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江湖 ~ 江湖規矩

《莊子》

據目前考證,《莊子》是第一部使用此名詞的著作,
原意均指河流湖泊。但作為寓言性、啟示性作品,
這個詞被賦予了「在(官方)控制之外」的含義。

  • 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而無所容?」

  • 《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 《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莊子·外篇·達聲第十九》:
  • 「夫以鳥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

  • 《莊子·外篇·山水第二十》:
  • 「夫風狐雲豹,棲於深林,伏於岩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
  • 雖饑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

典籍

  •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范蠡「乃乘舟浮於江湖。」
  • 李商隱《無題》:「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 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另類說法 :

也有一種說法為,現今人們所認知的「江湖」
產生於唐代的浙江、湖南的禪宗。

江湖與河流、湖泊並無關係,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


它是指四處流浪、賣藝、賣藥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中國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義。


指遠離朝廷公家的民間;


在許多中國文學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


江湖則是俠客們的活動範圍;甚至也是黑社會的代稱。



古籍中提及「江湖」 :

大多表示漂泊於政府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


(「廟堂」,或者朝廷)之外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


如官場不得志的士大夫可用身處江湖、
漂泊江湖等詞句來形容自己的流離處境,
唐傳奇中,江湖亦表示遠離朝廷的民間社會。
到了話本中,「江湖」則演變成了鬥毆比武的場所。
元末明初的經典章回小說水滸傳》,
更將人們心中的「江湖」
定位在「黑道」與「遊俠」等概念上。

此一概念沿用發展至近現代,

融入流行文化中,(尤其是武俠文化中),






江湖被用來指武俠們的活動圈子,
江湖即武林。用法如:武俠小說笑傲江湖》。
「黑道」的意義也在一定範圍內得以沿用。

江湖係一種中國民間社會
多數講係遠離官方嘅民間組織勢力,有自己一套規矩
有時甚至漠視法律
江湖有說起源自周圍去賣藝賣武技人,
成日經水路來往各個。因為到處維生,
唔容易俾官府管,後尾產生武俠武林黑社會嘅意思。
古代中國雖然係中央集權制
但係地方治安好多時都係靠民間組織自保,
所以有江湖發展嘅空間。

江湖有好多意思。
因為有武俠小說嘅流行,唔少人會覺得,
以前嘅江湖一定係關於武林,
有好多武林高手不斷以命相搏想成為天下第一,
而今日嘅江湖就一定係同黑幫有關,
幫會之間互相鬥爭廝殺要成為最高霸主,
總之就係充滿腥嘅地方;
但原來江湖唔一定係以上呢兩種,唔一定有血腥,
可以咁講:
喺同一個領域裏面活動嘅人,不論國界,不分膚色,
總之佢哋之間係存在競爭,唔理係生存抑或名利之爭,
良性定係惡性之爭,都可以稱嗰個領域為一個江湖
江湖照字面睇係「江川」同「湖泊」嘅合稱,






裏面匯合咗來自唔同地方嘅,當水入咗之後,
不論流向、遭遇都冇人會知道;
有可能被人挑咗去種田,有可能俾動物飲,俾植物吸收咗,
又可能會被蒸發變成水蒸氣消失喺中……。
將呢個概念引申出嚟,將江湖比喻為一個群體小社會,
而擁有相同或類似目標嘅人
就好似中嘅好多好多滴不斷喺個小社會裏面打滾,
為喺呢個空間生存而迎接一切嘅挑戰,



冇人會知道當自己入咗江湖之後會遇到咩遭遇,
亦唔知有咩後果,
會闖出名堂?定係寂寂無聞而無聲引退……?
所以一路以嚟都有好多唔同嘅句子詞語同江湖有關,
好似:
  • 「名震江湖」:即係喺一個領域裏面打出名堂,個大名全天下人都聽過;
  • 「江湖路險」:即係話個領域危機四伏,要力爭上游係會遇到好多危險;
  • 「血染江湖」:即係喺個領域裏面中咗招;
  • 「江湖不歸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好多領域唔係話可以話唔玩就唔玩,
  • 入咗去就冇得返轉頭;又或者有時有啲嘢係好想做,或者好想退出,
  • 但係身邊嘅嘢令到自己唔可以話想點就點,冇選擇餘地。


