礦」,數年後因資金問題停辦。
1923年,(民國十二年)謝無量南遊廣州,時孫中山成立大元帥府,
              籌劃北伐及改組國民黨,因孫中山留任廣州大學教授,
             又任為大本營秘書,旋改任參議,談及社會革命,建議孫中山「以俄為師」。
             是年秋,謝無量與孫科陳劍如孫中山命為代表,持函去瀋陽張作霖
             達成討伐直系曹錕吳佩孚協議。
             月余,討直勝利,赴天津馮玉祥段祺瑞胡景翼等,轉述孫中山的想法。
1924年孫中山任命謝無量為大本營秘書長。
10月23日,馮玉樣電請孫中山北上,
11月7日,孫中山到上海,邀謝無量同行。
12月4日,孫中山在天津肝病復發,囑謝無量先去北京相候,
                及孫中山到北京,病重逝世,謝無量賦詩哀悼,
                並見到四川樂至同鄉陳毅將軍。
1926年7月,謝無量應聘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主任,講授《歷史研究法》,
                提倡以唯物史觀研究歷史,反對梁啟超唯心史觀
                是唯物史觀在中國的第一次講座,頗能吸引聽眾。
                一學期後,有進步學生被捕受害,謝無量迫離上海。
1928年,在上海中國公學任文學院長,主講歷史研究法和世界革命思潮等課。
1930年(民國十九年)于右任為監察院長,邀任謝無量為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
               此職務比於閒職,仍致力研究文學、哲學。次年,去廣州訪李任潮
               時有政治分會制度,李任潮領兩粵分會,謝無量讓李不要相信蔣介石
               不要去南京。李任潮被吳稚暉等遊說,結果被囚於南京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謝無量在上海創辦《國難月刊》,
             主張改組國民政府,團結民眾,一致抗日。繼改月刊為《國難晚刊》,
             撰文批評蔣介石、汪精衛不抵抗政策,刊被迫停辦。
             此時,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朴等組織「救國會」,
             宋慶齡魯迅楊杏佛、蔡元培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謝無量積極參加。謝無量於
1940年,從香港回到重慶家中,住觀音岩張家花園可園一號。
             寫成《建設四川意見書》,提出強鄰虎視,國勢日艱,一旦變生不測,
             沿海將不可保。建議開發西南,計劃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措施,
             頗為詳盡。
             但他的意見沒有在政客間發生影響。此時蔣介石在重慶「陶園」,
             謝無量當面要求辭去監察委員之職未批准,隨即去了成都,
             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才得照準。期間以賣字為業,
             並兼任四川大學城內部的中文系主任,教授漢以後學術思想變遷史,
             主講《莊子》及《漢魏以後四大思想史》。
1943年,馬一浮在四川樂山辦「複性書院」,謝無量應邀為特約講座,
             兼任南林學院特約教授。
1947年,國民政府圈定謝無量為樂至縣國大代表候選人。
            先到上海,會議開始後才到南京,住在好友于右任家。
            國大會議期間以心臟病為由住南京鼓樓醫院,不常出席會議,
            並謝絕各種宴請。凡競選之人派車供應,一概辭謝。
            選舉總統時只投了居正一票。會末即去上海。
1949年2月,從上海到重慶,應熊克武、但懋辛邀請,任中國公學文學院長。
1949年,中秋節(八月十五日)返回成都靜候解放,住慈惠堂街卅七號。
             因房主交公糧賣房,輾轉駱公祠十八號、娘娘廟街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謝無量應聘川西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1年,任川西行署參事、川西博物館館長、成都市人民代表
1952年,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四川省政協委員。
1956年,1月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屆二次會議去北京,與毛澤東相見。
             8月應當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好友吳玉章邀任人民大學特約教授。
1958年,3月在中國人民大學陸續發表了《中文拼音方案草稿讀後》、
           《王韜——清末變法論之首創者及中國報導文學之先驅者》、
           《紀念關漢卿——革命的戲劇家》及《佛教東來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1959年,任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發表《再談李義山》(文學遺產)。
1960年,國務院任命為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時館長章士釗
1961年,發表了《詩經研究與注譯》。
1964年,12月7日謝無量逝世,享年八十歲。
             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因在文革前去世,未受到紅衛兵迫害。

謝無量學養深厚,是一位系統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先驅,
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著深刻的體認,許多著作具開創之功。
既是古代文學、哲學的研究者,又是著名的書法家和古體詩人,
是在詩詞、書法、文史研究、文物鑑賞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家。
他一方面傳承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觀念;
另一方面又具有國際視野和現代思維,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感,
這使得他的研究既不拘泥於古人,更不偏廢於西方,
而是立於新時代之辯證立場,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評價。

民國時曾任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
民國37年當選為四川省樂至縣選出之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
著有《佛學大綱》、《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
並出版了《謝無量自寫詩卷》、《謝無量書法》等作品。

書法

謝無量早年模仿二王,對帖學頗有研究,二十多歲就已小有名氣。
以後又臨摹六朝諸碑,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孩兒體」。
當時就與四川書法家趙熙齊名。
謝無量的書法作品雖源於六朝諸碑,並直接得力於梁碑《瘞鶴銘》、
北碑《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石門銘》以及佚名石闕、
基志和顏字行草,但他並不簡單地模擬字的外形,
而是「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較好地運用了「遺貌取神」的原則,
一般人只有仔細反覆觀察才能發現其師承淵源。
「孩兒體」並不講究長槍大戟之勢和肌膚之麗,而是以內斂、清新取勝,
避免了時期館閣體過於雕飾的弊端。謝無量拋棄了「一點之轉」、 
「一波三折」等成法,而是依照筆畫的順序信筆起倒,中鋒澀進,
取勢自然而成,使點畫充實流暢,據除了線條的雕飾性和虛滑之感,
以「活」的線條躍然於紙面,富有生命力。
特別是橫畫、橫折豎鉤筆處理得非常完好,起到了骨架作用。
書法的用筆往往是中鋒提筆直落,能起能收,
所謂「動如脫兔,靜若處子」,橫雖斜向取勢,但平穩妥貼,豎鉤圓健自然。
他能適當地把握「用筆」和澀進的分寸與速度,
在轉折處略提筆暗過,順勢而下,取盡圓意,饒有篆意而不現、起止之痕。
這種方法使他的字寫得非常自然,含蓄有力,具有質感,

從而避免了行書用筆由於提按、轉折、取勢、收勢不當所出現的病筆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