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王陽明14721031~15290109

王守仁
王守仁

大明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爵位新建伯
籍貫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
族裔漢族
原名王雲
字號字伯安,號陽明子
諡號文成
出生成化八年
(1472年10月31日)
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紹興府餘姚縣
逝世嘉靖七年
(1529年1月9日)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
墓葬王守仁墓
配偶諸氏
親屬王導(遠祖)
王綱(六世祖)、
王彥達(五世祖)、
王與準(高祖父)
王世傑(曾祖父)、
王天敘(祖父)
王華(父)、諸養和(岳父)
王守文(弟)
王正憲王正億(子)
王承勳王承學王承恩(孫)
王先進王先達王先通
王先鋐王先鐸(曾孫)
王業弘王業洵(玄孫)
出身
  • 弘治十二年己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王文成公全書》、《傳習錄》、
大學問》、瘞旅文》、
朱子晚年定論》、
五經臆說》、世德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幼名雲,伯安,陽明子,文成,人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
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三教
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
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
其學說世稱「陽明學」。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王陽明明憲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
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官宦世家,
家族自稱東晉丞相王導的後裔。
1481年其父王華成化十七年)狀元
為官頗有情操,明孝宗器用,歷任禮部侍郎
正德年間因得罪劉瑾被外派南京吏部尚書
又被貶職,之後被罷免
據《年譜》記載,王守仁出生前夕,
祖母夢見有人從雲中送子來,夢醒時他剛好出生,
祖父王倫便為他起名叫王雲,
鄉中人亦稱其降生處為「瑞雲樓」。
然而,他到了五歲還不會說話,
一天一位奇特的人經過,
撫摸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意指他的名字「雲」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
其祖父恍然醒悟,
遂更其名為守仁,此後他便開口說話了。
和通常的書香門第不同,
年輕的王守仁經常跟從父親出遊,
居庸關山海關,並時常出關外,縱覽山川地理。
他十歲時,父親高中狀元,王陽明隨祖父赴京,
路過金山寺時,他祖父與人聚會,
在酒宴上有人提議做詩詠金山寺,
大家還在苦思冥想,王陽明已先一步完成:
「金山一點大如拳  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  玉簫吹徹洞龍眠 」
四座無不驚歎,又讓他做一首賦蔽月山房詩,
王陽明隨口誦出:
「山近月遠覺月小  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當見山高月更闊」
表現出非凡的想像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養。
十一、二歲在京師念書時,
他問塾師「何謂第一等事?」
老師說「只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
他當時說:
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聖賢」。
儘管如此,他從年少時代起就從不循規蹈矩,
所有記載都說他自少「豪邁不羈」。
如13歲喪母後,繼母待他不好,
他竟買通巫婆捉弄其繼母,使得她從此善待他。
他學習並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軍事遊戲。
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
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進了主奉道教旌陽真君鐵柱宮
遇見一道士在那裏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
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長生,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
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喚回去。
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歸餘姚,船過廣信
王陽明拜謁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
王陽明甚喜。
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
「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
有一次他下決心窮之理,
「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
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陽明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二十歲時,王守仁第一次參加鄉試,中舉人
他更加適才討論軍事,並且善於射箭。
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其笑道:
「你這次不中,來科必中狀元,試作來科狀元賦。」
王陽明懸筆立就,朝中諸老驚為天才。
嫉妒者議論說,這個年輕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無人。
二十五歲再考時被忌者所壓,又未考中。
同學中有人以不中舉為恥者,
他笑道:「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二十七歲,他在讀朱熹的《上光宗疏》,
讀到:「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
於是王陽明開始懊悔以前讀書雖然勤奮卻無所得,
都是因為自己過於貪圖讀書的速度。
於是他開始循序以求,但終於認識到
「物理吾心,終判為二」,以致舊病又復發,
這時見到有道士談養生之說便因之而喜。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
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
觀政工部出使治葬前威寧伯王越
還朝後上奏,談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件事情,
隨後授刑部主事,
在江北等地決斷囚獄,隨後因病請求歸鄉。
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劉瑾擅政,
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權閹劉瑾,被施廷杖四十,
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
龍場驛驛丞,沿途為了躲避劉瑾派來的刺客,
他還假裝自盡,隨即來到中國西南山區,
龍場萬山叢勃雜居。
王守仁親自勸導當地民眾學習,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守仁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產物,
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眾多弟子對於「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理論迷惑不解,
向他請教說:南山裡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
他回答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
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不久,劉瑾被誅殺,王守仁升為廬陵縣令
後升爲南京刑部主事
吏部尚書楊一清改其供職於驗封司
此後他屢次升遷,歷任考功司郎中
1512正德再升南京太僕寺少卿
1514正德九年,改鴻臚寺卿。