五湖 : 我國的幾個大湖, 說法不一, 
          一般指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 巢湖, 洪澤湖. 
四海 : 古時認為中國四面環海. 氾指全國各地......
來源:成語熟語辭海, 五南, 民89, p.2130-2131.泛稱各地。

語本  " 周禮. 夏官. 職方氏 " : "其浸五湖 " . 
又 " 論語 . 顏淵 " , " 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 " . 
唐. 呂岩 " 絕句三首之二 
              " 斗笠為帆扇作舟 , 五湖四海任遨遊 " . 
宋. 李洪 "謁皇甫清虛" "五湖四海仰儀形, 道貌天真孰可名".來源:成語辭典,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 p.911.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 宦門子弟錯立身 ˙ 第十四出:
托賴洪福,採訪五湖四海 ; 或作四海五湖。

~~~~~~~~~~~~~~~~~~~~~~~~~~~~~~~~~~~


江湖 :




1.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笑傲江湖》
 
2. 無法挽回,心已去。終是邪魔妖道,無法挽回。
    說我負天下人,天下人又何曾善待過我。——《笑傲江湖》
3. 偽君子比假小人更加可怕,滿嘴仁義道德,實質上自私至及,
   做出來的事又禽獸不如,而且這種人隱藏至深,一般情況難於發現。
    ——《笑傲江湖》
 4. 江湖險惡,只有真情被埋沒。魔道又如何,只是少了偽裝,
     少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笑傲江湖》
 5.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愛也是痛;我知道,
     可能有一天你會忘了我,你會海闊天空、雲淡風輕;
     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會萬箭穿心。——《笑傲江湖》
6. 有一些誤會,錯過了,就是一輩子,我這一生,從來都沒有感受過愛。
   現在我愛的人,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再見面了,
   我真的想要聽你親口對我說你愛過我。——《笑傲江湖》
 
7. 我是一文不值,狗屁不如。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聞!
     —— 金庸 《鹿鼎記》
 
8. 無忌,你長大以後要小心女人騙你,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
    ——《倚天屠龍記》
 
9. 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射鵰英雄傳》
 
10. 蛋破生雞,雞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神鵰俠侶》
 
11. 這些雪花落下來,多麼白,多麼好看。過幾天太陽出來,
     每一片雪花都變得無影無蹤。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
     只不過已不是今年這些雪花罷了——《神鵰俠侶》
12. 一座山,隔不了兩兩相思,一天涯,斷不了兩兩無言,且聽風吟,
      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神鵰俠侶》
 
13. 天下的人中,我只想被他一個人愛着,我也只愛他一個,
      就算你再喜歡我一百倍,我也絕不稀罕,還請谷主取除婚約!
       ——《神鵰俠侶》
 
14. 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
      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神鵰俠侶》
 
15.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捨,莫若相忘於江湖。             
——《天龍八部》
 
16. 你要就隨我來,不要就快些和新娘子拜堂成親。男兒漢狐疑不決,
      別遺終身之恨。—— 金庸 《倚天屠龍記》
 
17. 「姐夫,如果有一天你的眼睛瞎了,我也會把自己的眼睛給你的。」
        ——《天龍八部》
 
18. 易寒強敵膽,難解女兒心。—— 金庸 《碧血劍》
 
19. 話雖是這般說,可是煩惱之來,豈是輕易擺脫得了的?
      倘若情絲一斬便斷,那也算不得是情絲了。—— 金庸 《雪山飛狐》
 
20. 世間少年男子,大都有過如此胡里胡塗的一段初戀,
     當時為了一個姑娘廢寢忘食,生死以之,可是這段熱情來的快,
     去的也快,日後頭腦清醒,對自己舊日的沉迷,

     往往不禁為之啞然失笑!         —— 金庸 《倚天屠龍記》

~~~~~~~~~~~~~~~~~~~~~~~~~~~~~~~~~~~~~~~~

舊社會的江湖藝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語言,

他們把這種語言稱為「春點」。

什麼是「春點」呢?

