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詩16贈卜斯晨君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抄作詩贈蒲公英 4

工車何士上  委婉滙天曲

洞簫江河水  淑女温如玉

~~~~~~~~~~~~~~~~~~~~~~~~~~~~~~~~~~~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抄作詩贈蒲公英 5

慧賢高雅  集思廣益

詩詞歌賦  厚增智力

雖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然學海同舟,以詩言志,唱和酬答,


何妨?

道學無損益 書海有同舟

詩詞賦言志 歌曲
唱酬

隨喜

~~~~~~~~~~~~~~~~~~~~~~~~~~~~~~~~~~~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四言詩15贈卜斯晨君《前/後赤壁賦》

拋玉引水晶  温柔夾冰瑩

谷歌三才女  表裏也精靈

註 :三才女乃卜斯晨; Kaka ;蒲公英也

~~~~~~~~~~~~~~~~~~~~~~~~~~~~~~~~~~~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五言和李白《古風五十九》(其一)

才女本天成  向背都嫻淑

唐詩三百首  唔怪得咁熟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五言和李白《古風五十九》(其一)

古風五十九首是李白不同時期的作品,思想內容複雜廣泛。

這些詩篇反映了詩人的人生觀、

歷史觀和文藝觀。詩人直率地抒發了他的理想 ,


和對現實的愛憎。他借古諷今,鞭撻時政;

痛恨奸侫,歌頌義俠;明知長生乏術,卻企慕神仙;


深感世途艱險,卻不能忘情富貴尊榮。

其感情錯綜,往往自相矛盾,正體現了他不是超越塵世的


「謫仙」,而是有血有肉的詩人。

前人評太白《古風》與陳子昂的《感遇》不相上下,


並且與阮籍的《咏懷》互為源流,

但不夠含蓄蘊籍,而有『易盡』之憾,是頗有道理的。



《大雅》是反映西周早期政治的詩篇,和《國風》、

《小雅》、《頌》合起來構成中國古代詩歌總集──


《詩經》。「雅」有「正」的含義,所以「大雅」:

也可解釋為以《詩經》為代表的古典詩歌傳統,

即詩中所謂「正聲」。


《王風》是《詩經》所收十五國《國風》之一,


傳說是周王室東遷後,

東都(今河南洛陽市)一帶的民歌。又《詩大序》:

「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

因此「王風」和「大雅」一樣,也可解釋為以

《詩經》為代表的古典詩歌傳統。

《古風五十九》(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誰陳 王風委蔓草 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聲何微茫 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 開流蕩無垠 廢興雖萬變 憲章亦已淪

自從建安來 綺麗不足珍 聖代復元古 垂衣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 乘運共躍鱗 文質相炳煥 眾星羅秋旻

我誌在刪述 垂輝映千春 希聖如有立 絕筆於獲麟


這首詩是《古風五十九首》的第一首。


白繼承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張,

對周初到唐代的詩歌發展史,作了扼要中肯的總結。


充分肯定了唐代詩歌的成就,

指出了必須恢復和發揚《詩經》傳統的正確方向,


也表達了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簡單註釋


1.《大雅》:《詩經》之一部分。


     這裏的“大雅”並不是指詩經中的《大雅》,

     而是泛指雅正之聲。

     作:興。吾衰:《論語·述而》:


     "子曰:甚矣,吾衰也。"陳:《禮記·王制》:

     "命太史陳詩以觀民風。"李白此意為:

     詩道久已不振,而我年將衰,此意向誰陳說呢?

2.王風:《詩經·王風》。委蔓草:埋沒無聞。


    此與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荊榛:形容形勢混亂。

3.龍虎兩句:形容戰國群雄相爭,戰爭直到強秦統一六國。


4.正聲兩句:雅正的詩歌衰微了,而屈原以其哀怨的作品 ,


   開辟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

5.揚馬二句:言漢代文學家揚雄、司馬相如使衰頹的文壇,


   重新振興,開創了寬廣的文學新天地。

6.憲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詩歌創作的法度、規範。


   淪:消亡。

7.建安:東漢末獻帝的年號(196-219),當時文壇作家


   有三曹、七子等。綺麗:詞采華美。

8.聖代:此指唐代。元古:上古,遠古。垂衣:


  《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意謂無為而治。清真:樸素自然,與綺麗相對。

      參李白《經 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抒懷 ,

      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9.群才句:文人們正逢休明盛世。屬:適逢。


   耀鱗:比喻施展才能。

10.文質句:意謂詞采與內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空。


11.刪述:《尚書序》:"先君孔子……刪《詩》為三百篇,


     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

     述職方以除《九丘》。"

12.希聖:希望達到聖人的境界。獲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曰 :

     '吾道窮矣'。"傳說孔子修訂《春秋》,