1516年正德十一年),兵部尚書王瓊,

舉薦王守仁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當時,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廣東交界山區爆發民變。
謝志山橫水左溪桶岡池仲容浰頭,皆稱王,
與大庾陳曰能、樂昌高快馬、郴州龔福全等進攻府縣。
而福建大帽山詹師富等又發生暴亂。
前任巡撫文森託病離任。
山民依靠山地據洞築寨,自建軍隊,方圓近千里。
1518年正德十三年)正月,
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鬢)部,
奏請設立和平縣並興修縣學。
三月,守仁抵達江西蒞任。
他迅速調集三省兵力,鎮壓了信豐等地的民變。
七月,王守仁念戰爭破壞巨大,
上奏請求朝廷允准招安
明廷遂賜以節度地方軍政,准其便宜行事。
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
實力最強的江西崇義縣左溪藍天鳳謝志山軍寨,
並會師於左溪。王守仁並親自前往勸降。
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並攻破藍天鳳部。

擒獲寧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軍事功績,
是平定南昌寧王宸濠之亂
王守仁將去福建剿匪時(無大量軍隊),
所率部隊行軍剛到豐城,寧王朱宸濠突然舉事
因此王守仁積極備戰,調配軍糧,修治器械,
然後發出討賊檄文,
公布寧王的罪狀,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當時,王守仁最為擔心者,就是寧王揮師東下,
占領故都南京金陵。如果南京失守,
寧王就有了稱的資本,同時也占了地利,
那就不容易消滅了。
王守仁虛張聲勢,利用假宣傳假情報,
擾亂寧王的視線,逼他做出錯誤的判斷,
以為各路大軍已經組成合圍態勢。
同時使用反間計,使寧王猜疑自己部下的進攻南京策略。
寧王果然上當,有半個月時間猶豫觀望、不知所措,
沒敢發兵攻打南京。
王守仁利用這一時機做好了防守南京的準備,
使寧王欲攻南京,已無可能。
七月,寧王率六萬士卒,攻下九江南康,渡長江攻安慶
王守仁這時已經調集了八萬大軍
主要成份為雜牌兵包含各地民兵農民土匪),
對外號稱三十萬。
有人指出應該急救安慶,
王守仁說:
「現在九江、南康已經被敵軍占領,
如果我們越過南昌跨江救援安慶,就會腹背受敵。
現在南昌空虛,我軍銳氣正盛,可以一舉攻破。
敵軍聽說南昌失守,定會回師來救,
這時我們在鄱陽湖迎擊他,肯定能取得勝利。」
南昌很快攻破,停了兩日,王守仁便派諸將分五路,
迎擊回援南昌的寧王大軍。四路分兵迎進,一路設伏。
交戰以後,寧王大軍很快腹背受敵,被分割成幾部分,
後又中了埋伏,慘遭大敗,潰逃退守八字腦地區。
寧王眼觀局勢不妙,急忙調九江南康的精銳部隊出擊,
王守仁派幾路大軍迎戰並取南康。
這一仗打得相當激烈,是關鍵的一戰。
官軍一度退卻,王守仁部將吉安知府伍文定
立即斬殺了後退之人,命令諸軍一決死戰
最後終於打敗了寧王軍
寧王軍退保樵舍地區,將大船結成方陣,
寧王拿出金銀珠寶犒賞將士,要求他們死力一搏。
但寧王軍的方陣被王守仁看出破綻,
他決定仿效赤壁之戰放火燒船。
第二天,寧王群臣聚集在一起,
正在船上召開「早朝」會議,王守仁大軍殺到,
用小船裝草,迎風縱火,燒毀了寧王的副船,
王妃婁氏以下的宮人,以及文武官員們紛紛跳水自殺。
寧王的大船擱淺,不能行動,倉促間換乘小船逃命,
被王陽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獲,
寧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階下囚。
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軍攻陷,寧王之亂全面平息,
前後三十五天時間。王守仁因此而獲「大明軍神」之稱 。
後來,明武宗以「威武大將軍朱壽」之化名出征,
江彬有意釋放寧王,讓武宗與寧王打一仗
並親自俘獲,藉此討好皇上。
王陽明對宦官張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說明這樣做會死更多人。
最後協調結果是:
讓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寧王讓皇帝俘虜,高興一下。
平寧王《記功碑》全文: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稱兵向闕。
破南康、九江,攻安慶,遠近震動。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復南昌,宸濠擒,餘黨悉定。
當是時,天子聞變赫怒,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
於赫皇威,神武不殺。如霆之震,靡擊而折。神器有歸,
孰敢窺竊。天鑒於宸濠,式昭皇靈,以嘉靖我邦國。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軍務都御史,王守仁書。
從征官屬列於左方。