說白了就是只有他們行內人能夠聽懂的「黑話」。

比如,小偷叫做老榮,當官的叫做冷子點,

財主叫做火點,窮光蛋叫做水碼子,吃飯叫做安根,

拉屎叫做拋山……等等。

另外,江湖藝人也有一個共同的稱謂:老合。

「春點」是江湖藝人最基本的規矩,江湖藝人常說,

「寧給一錠金,不給一句春」,

可見他們對於「春點」的珍視。

可以說,「春點」就是江湖這所大學的入門券。

如果你不懂,那你就是「空子」——也就是行外人。

除了「春點」,江湖規矩還多着呢。

舊社會的江湖藝人,也有自己的組織——

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行業協會。

他們的組織,名叫「長春會」。

長春會是一個龐大的組織,包括各行各業的江湖藝人。

分為金、皮、彩、掛、平、團、調、柳八個門類,

每門都有自己的領袖,推選出正副會長。

春會的存在,是為江湖藝人謀福利的。

比如,他們會開設專門供江湖藝人歇腳的旅店,

名字叫做「生意下處」。

這些旅店,外人看不出有什麼不同,但是,

只有江湖藝人靠着「春點」能夠入住,如果是外人闖入,

夥計會告訴你「沒房間了」,委婉地把你拒之門外。

在「生意下處」,由於是「老合」的聚集地,

因此江湖規矩特別多。

如果壞了規矩,就會受到同行們的鄙視,甚至是懲罰。

比如,如果有人在房間裏教訓徒弟,別人不但不能圍觀,

還要繞着走;如果別人在那裏打徒弟,

別人亦是不能前去規勸的。

比如,有人在收拾自己的道具時——

不管是算卦相面的,還是變戲法的,別人都不准偷看,

如果偷看了,那就要接受制裁。

還有一個特別奇怪的規矩:

如果你晚上做了一個夢,那麼,第二天上午,

你不能向別人說自己做了個夢。

如果你說給別人聽了,那麼不好意思,

聽到的這個人今天就不會出去工作了,而他今天的損失,

要由你補償。

有一百個人聽到了你所說的夢,

這一百個人的損失你都要補償。

除了夢之外,以下七種也不能說,說了同樣要受到懲罰:

龍、虎、蛇、兔、牙塔、橋。

當然,如果過了中午十二點,你就可以隨便說了。

為什麼有如此奇怪的規矩呢?

