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澳門

澳門(葡萄牙語:Macau英语:Macao),簡稱澳,
古稱濠鏡澳,舊時或稱濠江、海鏡、鏡海、梳打埠,
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
地處珠江口以西,北接廣東省珠海市
東面與香港相距63公里。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路環
以及路氹城四個區域所組成: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

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
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
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
秦朝首度将岭南地区划入版圖,澳門屬南海郡番禺縣

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会郡封樂縣。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废新會郡,澳门改屬寶安縣
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澳门改属東莞縣
南宋開始,澳門屬香山縣。據史料記載,
宋末名將張世傑軍隊曾在此一帶駐紮。
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
倚靠漁業農業種植為生。 
當地澳門人是蜑家人福佬人

明朝時期,澳門屬廣東省香山縣轄地。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藉口,

明朝廣東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行賄

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後來葡人日漸驕橫,

香山縣商討驅逐這批不速之客的辦法,遂設提調備倭巡輯,


俗稱守澳官衙門。葡人除向廣東市舶司繳納船稅外,

每年賄賂廣東海道副使500兩白銀,以鞏固其在澳門的地位。


1557明朝中葉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明朝设置官府管理。
1571年,在廣州交易會,葡萄牙人按慣例,
賄賂海道副使500兩白銀之時,因有廣東布政使在場,
翻譯只好說那是付給朝廷的“地租銀”,
受賄官吏只得將把這筆“地租銀”交由布政使上交國庫。
從此,葡萄牙人的賄賂變成了地租。
後經交涉,葡人每年交地租白銀500兩(後增加至515兩),

並設立海關對商船抽稅,和議事亭向葡人夷目,
宣讀命令與雙方會商政務。香山知縣擁有最終司法處分權。

葡人設立市政委員會(明稱夷目),每3年舉行一次選舉,
和一支小型警衛隊,建立稅關向停泊澳門的葡國船隻,
另行收稅,以維持澳葡政府經費。
1574年,明朝在蓮花莖設立關閘由海防副使管理,
1608年香山縣令蔡善繼為加強管理頒佈《制澳十則》。
葡萄牙人最初被限定居住在澳門南部
(即當時葡萄牙人的主要活動區),
臨時歸屬身在印度葡屬果亞親王所管轄保護。
由於留居當地的葡人家庭不斷增長,
更有些與當地粵人通婚;再有歐洲人亦選擇此地落腳,
展開對中國經濟宗教文化交流,很快形成了小型社區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
為首任澳門總督進行管理
在其後的幾百年內,澳門一直是世界與中國和近鄰,
進行交流的根據地,即使是西班牙主導時期也沒有改變。
傳統的說法指,
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
         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獲授「天主聖名之城」            
       (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
         澳門歷史上以西交流馳名於世,
         初的「西學東漸」中,
         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亦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清軍平定廣東後除廢除守澳官外大致沿習明朝對澳措施,

1685年,清朝于廣州漳州寧波雲臺山,
         設立海關將澳門海關編入廣州海關,並改稱澳門關口,
         設防禦1人家人2人。
1731年,清朝在澳門前山寨設立縣丞衙門,
作為香山縣派駐機構。
1744年,清朝又設立澳門海防軍民同知,
          指揮縣丞衙門與澳門駐軍。澳門同知“專理澳夷事務,
          兼管督捕海防,宣佈朝廷之德意,申明國家之典章”、
           “遇有奸匪竄匿唆誘民夷鬥爭、盜竊、及販賣人口、
           私運禁物等事,悉歸查察辦理”。
1748年,華人李廷富和簡亞二犯事,
         駐澳葡兵於大炮臺拘捕,因拒不認罪被葡兵毒打致死。
         澳葡總督梅內澤斯拒不交出凶徒,次年經多番交涉,
         梅內澤斯交出兇手。
         此事件導致清朝於1749年頒佈《澳夷善後事宜條議》,
         進一步加強清朝對澳門的全面管治。
1807年,拿破崙領導下的法蘭西帝國佔領葡萄牙。
1808年7月,英軍藉口保衛澳門免受法軍佔領,
               曾一度強入澳門,後在清政府的壓力下,
               於當年11月撤出。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清朝交地租並佔領關閘;
1851年,佔領氹仔
1863年,佔領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等地;
1864年,佔領路環
1879年,佔領龍田村
1883年,佔領望廈村望廈)、荔枝灣 、石澳青洲等地,                 
                建立海島市
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規定中國同意葡國「永居管理澳門」,有效期為40年

