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陳以愛 副教授

 

通識教育中心
個人簡介:
專長領域:
  • 中國近代學術文化史
  •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
  • 中國近代史
任教科目學歷經歷
  • 統籌綜理中心業務
  • 近代中國文化與人物
  • 經典閱讀:王國維、陳寅恪、錢鍾書
  • 當代教育議題:中國知識人的大學論
  • 愛的沉思
  •  
  • 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
  •  
  • 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2013起)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2003年1-7月)
  • 東海大學 97年度特優教學獎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2009年夏)
  • 教育部 98年度全國
  • 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

有涯齋主 :自述

陳以愛,生於泰國曼谷。

曾祖父是長老會牧師,在福建蓋過教堂。

祖父是獨立傳教士,一輩子奔波辛勞,卻也備受敬重。

父親從商而富有文人氣質,晚年著書滿家,至今筆耕不輟。

母親曾任小學英文教師,婚後最大苦勞是督促子女讀書,

家中不設電視機,是她為兒女作的最大犧牲。

我生長於上述家庭環境,自然被薰染得酷愛讀書。

又被父母逼著練了十年鋼琴,如今略知音韻之美,都得感謝父母。

求學過程上,在新加坡唸幼稚園、小學。

小二未及唸完,隨父母移居香港,入讀香港培正中學附小。

入讀培正實屬僥倖,全賴父執輩校友網絡,始能「一門英傑」統屬「培正人」。

小學而中學整整十一年,在培正享受自由學風,也內化「至善至正」的校訓。

隨後考取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隸屬新亞書院,

初聞錢賓四先生「溫情與敬意」的遺訓,又進入新亞先賢所開創的文化世界,

確有開拓心胸的振奮。

中大崇尚「獨立思考,批判精神」的風氣,也銘刻在知識理性的追尋過程中。

新亞四年徜徉山水之際,有幸師從逯耀東老師,

飽聞近代大師宿儒掌故之餘,生發探究學者生命史與學術史的好奇心,

從此踏入中國近代史領域,

開始一段「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學術征途。

畢業後,執教九龍真光中學三年,

深切體認唯有創造性的學問才是「量才性」的道路。


適逢學長李廣健赴臺執教,在逯老師鼓勵下,

越洋考取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仍追隨逯師治學。

政大前後七年半,在呂芳上老師課堂上,始悉近代史天地之寬。

隨後承廣州中山大學桑兵教授待我以師友之誼,在學問上更上層樓。

政大掛籍期間,撰成學位論文兩篇,以近代中國學術文化史為範圍,

關心學者、學術組織、學術運動以及學術標準的形塑,

期許在古今對照的視野下,獲得回應當代挑戰的智慧。

博士畢業後,在南投埔里追溯胡適考證《水經注》的心路歷程,自得其樂,

蒙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過「博士後」研究申請,北上隱遁二儀山(213室)。

練功半年,偶承對門胡適紀念館主任邀請,

天天手翻細閱館藏胡適之先生藏書批註,成為學術途上的一大奇遇。

夜裏則細心品嚐陳寅恪先生「頌紅妝」諸作,於學問有更深一層體會。

練功未成,蒙東海大學通識中心聘請,由臺北移居臺中,迄乎今日。

大度山上的日子,教書研究兩須兼顧,好在拼過前三年,漸入相輔相成佳境。

八年多來開設的通識課程有:

「公民文化」、「歷史與人物」、

「王國維、陳寅恪、錢鍾書」(舊稱「歷史與文化」、又改稱「經典導讀」)、

「知識人與大學」、「中國知識人與知識人論」、「中國知識人的大學論」、

「自由主義:歷史起源與在中國和臺灣的繼受」(與黃崇憲、鄭志成合開);

主持的大型通識講座課程有:「通識課程學術講座」、

「基督教文明與藝術鑑賞」、「東方文明的發展」(博雅書院課程);

在歷史系與呂芳上老師合開的課程有:「中國近代文獻史料選讀」、

在中文系獨力開的課程有:「近代學人專題」。

執教通識的結果,思索的面向日益側重:

如何建立華人高等教育的主體性?如何面對當代人文教育的困境及前途?