     至此擱筆不復述作。

     因為他認為麒麟出非其時,而被獵獲,不是好兆。

     以上四句意謂: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

古風·大雅久不作 賞析 :


宋朝程顥曾把《論語》的文章比做玉,


《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認為前者 溫潤,

而後者明銳。一般說來,李白的詩偏於明銳而有鋒芒的一路,

但這首詩卻氣息溫潤,節奏和緩,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風度。 

開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是全詩的綱領,


第一句統攝“王風委蔓草”到“綺麗不足珍”,

第二句統攝“聖代復元古”到最後“絕筆於獲麟”。

這樣開門見山,分寫兩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筆仗。

這兩句雖則只有十個字,可是感慨無窮。


這裏的“大雅”並不是特指詩經中的《大雅》,

泛指雅正之聲。雅聲久矣不起,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層。

然則誰能興起呢?“當今之世,舍我其誰?”落出“吾”字,

表出詩人的抱負,這是第二層。

可是詩人這時候,已非少壯,而是如孔子自嘆一樣“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即使能施展抱負,也已來日無多了,這是第三層。

何況茫茫天壤,知我者誰?這一腔抱負,究竟向誰展示、

呈獻呢?這是第四層。

這四層轉折,一層深一層,一唱三嘆,感慨蒼涼,

而語氣卻又渾然閑雅,不露郁勃牢騷,

確是五言古詩的正統風度。

首兩句點明正意以後,第三句起,就抒寫“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後,以關雎麟趾王者之風為代表的詩三百篇,

已委棄於草莽之中;到了戰國,蔓草更發展為遍地荊棘。

三家分晉,七雄爭強, 虎鬥龍爭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順敘下來,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順敘下去,

文氣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聲何微茫”一句,用頓宕的問嘆,

轉一口氣。“正聲”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

一面回應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騷人”。

《詩經》本有“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說法,

這裏把屈原宋玉,歸之於哀怨,言外之意,

還是留正聲於微茫一脈之中。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國的詩人,論時代在秦以前,

這裏逆插一句,作為補敘,文勢不平。

於是再用順敘談到漢朝,“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

說明楊雄、司馬相如,繼楚辭之後,在文風頹靡之中,

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

正如班固《漢書·藝文誌·詩賦略》中所說:

 “競為侈靡閎衍之辭,沒其風喻之義”,

和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篇》所說 :

“揚馬沿波而得奇”一樣,蕩而不返,開出無邊的末流。

詩人寫到這裏,不能象帳冊一般一筆一筆開列下去了。

於是概括性地總束一 下 :

“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說明以後的變化雖多,

但文章法度,總已淪喪。尤其“自從建安來”,三曹七子之後,

更是“綺麗不足珍”,這與《文心雕龍· 明詩篇》所說:


“晉世群才,稍入輕綺”,“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

大意相近。詩人反對綺麗侈靡,

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藝主張是顯而易見的。

詩寫到這裏,自從春秋戰國直到陳隋,去古不可謂不遠,

寫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

於是掉轉筆來,發揮“吾衰竟誰陳”了。 

由於這首詩的主意在復振大雅之聲,所以詩人在寫作時,

其胸襟具大雅君子之風

不能駿發飄逸,也不能郁勃牢騷,完全用中鋒正筆。

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誰陳”的慨嘆之中,對當代有所不滿,

而只能以“聖代復元古”等六句 ,

正面頌揚之辭,來微露矛盾之意,這並非詩人故作違心之論,

而是寫這首詩的立場使然。

千古以來,對此詩都是順口隨便讀過,

未嘗抉出其矛盾之處的用心所在,

未免辜負了詩人當時以此詩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全詩一韻到底,音節安雅中和。

最後兩句,由於立意的堅決,音調也不自覺地緊急起來,

“立”、“絕”、 “筆”三個入聲字,湊巧排列在一起,

無意中聲意相配,構成了斬釘截鐵的壓軸。

~~~~~~~~~~~~~~~~~~~~~~~~~~~~~~~~~~~~

上文乃蒲公英君開引~古風五十九首

再由Kaka君補引注釋

在下不才,感激萬分,試以五言一首和之,以贈兩才女 .


~五言《谷歌五十九 第一首》 大夫


李白《古風五十九》(其一) 

大雅是老作 吾新去舊陳 王風吹勁草 戰國孟莊勤


龍蛇虎豹鶴 兵戈易晉秦 鄭聲何謎網 哀樂風騷人


揚鞭馬激奔 賭流蕩無垠 廢興轉瞬變 憲章亦淪亡


建安延戰亂 綺麗不足君 聖賢追元古 垂目學清真 


群才釋無明 乘運共三教 文質相發煥 眾星春秋耀 


我志在抄作 垂文谷歌春 希祈如來立 絕筆於人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