         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但未經中國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將澳門轉讓他國。

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探討澳門前途問題,
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於1999年12月20日,
          將澳門主權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
          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權利。
          澳門古稱濠鏡澳,意指盛產蠔且水域如鏡的港灣,

          與香山縣的歷史關係極其密切。
1908年葡萄牙要求擴展邊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
戰後的1955年,葡萄牙頒布《澳門海外省組織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博
1961年11月,澳門政府頒佈《承投賭博娛樂章程》。
殖民地時期,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

這引起了普遍華裔澳門居民不同程度的不滿;
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
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
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這促成了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的成功,
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
承認澳門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而是當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
同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嘉樂庇總督大橋落成啟用。

在此之前,民間或運輸往來兩離島和灣仔皆用隻,
曾有航班設立。
1986年,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
               展開合共四輪的談判。
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
             《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
         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路環
         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
         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於北京通過《澳門基本法
          (共九章145條目、另加三附件),
            並由時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澤民頒佈。


據說,葡萄牙人從奉祀海神媽祖媽閣廟附近登陸後,
詢問當地人這裡的地名,當地人便回答「媽閣」,
故澳門獲名「Macau」(「媽閣」在葡萄牙語中的譯音)。

江戶時代日本人稱澳門為「天川」(音:Amakawa),
據信此名稱亦可能源自於「媽閣」的諧音,
但是至目前為止,考古界還未找到媽閣廟,

在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前已存在的可靠證據。
澳門自開埠以來,因為其特殊的歷史淵源及人文景觀,
使其自然地形成了在華南、中國、以至整個東亞地區,
都十分少見的文化特色。
四百多年來歐洲各地的人聚居於澳門,使澳門無論在飲食、

建築、語言上都大量結合了西方文化的特色。
在澳門的舊城區穿梭經,常可以發現這些澳門的特色誌,
東方建築及西方建築僅一街一巷之隔,甚至比鄰而立,
中式廟宇的前地舖成了葡式碎石路,南歐式建築內,
藏着一間廣東菜館等現象,在澳門都隨處可見。
而在漫長的華洋共處的歷史中,在澳門這一地方,
更誕生土生葡萄牙菜、土生葡語等東西文明揉合的見證。
另外,澳門近年急速發展,地域狹小使得澳門的城市功能,
分區非常模糊,因此常常形式現代景觀,
與傳統景觀的衝擊畫像,議事亭前地商業區一街之隔﹐
便是富有傳統市集特色的營地大街
穿過了繁華的金光大道後,
便是具有歐洲海邊小鎮韻味的路環市區