誰知道呢,反正是祖師爺定的。

~~~~~~~~~~~~~~~~~~~~~~~~~~~~~~~~

<  傳  ~  江湖 四句偈  >

穿州過省  無理寸步難行

女子小人難養  入廟禮佛拜神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彭子益1871~1949



彭子益
子益
性別
出生1871年
逝世1949年
民族白族
知名作品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彭子益(1873-1949),子益乃其字,原名彭承祖,
因其諱某,故以字行雲南大理鶴慶人
清末民國年間著名白族醫學家。
時人評價其 :
“才學過人,出言詼諧辛辣,孤傲不馴,
  識見超邁不與同道合。”
先生1873年出生於貴州,其父在貴州做官的鶴慶人。
由於出身官宦之家,條件優越,天資聰慧
從小即博覽群書,經史子集,無所不通,
尤其對醫學情有獨鍾。
先生從小即醉心醫學,經過不斷的精心研讀,
他對傳統中醫理論典籍的理解和把握達到了一個
“辨識透闢,由博返約”的層次。
成年後,先生遊學京華,在清廷太醫院當宮廷醫師,

從而乘機大量閱讀了秘藏在深宮中的珍貴中醫典籍,
醫學造詣更是一日千里,亦因此而名著於都中。
辛亥革命(1911年)清帝退位以後,太醫院解散,

早聞其名的山西督軍閻錫山,於1914年派專人到京,
邀其入晉到太原中醫學校任教,
同時任命其先後署理汾西
(據《政府公報 1916年07月》記載,
先生于民國五年七月開始試署汾西縣知事,
至同年十月二十五日調署介休縣知事。)、
介休(據《介休市志》記載,
先生於1916年擔任介休縣知事1年。
據《政府公報1916年12月(二)》記載,
彭承祖系雲南鶴慶縣人,特准免試分發知事,
曾奉任命試署汾西縣知事,
十月二十五日調署介休縣知事。
據《政府公報 1917年05月(一)》記載,
先生在擔任介休縣知事期間,
因“悃愊無華、措施釋當”,
被授予六等嘉禾章。)、
霍州(縣)(據《霍縣文史資料》記載,
先生在霍縣當知事(即縣長)期間,
配合閻錫山政府禁煙頗力,
為山西社會安寧,商業繁榮,
文教興起,民氣復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靈石(據《靈石縣誌》記載,
先生於1925年擔任靈石縣長,
對其任職期間評價如是:
彭承祖,字子益,雲南人,民國十四年到任,公正廉明,
為政偏於愛民,減少派欵,節省經費,知醫,
下鄉辦公遇病即診,嘗雲:當今之世不能以政治救人,
當以醫道救人。在任一年,人民感德。)、平陸縣政。
《醫學衷中參西錄》收錄了他的文章
“山西平陸縣尹彭子益致山西醫學會理事長書”。
當時先生醫名遠播,慕名求醫者、拜師者甚眾,
先生嘗以縣署為醫館,治病授課。
先生在當靈石縣長時,
曾在靈石縣城東介廟創辦了綿山中醫院
(“1925年,綿山中醫院在張嵩村介廟建立,
      後遷靜升鎮三官廟,彭承祖[縣長]兼任院長,
      設內、外、婦科,另設有中醫研究會。
      有醫生5人,1927年停辦。”

      這是當代《靈石縣誌》裏,
      關於1925年時任縣長彭承祖的唯一一段記載。),
另設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
並於太原開設中醫專門學校
即太原中醫學校),辦傳習班、專門班五期,
培訓學員500餘名,遍及山西各地。
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講授中醫學理論
和培養中醫人才中度過。

抗戰開始後,山西失守,

先生遂赴南京任中央國醫館編輯員,
後館長焦易堂先生設80人的特別研究班,
先生得陳立夫先生推薦出任該班《系統學》教授。
曾有“京城四大名醫之首”
稱譽的施今墨創辦《北平文醫半月刊》,
亦將先生聘為學術顧問。

隨後南京淪陷(1938年),先生一度返回雲南。

在省民政廳長丁又秋(又名丁兆冠)的大力支持下,
他繼續中醫學教育,
在昆明開辦中醫系統學特別研究班,
召集省城昆明及周邊地區有志於中醫學者,
分批分期進行培訓,先後舉辦兩班,
為雲南教育培養了中醫400多名,
其間他盡心盡力口傳身授,
把所授內容編成講義印發學生,
將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
“口講指授,罄其蘊而後已,尤不自滿”,
為雲南省醫學的發展傾注了很大的心血。
先生對講義的保護甚於自己的生命,
據其弟子陳治皆回憶道:
假敵機襲省垣,身外物不顧,獨於講稿珍之若性命。”
不難看出,先生是一個視醫學如生命的人。
在臨床治病方面,診脈處方,詳細記錄,整理成醫案,
力求實效,不事虛誇。
同時,他極力主張在雲南昆明設立一所中醫院,
讓學員能夠從事臨床醫療實習,
使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能提高學員醫療水準。
但此計畫最終未能實現。