大度山上的生活,最快樂而益人神智的,卻是與東海諸生的交往。

誰是師?誰是生?往往難辨。

生涯如此,誠非閉門讀書之樂可比,亦非此前所敢所能想望。

武陵之遊、三義油桐花祭,高美濕地之黃昏曲、阿里山之嘉義返鄉團、

任性一族台南行、太平山區的湖光山色,皆令我追憶無限。

「今是」咖啡店聊天而催生的讀書會,其成員與日俱增,來來去去之餘,

也增添了購書搶書讀書說書的樂趣。

快樂的讀書人兼教書人,獲頒2008學年度東海大學「特優教學獎」、

2009年度第三屆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

2009年夏,蒙中央研究院近史所邀請任訪問學人,出入諸館搜尋史料之餘,

研究興趣拓展至晚清民國政治史。

最近在寫的兩本書主題是:

「王國維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五四運動史」,

重新詮釋現代中國學統及政治史,是這幾年心中的宏願。

2012年春節


陳以愛著作目錄


A類(期刊論文)

陳以愛,2012/1,〈錢穆論政學關係〉,《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年第1期(2012:1)。

陳以愛,2008/12,〈胡適對王國維「古史新證」的回應〉,《歷史研究》,2008年第6期,頁105-123。

陳以愛,2007/1,〈胡適的《水經注》藏本的播遷流散(下)〉,《九州學林》,5卷1期,頁105-159。

陳以愛,2006/9,〈胡適的《水經注》藏本的播遷流散(上)〉,《九州學林》,4卷4期,頁149-184。

陳以愛,2002/3,〈胡適的「整理國故」在20-30年代學術界的反響〉,

《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3期,頁132-135。


B類(研討會論文)

陳以愛,2012/9.13-14,〈從疑古到重建的現代中國史學──以王國維對傅斯年的影響為中心(1)〉,

國史館.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主辦「近代國家的型塑: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

陳以愛,2011/11.4-6,〈錢穆論國家和教育的關係〉,北京大學主辦「北京論壇:

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與現代、變革與轉型」之「教育子論壇:教育傳承與創新」宣讀。

陳以愛,2009/10.23-24,〈探索近代中國學術史的議題、方法、視野──從個人研究歷程談起〉,

南韓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主辦「東亞近代學術典範的形成:硏究方法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2009/5.3-4,〈五四運動期間江蘇省教育會的角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承辦「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2008/11.28-30,〈王國維與胡適文學觀點探源(論文提綱)〉,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近代研究中心主辦「第二近代知識與制度體系轉型」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2007/12.15-17,〈「五四」前後的蔡元培與南北學界〉,東海大學歷史系、

中正文教基金會合辦「近代中國國家的型塑:領導人物與領導風格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2007/12.1-3,〈胡適對王國維「古史新證」的回應〉,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中山大學歷史系、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合辦「傳承與創新:新世代的歷史學」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2004/12.15-18,〈民初的「新漢學」與「新宋學」〉,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

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歷史研究》編輯部合辦「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2003/4,〈30年代胡適和陳垣的幾次學術交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研究群」座談會宣讀。

陳以愛,2002/1,〈胡適的「整理國故」在20-30年代學術界的反響〉,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胡適與近代中國學術之建立與轉型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會引言。

陳以愛,1999/4,〈「整理國故」運動的普及化〉,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協辦「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宣讀。

陳以愛,1998/5,〈蔡元培與北京大學國學門〉,北京大學、

中國蔡元培研究會合辦「紀念蔡元培先生誕辰1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宣讀。


C類(專書及專書論文)

陳以愛,2009,〈「五四」前後的蔡元培與南北學界〉,收入:

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頁336-361。

陳以愛,2007,〈胡適考證《水經注》案文稿的編輯次第──兼論《胡適手稿》、《胡適遺稿》、

《胡適全集》的編輯問題〉,收黃清連編,《結網三編》(台北:稻鄉出版社),頁223-259。

陳以愛,2005,〈胡適、王重民論學信札中的勵耘書屋主人〉,收黎明釗等編,《

史學傳薪》(香港:中華書局),頁307-355。

陳以愛,2003,〈30年代胡適和陳垣的幾次學術交涉〉,收周樑楷編,

《結網二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頁341-408。

陳以愛,2002,《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1922-1927)》(修訂本)(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本書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勵補助。)

陳以愛,2002,〈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衍〉(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部博士論文)。

陳以愛,1999,《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

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1922-1927)》(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陳以愛,1999,〈蔡元培與北京大學國學門〉,收中國蔡元培研究會編,

《蔡元培研究集──紀念蔡元培先生誕辰1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30-448。

陳以愛,1999,〈「整理國故」運動的普及化〉,收呂芳上、張哲郎編,

《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頁37-59。

陳以愛,1998,〈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一份「新國學」的研究綱領〉,收黃清連編,