軍功封爵

1521年 ( 正德十六年 )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
新皇帝朱厚熜繼帝位,
因念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特封其為新建伯、
並於嘉靖二年在紹興開府
明朝除了皇親國戚之外,無軍功不得享爵位
文官封爵屈指可數,王陽明是明朝開國以來,
第二位因軍功封爵的文官,
南京兵部尚書掛參贊機務銜,
鎮守太監南京守備共同負責南京軍務。

總督兩廣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兩廣事變,
都御史姚鏌無力解決,嘉靖賜姚鏌致仕,
任命王守仁以原職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總督兩廣軍務,擊潰瑤族僮族民變。
1528年嘉靖七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
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
王守仁於是派遣大臣商議,並命湖廣僉事汪溱
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
都指揮謝佩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
此後仍然總督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
保靖兵進剿六寺等寨,約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達地點。
當時,叛軍聽聞明軍檄湖廣土兵抵達,均逃匿深險之中;
又聽聞盧蘇、王受歸降,王守仁進駐南寧,
故以為王守仁以散遣諸兵布陣,於是防備弛緩。
至此,湖廣兵皆偃旗臥鼓馳馬抵達,與明軍一同突進,
四面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
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
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
隨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臺等賊,分永順兵、
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巢穴。
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圍困的大軍進攻得敗,
後潰軍均為為防截參將沈希儀等所擒。
至此,斷藤叛軍幾乎全盡。
此役前後擒斬三千餘人,兩江徹底安定。
王守仁班師,上疏舉薦林富都御史,巡撫其地,
諸位將領各自均論功褒賞。
跟「老好人」鄉愿相比,王陽明更欣賞狂狷之士。
他解釋說:「鄉愿以忠信廉潔見取於君子,
以同流合污無忤於小人,故非之無舉,刺之無刺。
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潔所以媚君子也,
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壞矣,
故不可與入堯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紛囂俗染,
舉不足以累其心,真有鳳凰翔於千仞之意,
一克念即聖人矣。惟不克念,故闊略事情,而行常不掩。
惟其不掩,故心尚未壞而庶可與裁。」
他五十二歲時評論自己說:
「吾自南京以前,尚有鄉愿意思。
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處,更無掩藏迴護,纔做得狂者。
使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病逝歸途

兩廣役後,陽明肺病加疾,上疏乞歸。
後不等朝廷許可即歸。歸途中他經過江西大余靈岩寺。
他在寺中各處遊歷,進入寺中一位祖師圓寂的房間,
只見圓寂老僧的容貌與自己一模一樣,
並在書案上發現一張字簽:
「五十七年王守仁,啟吾鑰,拂吾塵,
    問君欲識前程事,開門即是閉門人。」
 1529年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丁卯),
陽明病逝於江西省南安舟中。
在臨終之際,他身邊學生問他有何遺言,
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卒後,朝廷予諡文成,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
隆慶時追封侯爵,稱新建侯。
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留有三本傳世之作《傳習錄》、
陽明全書即《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門人所輯)、 
大學問》被認為是王陽明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陽明學

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
反對程頤朱熹通過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
故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
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
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大學問》是王陽明的主要哲學論著,反映了他的世界觀。

「大學者,昔儒以為大人之學矣。

    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

陽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

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

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

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

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

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顧自小之耳。

是故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

是其仁之與孺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

見鳥獸之哀鳴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

是其仁之與鳥獸而為一體也,鳥獸猶有知覺者也;

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憫恤之心焉,

是其仁之與草木而為一體也,草木猶有生意者也;