由於在雲南的教學計畫未能如願實施,

而他此時又接到四川同道邀請赴成都講學,
遂負笈遊歷重慶,
自薦於吳棹仙創辦之重慶巴縣國醫學校任教,
後又到成都四川國醫學院任教,教授學生無數,
其著述成為四川國醫學院的講義。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雲南學子再誠邀先生返鄉教學,


但由於女婿在廣西桂林患病,奔赴照料而未果,

隨後,.先生就留在了廣西。.
數年間,先生在桂平、博白及合浦等地懸壺授業。
據《興業縣誌》記載,先生曾在興業縣立醫學研究社
(地址為興業縣石嶷山下的與適園,該社創辦於1933年,     
    於1936年11月停辦,共招收兩批學員。)
擔任副社長兼教授,開辦中醫研究班,培養中醫人才。

1947年,先生在廣西博白講學期間,

對其生平著述進行重著,並從同學諸君之請,
將其著作改名為《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越南海防市長仰其名聲,

盛請他出診治病,未幾意外病卒於異國他鄉,終年76歲。

雲南學子聽聞惡訊,無不悲痛萬分,

所幸他的畢生著作均被其弟子陳治皆收藏。
據陳治皆所述,先生生前無論在四川或廣西,
每治癒一例危重病人,總結得到一劑良方,
都會寫信告訴作為弟子的他,並隨時與同行進行交流。

雲南著名學者方樹梅先生曾經說過:

“近代愈加研習,從事著述,辨證之細,析理之精,
   皇皇巨著,為滇醫界放大光明者,
   則以彭子益先生為最著。”
這是對先生在近代雲南醫學史上的作用
給予了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
先生生前遺留下來的16種醫學著作,
是我國中醫學界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他的這些醫學著作大體有四類:

(一)中醫學基礎理論的闡述有兩種。

其中《生命宇宙篇》採用近現代科學理論闡釋
《易經》中的河圖,
力圖揭示人體內部各生理活動的機理,

進而探討宇宙萬物同人類的深層關係。

《原理論》主要取法傳統醫典《內經》,
但卻用現代唯物思想闡發陰陽五行理論,
進而探討外在環境和自然天氣變化
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

從這兩種著作中透露出先生探討現代科學理論

與傳統中醫理論之契合點的思維理路。

(二)對傳統中醫處方和醫案的整理、辨析有四種。

《古方基礎篇》總結了六種治療處方的標準方法;
《時方湯頭改錯篇》審定了傳統的
《湯頭歌訣》中的錯誤;

《醫案讀法篇》系統整理了古代各著名醫師的醫案;

注釋王孟英醫案》則化難為易,
通俗簡明地對王案進行瞭解釋。
這四種著作辨析精微,毫髮畢現,有正本清源之效。

(三)對傳統中醫典籍的闡發和解釋有三種。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傷寒方解篇》
和《金匱方解篇》採用一種整體性觀照的方式
對重要醫典進行疏理闡發,揭示出各書的內在脈絡。
行方主次清晰,注解精省明白。
實在為後世醫家指出了一條準確把握《傷寒論》
和《金匱要略》兩書精華的有效途徑。

(四)對傳統中醫治療經驗和基本治療方法的總結

有七種:

《溫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兒病本氣篇》、

《雜病治法篇》、《脈法篇》、《舌胎篇》和
《藥性提綱篇》。
這七種著述仔細辨析了各種疾病的起因、
症狀差異和根治途徑;採用系統性的眼光
歸納各種症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
其中的種種結論大多經過先生親身從醫實踐的檢驗。
正如史料記載中所說:
“先生之治病也,診脈處方,詳記醫案,以究效驗,
   求理論與實踐相吻合。”
這種可貴的科學求實精神確乎貫穿了先生的一生,
成為激發他的醫學靈感的最大催化劑。

先生除有以上著作傳世之外,

尚有獨創的“中醫圓運動功”傳世。
該功法有動作八式:

托球搖臂經絡暢,捧球上下通三陽,
擒球單舉理脾胃,背球俯仰任督康,
抱球旋轉強腰腎,滾球左右平陰陽,
揉球能治肝心病,升浮降沉執中央。

功法特點:

(1)動作簡便易行;
(2)動作名稱、口訣形象具體,功能即在動作口訣中;

(3)以中醫圓運動理論為據,每動作皆以球為中心運作;


(4)以意領氣,以動為主,動靜結合,配合呼吸,

         增強內臟按摩運動,協調臟腑機能;
(5)長期堅持演煉,強身延年,效果非凡。

先生在大半生的醫療實踐和醫學理論探索中,

最終準確地把握到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
一種對症下藥、辨證施治的根本治療原則;
一種宏觀著眼,微觀著手的系統性思維方法;
一種追根溯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如果忍無可忍究底探討先生

