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愛國主義patriotism/愛國賊(中式英语:Patriotic thieves)

愛國patriotism指以激發愛國情緒來進行集體行動
政治動員的意識型態,和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
世界主義(globalism)對立。
它常和國族主義意識型態一起討論,
19世紀後國族主義的歷史發展,
使18世紀啟蒙思想的古典爱國主义意義產生轉變。



愛國的意識型態和世界主義(globalism)對立,
則有極端爱主义、温和爱主义、温和世界主義
及極端世界主義四種型態,如下表,在優先順序、
追求目標及手段是否受倫理限制,有不同的區分。
極端愛國主義
極端愛國主義是排外及不擇手段地追求國家目標。
只對本國及民眾有關懷而手段上不顧倫理限制為其特徵。
溫和愛國主義
溫和愛國主義和極端愛國主義同樣也追求國家目標,
但在手段上不會不顧倫理限制,而在利益的比較考量上,
雖說會將為其本國及民眾利益視為優先,
但不會完全排除他國及他國民眾利益的考量。
溫和世界主義
溫和世界主義追求普世價值和世界目標,
在手段上和溫和愛國主義一樣,會有倫理限制的考量,
差別只是在利益的比較考量上相反,
但也不會完全排除他人對本國及民眾的偏心考量,
接受他人對個別國家及民眾合理的偏心。
極端世界主義
極端世界主義和溫和世界主義同樣也追求世界目標,
但在手段上則不顧倫理限制,
且對他人偏心於自己國家及民眾的想法抱有敵意。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愛國主義英文名词patriotism
出现在十八世纪早期。
其英语词源自英文愛國者一詞(patriot)。
19及20世紀的愛國主義概念強調國家認同不一樣,
18世紀古典爱國主义概念,特別是在啟蒙時代,
相信啟蒙理性的思想家,指的是國家政府(state)
要同教會(church)對抗的世俗主義訴求,
包括著名支持者有让-雅克·卢梭
18世紀的古典的愛國主義,常是政治激進的以創造一社群意識,
來反對君權專政或王朝貪腐,而未必反對世界主義的精神,
這和19世紀拿破崙戰爭後的愛國主義類型,
也就是極端仇外的沙文主義(jingoism)不同。
面對18世紀啟蒙運動在政治、經濟及社會及工業化的變動,
19世紀產生浪漫主義思潮對此反應/動;
來反對啟蒙運動中當時被認為是標準化,世界主義的價值
18世紀古典的愛國主義,在歐洲19世紀發展變型,
產生仇外沙文主義情緒、外交政策和國與國之間的爭戰
20世紀,愛國主義和世界主義國族主義,
仍為規範性政治哲學及法學的討論議題,
特別是在於正義觀是否應有國家邊界而有所差異
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的理論及政策中,
有一派人主張愛國情操教育
(尤其是在歷史教學及青少年教育方面)
的重要性而突出爱國教育(patriotic education),
然而自由主義者則會質疑愛國主義和民主正義的價值,
是否相容,否則會有意識型態灌輸的問題。
因此,公民教育中激發愛國心及公民意識的跨國差異,
為國際公民權的差異比較關注重點。
根據1999跨國比較各國公民及素養調查研究的研究總結,
西歐國家及香港特區絕大多數的教師,
認為學校教育及環境在發展「愛國並忠於國家」
的愛國主義情操方面效果不佳,
但在东欧、芬兰、南美等国家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政策

大多數國家主要以不同方式來實施公民教育
而以愛國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體的國家:

愛國主義在公民教育的效果

Confusion grey.svg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公民教育
根據權威國際教育研究組織,
諸多面向的跨國調查比較各國公民教育的研究,
其1999年跨國比較各國公民及素養調查研究的研究總結,
西歐國家及香港特區絕大多數的老師,
認為學校教育及環境,
在發展愛國並忠於國家愛國主義情操方面,很少有效果;
但大多數國家老師則同意學生們,
在學校內可以且學到了瞭解他人、和他人合作、環境保護、
關心社會及投票的重要性等,面向的公民教育價值目標
爱国主义的倫理哲學觀點強調对祖國(patria)
及其同袍福祉的關懷及责任,而有其特殊的哲學及政治觀點,
和強調國家認同(尤以文化及種族為區分)的國族主義,
常被混為一談;然而現代爱国主义的倫理哲學,
是政治性的字眼去關懷同袍(指同一政治社群的公民),
和關懷同胞(以文化及種族為區分)的國族主義有所不同。
當代學者以赛亚·伯林認為19世紀「浪漫的民族主義」
至20世紀釀成法西斯主義,而「偏激的愛國主義」
則演變為納粹主義
學者Paul Gomberg及Stephan Nathanson,
在爱国主义和種族主義比較差異上,
有哲學及政治上的學術辯論。
爱国主义经常被描写成正面的民族主义
(它经常代表着一些负面含义)。
部分作家认为爱国主义,区别于民族主义的地方,
是爱国主义具有较少的攻击性,和对其他人的仇恨,
还有它的防卫理念和对社会的正面作用。
但是其他一些作家认为两者区别很小。
爱国主义可能会被对国家宗教
公民宗教甚至神權政治)的忠诚所强化。
这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所倡导的政教分离的对立面,
他们认为爱国主义与信仰十分相似。
质疑它们之间的差异很难分清,
且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其作出标注的人。
如果是指一國由於國家意識的凝聚,
而使其認為自己的國力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
並且將主要重心放在宣揚自身文化及追求自身利益,
而非其他國家或超國家組織的文化與利益,
則稱為「國家主義」。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镇
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
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
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
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儘管它們並不完全等同。
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
(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爱国主义的表达,
都有可能会否定其他人的“祖国”,尽管这并不必要。)
~~~~~~~~~~~~~~~~~~~~~~~~~~~~~~~~~~~~~~
愛國賊(中式英语:Patriotic thieves)据说,
本詞早在1922年的中國劇作家陳大悲獨幕劇
《愛國賊》已出現,
「愛國賊」一詞亦被日本籍中國問題學者加藤嘉一,
批判中國現狀在2011年出版的的《愛國賊》一書中用到;
書中內容稱一些中國人以愛國作為藉口,
打著愛國的名號為所欲為;顛倒是非,甚至無視法律,
將反對他們的人扣上賣國帽子加以討伐,
作者認為這此行為不是愛國,對國家無助,而是害國;
而相对比的,基本没有信息能显示,
加藤嘉一本人在对其自己的國家时,
是否也如对中國人会那样用到此类概念。
類似加藤嘉一的論調,
英國文學作家約翰遜也曾說過: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后的避難所」。
十七世纪英國塞缪尔·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說過: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后的避難所」
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
他認為某些人“歪曲”了愛國主義的本質,
不止把愛國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仰,
這些行為更無助國家的發展,
因為社會的精力都虛耗於愛國的爭論之中。
而非说,约翰逊认为爱本国是可耻的。
随着中國大陆的互联网不断发展,
“爱國贼”还成为新的政治词语,在互联网政治讨论中使用,
表示那些支持中國政府、共产党、或者持左翼观点,
且有爱國主义色彩的政见持有者的称呼之一。
表示他们是被洗脑的愚民,爱國反而误國,
与“卖國贼”立场相对,但是均为贬义词汇。

3 則留言:

  1. 愛國主義patriotism/愛國賊(中式英语:Patriotic thieves)

    回覆刪除
  2. 閱畢,豐富了知識。

    身為香港人的我, 跟父親大人, 所以自小愛中國,
    但是年紀越老, 好像越不是一會事。
    不能不說愛中國,
    但必須分清楚,
    究竟是愛國, 還是愛黨,
    總不能黨國不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