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焉,

是其仁之與瓦石而為一體也。

是其一體之仁也,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

是故謂之「明德」。

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體之仁猶能不昧若此者,

是其未動於欲,而未蔽於私之時也。及其動於欲,蔽於私,

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圮類,無所不為其甚,

至有骨肉相殘者,而一體之仁亡矣。

是故苟無私慾之蔽,則雖小人之心,

而其一體之仁猶大人也;一有私慾之蔽,則雖大人之心,

而其分隔隘陋猶小人矣。

故夫為大人之學者,亦惟去其私慾之蔽,以明其明德,

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耳。非能於本體之外,

而有所增益之也。」

戒慎保真

人性本善,良知現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懼,
所謂「慎獨」(獨處時猶如在大庭廣眾前,言行、
思想均合乎禮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沒有絲毫不善夾雜,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使心靈不受任何染污,這樣良知自能百發百中。
王陽明解釋說:「夫心之本體,即天理也。
天理之昭明靈覺,所謂良知也。君子戒懼之功,
無時或間(間斷),則天理長存,而其昭明靈覺之本體,
自無所昏蔽,自無所牽擾,自無所歉餒愧怍,
動容周旋而中禮(合乎禮節),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斯乃所謂真灑落矣。是灑落生於天理之常存,
天理常存生於戒慎恐懼之無間(間斷)。
孰謂敬畏之心反為灑落累(牽累)耶?」
王陽明四句教 :
  •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陽明學在現代中國仍有廣泛影響。
現代新儒學的開山祖師之一熊十力
及其弟子牟宗三都繼承並發展了陽明學。
著名學者徐梵澄經過幾十年對中國印度
歐洲思想研究以後,在晚年也對陸王心學讚譽有加,
(見《陸王學述》收錄於《徐梵澄文集》第一卷,
    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
中國大陸的當代學者蔣慶也對陽明讚譽有加
(見《政治儒學》一書)。
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
爲王陽明學說所折服,隨身腰牌上刻有七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蔣中正也是王陽明學說的信徒,
並因此將臺北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陽明的文學成就也很高,但往往被其事功、哲學所掩蓋。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陽明的名篇《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象祠記
其中《教條示龍場諸生》又入選香港中小學課本。
四庫全書》中有評論曰:
「守仁勳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
    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王陽明早年作詩刻意求工整,晚年融會哲理。
王世貞《書王文成集後》評:
「伯安之為詩,少年有意求工,而為才所使,
    不能深造而衷於法;晚年盡舉而歸之道,
    而尚為少年意象所牽,率不能深融而出於自然。
    其自負若兩得。」

王陽明在書法上亦可稱為明代大家。作品以行草為主。

王陽明將心學融入書法,豐富了中國的書法理論。

相關評論有:
  • 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陽明則「以人掩其書」。
  • 明朝 徐渭
  • 「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範」。
  •  朱彝尊


浙東三黃
黃宗羲 · 黃宗會 · 黃宗炎
餘姚四賢
嚴子陵 · 王守仁 · 朱之瑜 · 黃宗羲
清初五大師
黃宗羲 · 顧炎武 · 方以智 · 王夫之 · 朱之瑜

《傳習錄》分(上、中、下)
上卷收錄王守仁講學的語錄,
中卷收錄王守仁的七封信件,
下卷收錄王的部分語錄和《朱子晚年定論》。
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為代大儒王守仁的講學語錄,
由王守仁的學生徐愛薛侃錢德洪等收錄編輯而成。
《傳習錄》被認為是王守仁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其中關於「知行合一」、「慎獨」、
「致中和」等哲學思想有深入探討。
王守仁是有名思想泰斗,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
他的學說於東亞影響廣泛。
美籍華人學者陳榮捷,列出中國和日本的主要傳習錄,
注評共32種。其中較重要的有但衡今
《王陽明傳習錄札記》(毛筆手抄本)。
陳榮捷認為:
劉宗周而後,能深入陽明妙諦,而專從性理評論者,
    只但氏一人。研究傳習錄者,非畢讀此書不可。」
    至於東澤瀉(正純)的傳習錄(沢潟先生全集上巻),
    則「可謂傳習錄評註中之最為純粹哲學者。」