何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的話,
那麼答案只有一個:
正是他的民族那源遠流長的醫學傳統
和內地中醫學的豐富資源兩相聚合,
給他提供了無窮的能量。據文獻記載,
早在南詔國崛起時代,
白族醫學就大量地把印度佛教醫學、

波斯醫學和藏醫學的成果

溶合在本地巫醫土壤之中,
形成了帶有濃鬱神秘氣息的獨特醫學傳統。
內地漢族醫學對它的影響日益加深,以致10-13世紀,
“中醫在大理地區迅速發展,並逐漸在大理國醫學中
   取得主導地位”。
這以後,白族醫學一直處在和中醫學相互滲透、

相互交融、相互推動的狀態之中。


元明清時期,白族地區不但出現了“附子名醫”饒國熙,

“周石膏”周鴻雪,眼科專家趙良弼為首的許多名醫,
而且還湧現出《洞天秘典》、《奇驗方書》、
《訓蒙醫略》和《續千金方》為代表的大量醫書。
先生正是深受這種深厚傳統的薰陶浸染而開創出一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路,
成為白族歷史上最傑出的醫學家。

先生現存傳世著作有

1.《惟物論的系統醫學》,
     為1922年雲南特別研究班講義;

2.《醫學叢談》,1940年,山西省立醫學傳習所石印本,       

     存于天津中醫學院圖書館;

3.《系統的古中醫學》,1940年,
     成都四川國醫學院鉛印本,
     存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和北京中醫學院圖書館;
4.《圓運動的古中醫學》,1947年,作者鉛印本,
       存於北京圖書館,現只找到該書上編,下編失佚。
       其中《惟物論的系統醫學》、《系統的古中醫學》
       及《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上編,均已再版,
       市面極易獲取。



為什麼著名老中醫李可先生,經半個世紀苦苦搜求,
尋找到並親自主校《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這本「中醫秘籍」?
李可老中醫認為:
該書作者、清末民初的中醫學家彭子益,
是「中醫復興之父」,
是繼醫聖張仲景之後第二位醫中聖人。

該書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

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
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古中醫學,從頭緒紛繁的古醫經中,
理出了「生命宇宙整體觀」、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
成為當代繼承發展中醫學的入門嚮導,成功階梯。

世界醫學的有識之士,必將受
彭子益的啟發,

重新認識「生命與宇宙整體觀」,借鑒彭芋學說,
實現戰略突破,從困境中脫繭而出。

一、原理下篇 


系統的認識 
陰陽的認識 
五行的認識 
五行相生相克的認識 
入秉五行氣質而生藏腑的認識 
六氣的認識 
十二經名詞的認識 
所主的認識 
氣應的認識 
榮衛的認識 
藥性大概的認識 
脈法大概的認識 
結論 


二、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序 


讀法總綱 
上篇 
中篇 
礡 
傳經篇 
疑難篇 
類傷寒病篇 
讀法總結 


三、湯頭改錯麓 
補益之劑 
發表之劑 
攻里之劑 
涌吐之劑 
和解之劑 
表里之劑 
消補之劑 
理氣之劑 
理血之劑 
祛風之劑 
祛寒之劑 
祛璁之劑 
剩濕之劑 
潤燥之劑 
瀉火之劑 
除痰之劑 
收澀之劑 
殺蟲之劑 
癰瘍之劑 
經產之劑 


四、雜症治法篇 


十二經升降主病提綱訣 
胃經不降主病訣 
脾經不升主病訣 
膽經不降主病訣 
肝經不升主病訣 
肺經不降大腸經不升主病訣 
心經不降小腸經不升

心包 經不降三焦經不升主病訣 
膀胱經不降腎經不升主病訣 
總結 


五、金匱藥性脈法醫案女科外科讀法篇 
…… 
附錄一 傷寒理路篇 
附錄二 中醫的王道之法——李建西評《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彭子遺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原名《實驗系統古中醫學》),經半個世紀苦苦搜求,
遍訪山西全境、南北七省而不可得。
終于在2005年夏末,由山東孔樂凱、廣東梁健、
廣西劉加申提供信息,
山西李洪淵親赴北京國家圖書館影印成碟(殘本),
雲南姚鈞、北京陳璞無私獻出珍藏秘本,
又經7個月匯集各種版本,互補遺缺,