《結網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頁519-571。


D類(研究計畫書)

陳以愛,2008/12,〈王國維與中國現代學術評價標準的型塑〉,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書。(審查通過)

陳以愛,2005/12,〈與王國維的幽靈搏鬥──胡適、王國維的《水經注》研究評議〉,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書。(審查通過)

陳以愛,2005/5,〈胡適重審《水經注》案的背景與心境〉,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中進度報告。(審查通過)

陳以愛,2004/8-2006/7,〈胡適重審《水經注》案的背景與心境〉,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書。(審查通過)

陳以愛,2003/1-8,〈胡適和20-30年代北京的人文世界〉,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計畫書。(審查通過)


E類(其他)

陳以愛,2008/11.7,〈兩岸胡適藏書的整理與胡適研究前景〉,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研究群暨胡適紀念館邀請演講。

陳以愛,2006/10,〈逢變之際──1940年代中西史家及史學思想之研究──

胡適重審《水經注》案的背景與心境〉,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完整報告。

陳以愛,2005/6.22,〈胡適的清學史研究──兼論「胡適研究」的前景〉,

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歷史系邀請演講。

陳以愛,2005/5,〈胡適重審《水經注》案的背景與心境〉,

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中進度報告。

陳以愛,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胡適網站

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MainFrame.htm

「胡適研究.學術活動」撰寫文稿。

陳以愛(編),2004/7,

〈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藏胡適藏書目錄(中日文部份)〉,頁1-281(未刊)。

陳以愛老師的專長領域為:

中國近代史
學術史
文化史
思想史
教育史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曼徹斯特 Manchester

 

曼徹斯特市徽章
徽章
綽號:"綿都", "倉庫城", Madchester
格言:"Concilio Et Labore" "智慧和努力"
曼徹斯特在英格蘭及大曼徹斯特的位置
曼徹斯特在英格蘭及大曼徹斯特的位置
曼徹斯特市在英格蘭的位置
曼徹斯特市
曼徹斯特市
英格蘭中的位置
坐標:53°28′N 2°14′W / 53.47°N 2.23°W
主權國家 英國
構成國 英格蘭
區域西北英格蘭
名譽郡大曼徹斯特郡
建立1世紀
鎮特許狀1301年
城市地位1853年
行政總部曼徹斯特市政廳,
阿爾伯特廣場
政府
 • 類型都會自治市城市
 • 管理機構曼徹斯特市議會
 • 市長Naeem ul Hassan
 • MPs:麥克·凱恩 (工黨)
傑拉德·考夫曼 爵士 (工黨)
約翰·里奇 (自由民主黨)
露西·鮑威爾 (工黨)
格拉漢姆·斯特林格 (工黨)
面積
 • City115.65 平方公里(44.65 平方英里)
 • 市區630.3 平方公里(243.4 平方英里)
海拔38 米(125 英尺)
人口(2016年中估計)
 • Cityimage_map1 人
 • 排名5, UK
 • 密度4,349人/平方公里
(11,26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553,379 (英國組合城市)
 • 市區密度4,051人/平方公里
(10,490人/平方英里)
 • 2,682,528
 • 族裔白人 (66.7% )
亞裔(14.4%)
非裔 (8.6%)
混血(4.7%)
華裔 (2.7%)
阿拉伯裔 (1.9%)
其他(1.2%)
居民稱謂Mancunian
時區格林威治標準時間UTC+0
 • 夏時制英國夏令時UTC+1
郵政編碼M
電話區號0161
網站www.manchester.gov.uk