在 佐藤一齋 《傳習錄欄外書》 之基礎上,
從 《 王文成公全書》之錢德洪 《 刻文錄敘說》
 及《陽明年譜 》 中輯錄陽明語錄十四條,
合佐籐一齋所輯,共 51條,並加校注,
名為 《傳習錄拾遺》,
刊入陳氏所著 《 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 一書,
由臺灣學生書局印行。
王阳明至理名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
 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
 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
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
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
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王阳明的主张  
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成为“姚江学派”亦称“阳明学派”,
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又被称作左派王学
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
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
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
王学这种“心即理”看法的发展,
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
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
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
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

“心外无理”

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因此他们被称为“陆王学派”。
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格物的下手处,
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并不满意陆九渊的解释,
他说:陆象山之学,
“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之语,虽亦未免沿袭之累”。
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
“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
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
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
故明“本心”则明“天理”。
故王守仁强调:
“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
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
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
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
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
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
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
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
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
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
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对于朱熹的“先知后行”等分裂知与行的理论,
王守仁在他学生编著的《传习录》中是这样理解的,
古代的圣贤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认为这样下去会造成浮夸的风气,
于是开始强调要知,更要行,
而后世的人就理解为要先知而后行,
这就错误的理解了圣贤的意思。

“致良知”

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唯求其是”
王阳明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
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


“士农工商”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提出,
“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
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
“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
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
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
“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
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
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
学界对四句教的理解众说纷纭,历来就有争议。

---------------------------------------
附录:
       一代宗师王阳明
(文字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彭勇)
王守仁(王阳明)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
更是一位历经仕途坎坷的“心学”宗师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
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
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
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
亦有很大的勋业。”
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
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足智多谋 屡立奇功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
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
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
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
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
正式步入仕途。
王阳明在做官时,非常注意观察人的内心世界。
正德初年,王阳明因冒言直谏触犯权贵,
被贬至贵州龙场。
到任不久,捕获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
此人平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审讯时还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说:
“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王阳明微微一笑,说:“那好吧,今天就不审了。
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
我们随便聊聊。”
强盗头目说:“脱外衣还可以松松绑,脱就脱吧。”
王阳明又说:
“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强盗头目也说:“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
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阳明接着说 :“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
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强盗头目马上紧张起来,连忙说道 :
“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 :“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
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
是有道德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强盗头目点头称是,便把罪行从实交待。

1510年(正德五年)大宦官刘瑾倒台后,
王阳明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
1516年,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
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担负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
王阳明上任后,针对农民起义的烈火愈烧愈烈的形势,
便四处散布消息说,官兵不堪防守,准备全面撤退,
等待时日再来剿杀;而暗中却集中优势兵力加紧训练。
一个月后的深夜,王阳明发动突然袭击,
重创农民起义军。
为了在地方建立长治久安的统治,王阳明改革兵制,
对军队重新编组,以提高战斗力。
在农村,他还推行“十家牌法”,即十家一牌,
互相监督、互为担保,一家犯法,
其他九家一同连累受罪。
他还兴办学校,教百姓读书识字,宣传国家大政方针,
防止民众违法犯罪。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王阳明也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加官晋爵。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
蓄谋已久的宁王组织了十万大军,顺江而下,
势如破竹,准备一举拿下南京,自立皇帝。
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奉命阻击。
他采取围魏救赵战术,直接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
宁王首尾无法兼顾,只好回师救援,
双方大战于鄱阳湖上。
期间,王阳明下令将写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诛;
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
字样的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
到后来,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
朱宸濠仰天长叹:
“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就这样,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
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
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宦海沉浮 屡遭不测
王阳明尽管屡立战功,政治声望不断升高,
但是仕途却日趋坎坷。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
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
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
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
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无不痛心疾首,
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
1506年(正德元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
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
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
冒死和其它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
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谨说:
“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
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
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
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
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将他在途中害死。
王阳明行至钱塘江,遇到了刘瑾派出的杀手。
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
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边,制造了投水自杀的假象。
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
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
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
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
到贵州赴任。
虽然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
但他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
他迅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不但没有受到嘉奖反而招至飞来横祸。
原来,正德皇帝感觉在宫里呆着没什么意思,
正想借宁王叛乱之际“御驾亲征”,过一把打仗的瘾。
没想到王阳明这么快就平定了叛乱,
正德皇帝龙颜大怒,认为王阳明轻而易举地平定叛乱,
是对自己的“大不敬”。
有官员乘机上奏,说王阳明与宁王串通一气,
所以才会轻易将宁王俘获。
无奈之下,王阳明只好假装把宁王放掉,
让自称为“威武大将军”的正德皇帝率领大军
“亲自”把宁王捉住。
皇上和太监们总算过了一把瘾,
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闹剧。
他们“亲征”后装模作样地宣布:御驾亲征大获全胜,
平叛以胜利结束等。
平叛宁王的功劳记在了正德皇帝和宦官身上。
王阳明保全性命已属万幸,自然不敢再奢望什么功劳,
他的仕途再一次陷于低谷。
一年,嬉游成性的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登基。
屡立战功的王阳明却未等来命运的改变。
他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
忧愤之下,以回家养病为名请求辞官回归故里,
得到批准。
回到老家的王阳明兴办书院,讲学不辍,
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两广地区再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
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闲置已久的王阳明,让他重新出山,
前去镇压起义。
不幸的是,此时王阳明的身体每况愈下,
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王守仁曾遵循“格物致知”的教诲,
  