終使彭子遺書基本搜集齊全。
又經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鼎力相助,本書始得以出版問世。
彭子遺書,是近百年中醫史上的一座豐碑! 

彭子
遺書的問世,將喚醒國魂與醫魂!

將引起中醫界高層的沉痛反思,
將引導老、中、青三代中醫走出誤區與迷陣,
開創中醫復興的新世紀! 

醫學無國界,彭子
的古中醫學說思想,

是古代中華文化大智慧的結晶。
世界醫學的有識之士,必將受她的啟發,
重新認識“生命與宇宙整體觀”,
借鑒彭子學說,實現戰略突破,從困境中脫繭而出。
中國的古中醫學派,
必將逐一攻克世界十大醫學難題中之心、肺、腎三衰,
腫瘤等奇難重危急癥,為全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重大貢獻。 

彭子,諱承祖,號子益(1871 - 1949),

雲南大理鶴慶人,清末民初著名白族醫學家。
實驗系統古中醫學派創始人。 

李可尊稱彭子
“中醫復興之父”,

是繼醫聖張仲景之後第二位醫中聖人。
彭子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
破解《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
《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批判地繼承、
發展了古中醫學,從頭緒紛繁的古醫經中,
理出了“生命宇宙整體觀”、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
成為當代繼承發展中醫學的入門向導、成功階梯。
傳承經典之路,為古聖繼絕學,為後世創新篇,
保存了古中醫學火種,厥功甚偉! 

彭子
具中華民族的高風亮節,

骨頭最硬、脊梁最直的鐵桿中醫。
彭子所處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屢遭侵略屈辱,
西方資本集團垂涎中國四萬萬人的大市場,
以傳教、辦現代醫院,以庚子賠款培養青年西醫,
詆毀、弱化、消滅中醫的手段,
基本實現了其佔領陰謀的時代。
中醫被四面圍剿,一部分中西匯通派落人了圈套,
學成歸國的海歸派,
如余雲岫之流成為他們滅絕中醫的急先鋒。
正是在中醫生死存廢的歷史關頭,唯獨彭子一人,
獨力支撐將傾的大廈,以堅韌不拔的毅力,
以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彭子為保護中醫,
傳古中醫學正統,足跡遍及山西、湖南、江蘇、四川、
廣西、雲南,所到之處,辦學、講學,為民眾義診,
口傳身授,引導學生從事古中醫學的臨床驗證,
為祖國培育了大批中醫後繼人才,同時日以繼夜,
嘔心瀝血,先後經31次修訂,
完成了《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寫作。
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對余雲岫《靈素商兌》的義正詞嚴、有理有據的批判。
彭子在山西20余年間,太原一度瘟疫大流行,
他以病弱之體為患者施診、施藥,救治了成千上萬的病人,醫學史上傳為佳話。


同時也是民國時期實驗系統古中醫學派的創始人,
著有《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一書。
後來的中醫李可尊稱彭子益為「中醫復興之父」,
認為他的主要貢獻在於
「使中醫學成為一個系統的醫學科學理論」、
「在當時取締中醫、消滅中醫的潮流中,
把古代中醫的精華保留下來」。
彭子益曾走遍山西湖南江蘇四川廣西雲南等地
為當地居民義診及教授古中醫學,培養中醫人才。
在山西期間,遇上瘟疫流行,彭子益親自為病患診治,
救治了不少病患。

1947–1949年間,彭子益在臨終前幾年將其畢生經驗
寫成《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一書。

  1.  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  2007年6月: 序言/李可.ISBN 978-7-80231-207-4.

  1. 移至:2.0 2.1 盧崇漢、李可、吳榮祖、劉力宏. 扶楊論壇.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 2008年10月: 34. ISBN 978-7-80231-502-0.

  1. ^ 田原. 人體陽氣與疾病:對話大醫李可.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 2009年10月. ISBN 978-7-8023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