由於澳門在近代中國與外國聯繫中的重要地位,

蘊藏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2005年7月15日,22座建築及8個廣場

前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

另外,富有特色和歷史意義的建築物,

亦被收錄在《澳門文物名錄》內。

澳門旅遊局文化局曾將2006年定為

2006澳門世界遺產年」,並合辦多項文化促銷活動

藉以吸引各地遊客

中文葡萄牙文是澳門現行的官方文字

中文主要以現代標準漢語粵語表達。

語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用語多為粵語

大部分居民同時通用普通話(內地)及國語(臺灣),

小部分居民也懂得閩南話;此外英語在澳門作為商業用語,

和部分學校之教學語言而流行。

文字方面,澳門居民大部分使用繁體中文,

作為社會日常用字,而土生葡人會以葡萄牙文,

作主要書寫文字。

  • 繁体中文,澳門採用繁體中文作為日常用字,
  • 亦是澳門官方文字之一,在澳門教育上,
  • 作為最主要教授的文字。由於跟香港一樣,
  • 粵語廣府話)在社會上佔絕對優勢,
  • 香港增補字符集亦為澳門所採用。
    • 粵語白話文,由於粵語的廣州口音在澳門十分廣泛,
    • 因此民間的書面語中經常採用接近廣州口語的寫法。
    • 例如「下車」寫成「落車」,
    • 「起卸貨物」寫成「上落貨」等。
  • 簡體中文,由於有大量到訪澳門的旅客,
  • 都是來自中國內地,因此有部分的酒店和娛樂場、
  • 廣告、提醒標語等都有簡體中文的標示。
  • 而在澳門人的一些非正式的場合下,
  • 例如快速筆記、餐廳下單等會都用到簡體中文。
  • 葡萄牙文,大多是澳門的葡裔人口使用,
  • 是澳門官方語言之一,因此政府的官文等,
  • 都依然使用葡文作主要用字,但是葡萄牙文在華人裡面,
  • 並沒有很大作用。澳門的年輕一代通常選擇學習英文
  • 葡文次之。不過,近年來華人居民報讀,
  • 葡萄牙駐澳官方文化機構,
  • 東方葡萄牙學會舉辦的葡語課程有上升的趨勢,
  • 其中又與行政暨公職局,
  • 從2003年開始不再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
  • 改為與該學會合作,舉辦公務員葡語培訓課程有關。
  • 英文,在國際社會上英文是不可缺少的文字,
  • 因此許多新一輩的年青人,都非常著重學習英文;
  • 雖然英文不是澳門的官方文字,但很多旅遊設施,
  • 都會選用中、英兩語作主要使用文字。
  • 而澳門政府官方也存在一向使用英語的例子,
  • 尤其用於交通領域上。
  • 如在巴士站旁的瀝青地面髹上「BUS STOP」字樣。
  • 「停車讓先」的交通標誌也作紅色八角形牌,
  • 正中間有個斗大的「STOP」字樣。

澳門是華洋共處和實行信仰自由的地區,
其內居民的宗教亦呈多元化。
由於多數居民為華人,信仰以及民間神祇為主。

澳門華人的文化深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和儒家的道德思想所影響。
每逢孔聖誕澳門孔教會會帶領社會各界華人,
和學校舉行紀念與祭典儀式。
至於佛教,位於望廈村普濟禪院,
便是澳門早期興建的寺廟建築之一。
而道教所供奉的神祇,如:譚公洪聖爺文昌帝君
關帝北帝城隍等崇拜都見於澳門。
觀音媽祖崇拜在澳門特別流行,
其建築有明朝成化年間,由商人興建的媽祖閣廟
除中國主流信仰外,還存在一些外來宗教。
基督宗教方面,
1576年1月23日天主教澳門教區成立,
首任主教賈耐勞仁慈堂創辦人)。
首位華人主教為林家駿主教。
由於回歸前大量土生葡人離開澳門,
故現時信徒以華人為主。
基督新教也是以澳門為踏足中國的第一站,
1807年,英國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來到澳門,
展開了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宣教歷史。
澳門有兩間最古老的華人新教教會,
分別是澳門浸信會(又叫白馬行浸信會)
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都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
1849年, 成立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管轄範圍包括澳門,
現該教區已成為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
1970年代,地方教會亦見在澳門開展。
伊斯蘭教可能在明代以前,由波斯商人傳入澳門,
其社團組織為澳門伊斯蘭會。
巴哈伊教在宣教運動中也選中澳門為傳教地區之一,
1935年,美國加州的巴哈伊教徒法蘭西斯·希拉太太傳入,

現其社團組織為澳門巴哈伊總靈體會,
並作為向中國內地傳教的大本營。
澳門創價學會等都有在澳門活動,規模較主流宗教相對小。

澳門半島

氹仔

  • 嘉模市政墳場^
  • 沙崗市政墳場^
  • 炮竹墳場
  • 孝思墳場
  • 氹仔街坊墳場
  • 永念園

路環

  • 路環市政墳場^
  • 華人墳場^
  • 九澳墳場
  • 信義墳場
  • 各業墳場
  • 黑沙村民會墳場
  • 有^者為民政總署管理的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