  在竹林中苦苦思索七日,换来的只是一场大病

知行合一 “心学”宗师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
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
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
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
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从小接受程朱“理学”教育。
他对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
希望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静心思考,
以得到所谓的“天理”。
一次,他与朋友一起到家里种植的竹子旁边,
做“格物”体验。他们两人天天面对竹子思考,
期盼茅塞顿开那一刻的到来。朋友坚持了三天就病倒了,
王阳明坚持七天之后,也病倒在床。
这件事对王阳明打击很大,
他想:一株竹子就让自己思索了七天,依然没有什么结果。
自然界事物千千万,
自己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逐一思索?
他开始对朱熹的理论产生怀疑——
“天理”岂是“格”尽天下事物就可以得到的?
王阳明心中充满了困惑与彷徨,
他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知人生的真谛。
王阳明思想上的转折点就是“龙场悟道”。
王阳明在龙场,带着不少随从。
王阳明是一名学者,自有在艰苦环境中坦然处之的涵养。
但是,他的随从们却一个个病倒了。
王阳明被迫自己打柴担水,做稀饭给随从们吃。
他又担心他们心情抑郁,便和他们一起朗诵诗歌,
唱唱家乡的曲子。
惟有这样,随从们才能稍稍忘记当时的处境。
然而,王阳明却始终在想:
“如果是圣人,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什么办法呢?”
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
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他从睡梦中跳起来,欢呼雀跃地大叫: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荒芜的龙场,给了哲学家心性的自由,
成了王阳明“运思”的天堂。
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
和“致良知”。
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
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
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要求人们“知行合一”,
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
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
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
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
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
才能拯救社会,
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
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
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
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
“人欲”战胜“天理”,是明代中期以后
商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
迅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又一种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
王阳明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他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12 則留言:

  1. 🌈好友☁*`☀早晨☕午安好⛅・゚🌞
    ╔═╗💕・゚週二。💞
    ║╩╠═╦═╦═╦╦╗💠齊齊🔷
    ║╦║╬║╬║╬║║║∧∧。・゚゚
    ╚╩╩╩╣╔╣╔╬╗║・ω・)
    ────╚╝╚╝╚═╝⊂ノ
    🌼♧🌻♣🏡🌲💒🏠🌸♧🌹♣🌺

    回覆刪除
  2. 王陽明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格物致知也

    願共勉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古人立言,不過爲學者示下學之功,
      而上達之機,待人自悟而有得,言語知解,非所及也。

      刪除
  3. 王守仁個名以前聽過,只係知道佢打仗叻,今日睇大夫呢篇,知得更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古人立言,不過爲學者示下學之功,
      而上達之機,待人自悟而有得,言語知解,非所及也。

      刪除
  4. ✨好友♦・゚☁瞓覺呢🌛💤週五╠╣aΡpy🌟
    ╔══╗────╔╗╔═╦╦╗─╔╗╔╗☆¨**
    ║╔═╬═╦═╦╝║║║║╠╬═╣╚╣╚╗。✬
    ║╚╗║╬║╬║╬║║║║║║╬║║║╔╣。゚
    ╚══╩═╩═╩═╝╚╩═╩╬╗╠╩╩═╝✾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友♦・゚☁瞓覺呢🌛💤
      ✨✬。。゚☆週三★╠╣aΡpy

      刪除
  5. 大夫,
    博學多才, 佩服﹗ 佩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