曼徹斯特 Manchester,是英格蘭西北區域大曼徹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

大曼徹斯特成立於1974年,土地主要來自於蘭開郡柴郡

有人仍認為曼徹斯特是蘭開郡的一部分。

「曼徹斯特」此名經常用來指整個都市區(甚至擴展到大曼徹斯特以外),

其市區總人口在英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

曼徹斯特以倉庫眾多聞名於世,別名「倉庫城市」。

曼徹斯特與特拉福德泰姆賽德索爾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鎮聯合成大曼徹斯特地區。

曼徹斯得名於古英語名「Mamucium」(意思是乳房形狀的山),及後演化,

加上「ceaster」,起源於古拉丁語名「Castra」而變成「Manchester」。

英語中曼徹斯特人為Mancunians。

早在古羅馬時代曼徹斯特已有人聚居,當時已有人在此建立臨時城堡。

這城堡重建了好幾次,成為來往切斯特約克郡的交通樞紐。

中世紀時城堡被荒廢,後期(約14世紀)曼徹斯特成為佛萊明人的社區。

他們多以紡織為生,生產羊毛布和亞麻布,

亦開始棉織品貿易,此後曼徹斯特成為一個市集。

工業革命期間使曼徹斯特自十八世紀起成為工業城市,大量紡織廠在此設立。

同時間曼徹斯特亦是分銷中心,多間重要倉庫在此設置。

世界上第一條客運鐵路──利物浦至曼徹斯特鐵路之啟用,亦加速了這城市的發展。

自二十世紀初因經濟大衰退,曼徹斯特的工業開始受到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曼徹斯特的重工業設施受到納粹德國的嚴重轟炸和破壞。

戰後的曼徹斯特工業開始式微,但曼市的大城市地位依舊不變。

近十年來曼市的市貌變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興建的樓房都被拆毀,

以新式建築物取代,而舊廠亦改建成住宅公寓。

2017年5月22日,在曼徹斯特競技場舉行的美國歌手亞莉安娜·格蘭德演唱會,

於當地時間晚間22:33分發生恐怖攻擊事件,造成平民23人死亡64人傷。

曼徹斯特位於一塊盆地,北面和東面毗鄰奔甯荒野,南面是柴郡平原。

市中心位於艾威爾河東岸,靠近另外兩條河——

麥諾克河(River Medlock)和River Irk的匯流處。

默西河也經過城市南部。內城區大部分是樓房,

從許多高大建築物樓上可以看到廣闊的荒野

另外,曼徹斯特運河系統發達,有不靠海的海運港口,也靠近利物浦港煤礦

由於地處英格蘭中北部,當曼徹斯特在工業革命時發展的同時,

有大量來自鄰近鄉郊和不列顛群島其他地方的鄉下人到曼徹斯特城尋求工作。

尤其是在1840年代中後期,因為愛爾蘭發生嚴重饑荒

大量愛爾蘭人到只有一海之隔的曼徹斯特城做工。

這批愛爾蘭移民和他們的後裔持續在曼徹斯特城有其影響力。

例如每年3月該市會舉辦大型巡遊,以慶祝傳統愛爾蘭天主教節日聖派屈克節

現時曼徹斯特及索爾福德約35%人口均有著愛爾蘭血統。

另外,自20世紀以來不斷有中歐東歐移民大批大批的移居到曼徹斯特地區,

他們主要為猶太人。單在曼徹斯特區、索爾福德

及Prestwich地區已經有40,000猶太人聚居,是倫敦以外英國最大的猶太人社區。

曼徹斯特在鐵路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1830年開放的利物浦和曼徹斯特鐵路是鐵路客運的誕生地。

過去50年市中心幾乎被一大打火車站包圍,但現在市中心只有2個主要幹線火車站-

維多利亞火車站和皮卡迪利火車站,連接曼徹斯特和英國大部分地方。

市中心還有幾個小車站:牛津路車站、丁斯蓋特火車站和索爾福德中央火車站。

曼徹斯特市雖然並沒有地下鐵路系統,市內仍然有輕鐵系統連接市內各區,

包圍著曼徹斯特的市中心。

服務曼徹斯特的主要公路是高速路M56、M6、M61、M62和M66,

大部分皆連到繞城高速公路M60

曼徹斯特國際機場乃英國第三繁忙的旅客機場,有機場火車站直通鐵路。

2005年機場客運量已達2210萬人次,有90多家航空公司,直達180多個城市。

長途直飛地點包括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邁阿密拉斯維加斯多倫多

大馬士革杜拜杜哈喀拉蚩新加坡,而香港航線則在2014年12月復辦。

另外還有大量的國內航線和前往歐洲的專線,

覆蓋點包括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德國的漢堡、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希臘的雅典等等。

水路

工業革命留下的一項遺產是廣闊的運河網:

曼徹斯特-保頓-般利運河、諾治迪爾運河、曼徹斯特運河,全通向大海。

時至今日,大部分運河皆是用作娛樂用途。

曼徹斯特地區也有很多的人工湖泊,環繞著該市的小河。

曼徹斯特擁有兩所主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都會大學

前者是全英國最大的全日制大學,

於2004年秋天由原先的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曼徹斯特科技大學組成。

鄰近的索爾福德市沙爾福特大學,距離曼徹斯特市中心只有2英里。

加上保頓大學皇家北方音樂學院,曼徹斯特市學生人數達到73,000,

歐洲學生最多的地方之一。

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都位於市中心的南面,

組成一個巨大的校區,被牛津路這條全歐洲最繁忙的道路分成兩半。

約從1993年開始,釀酒廠對酒吧,會所,俱樂部的投資,

加上本地組織對活動的支持,使曼徹斯特的晚間經濟增長明顯。

市中心有多於500家持牌經營的娛樂場所,可容納超過25萬遊客,

典型的周末晚有11-13萬遊客,共帶來約一億的年收入和12000個就業崗位。

Canal Street有一個同性戀社區,在委員會對基層設施的投資下,

開了英國第一個同性戀超市。

新的酒吧和俱樂部陸續開在這區域,每周末吸引2萬遊客。

從1991年開始,每年八月還舉行驕傲遊行「Manchester Pride」。

電視連續劇同志亦凡人就是在此拍攝的。



曼徹斯特被稱為雨城,氣候潮濕,屬於終年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該市的平均年降水量為809毫米,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強度小,

常在1個小時以上,而鮮見幾分鐘的傾盤大雨。在冬季是全國最少積雪的城市。


曼徹斯特機場(海拔69米,普通數據取自1981-2010年,極端數據取自1958-2004年)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歷史最高溫​℃(℉)14.3
(57.7)
16.5
(61.7)
21.7
(71.1)
25.1
(77.2)
26.7
(80.1)
31.3
(88.3)
32.2
(90)
33.7
(92.7)
28.4
(83.1)
25.6
(78.1)
17.7
(63.9)
15.1
(59.2)
33.7
(92.7)
平均最高溫​℃(℉)12.4
(54.3)
12.6
(54.7)
15.6
(60.1)
19.1
(66.4)
23.1
(73.6)
25.5
(77.9)
26.9
(80.4)
27.0
(80.6)
23.1
(73.6)
18.9
(66)
15.4
(59.7)
13.2
(55.8)
28.7
(83.7)
平均高溫​℃(℉)7.3
(45.1)
7.6
(45.7)
10.0
(50)
12.6
(54.7)
16.1
(61)
18.6
(65.5)
20.6
(69.1)
20.3
(68.5)
17.6
(63.7)
13.9
(57)
10.0
(50)
7.4
(45.3)
13.5
(56.3)
每日平均氣溫​℃(℉)4.5
(40.1)
4.6
(40.3)
6.7
(44.1)
8.8
(47.8)
11.9
(53.4)
14.6
(58.3)
16.6
(61.9)
16.4
(61.5)
14.0
(57.2)
10.7
(51.3)
7.1
(44.8)
4.6
(40.3)
10.0
(50)
平均低溫​℃(℉)1.7
(35.1)
1.6
(34.9)
3.3
(37.9)
4.9
(40.8)
7.7
(45.9)
10.5
(50.9)
12.6
(54.7)
12.4
(54.3)
10.3
(50.5)
7.4
(45.3)
4.2
(39.6)
1.8
(35.2)
6.6
(43.9)
平均最低溫​℃(℉)−4.8
(23.4)
−4.2
(24.4)
−2.4
(27.7)
−0.9
(30.4)
2.3
(36.1)
5.2
(41.4)
8.0
(46.4)
7.2
(45)
4.6
(40.3)
0.5
(32.9)
−2.4
(27.7)
−5.7
(21.7)
−7.4
(18.7)
歷史最低溫​℃(℉)−12.0
(10.4)
−13.1
(8.4)
−9.7
(14.5)
−4.9
(23.2)
−1.7
(28.9)
0.8
(33.4)
5.4
(41.7)
3.6
(38.5)
0.8
(33.4)
−4.7
(23.5)
−7.5
(18.5)
−13.5
(7.7)
−13.5
(7.7)
平均降水量​㎜(英⁠寸)72.3
(2.846)
51.4
(2.024)
61.2
(2.409)
54.0
(2.126)
56.8
(2.236)
66.1
(2.602)
63.9
(2.516)
77.0
(3.031)
71.5
(2.815)
92.5
(3.642)
81.5
(3.209)
80.7
(3.177)
828.8
(32.63)
平均降水日數​(≥ 1.0 mm)13.19.712.311.210.411.110.912.011.113.614.113.5142.9
平均降雪日數​65320000001320
平均相對濕度​(%)87868585858788898989888788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52.573.999.0146.9188.3172.5179.7166.3131.299.359.547.11,416.2
來源 #1:Met OfficeNOAA(1961年-1990年雨雪天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