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支那篇1~支那/梵文चीन(cīna)/拉丁語Sina/西班牙語~德語~英語China/法語Chine/

支那,亦作至那脂那摩訶至那國等,源出印度,
起源自梵文चीनcīna),與震旦同源,
見於古代僧侶翻譯的佛經,意為「邊遠之地」或「思想之國」
的梵文讀音,原為古代佛教經典對中國晉代的稱呼,
古代佛教徒稱印度為「中國」,稱日本為「支那」,
本不涉及貶義成份,但隨著文字的內涵改變,
此字經常用作一些仇恨中國的演繹,
使此字具有民族歧視成份,是一種差別用語
這一詞彙於9世紀初通過佛教交流傳入日本
江戶時代之後18世紀初,日本學者在學習蘭學(荷蘭學)時,
將「支那」(梵語)一詞,
 與西方詞彙「China」(同樣源自梵語)對應起來,
作為日語中的梵音譯詞(China」英音譯詞則為チャイナ)。
明治維新後,「脫亞入歐」的思潮在日本日益興盛,
原乃佛教用語的「支那」一詞開始,
在日語中大面積地替換原有對中國的各種稱呼。
「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非正式稱呼,
此用語在明治維新之後傳回中國,也在中國知識份子中使用。
1913年10月16日,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奉中國政府訓令,
拜訪日方官員,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蔑稱 ,
改稱「中華民國」,交涉未果。
在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後,日本外務省開始追隨軍部,
稱呼中華民國為「支那」,此後「支那」在中華民國,
被視為是一種種族歧視語,是對中國人的貶抑。
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領銜抗議後,
日本政府官方已宣布不再於正式場合使用這個名詞。

另外,不僅在中國大陸領土上的華人,

被部分日本人蔑稱為「支那人」,香港澳門台灣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華人也被稱為「支那人」

「支那」一詞,最早出現於隋唐譯出的相關大乘佛教經典,
以支那作為對中國的稱呼。在唐代之前的佛經,
又稱中國為震旦
由漢傳佛教記載,265年秦州刺史派遣至天竺的成光子,
發現他們以「震旦」稱呼中國。學者一般相信,
支那與震旦源自同一個語根,所以支那這個名稱,
可能在東漢後期在印度出現。
在印度古代,又有支那與小支那的區分,中國相當於支那、
大支那、摩訶至那;小支那為中國的某個屬國。
在《華嚴經》中,將中國與疏勒併舉,
因此小支那可能是指疏勒或是於闐
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的夾註,認為支那指廣州
莫訶支那(大支那)為唐朝京師(長安洛陽)。

歷史考證

慧苑認為,支那的名稱來自於中國人多所思慮。
梵語cinta,意為思慮,發音與拼法皆和Cīna接近,
慧苑可能因此做出這個解釋。
義淨認為,支那只是一個名稱,在梵文中沒有特殊涵義。
《翻譯名義集》說,支那之名有兩個說法,一是文物國,
二是邊遠之意。《雜阿毗曇心論》與《大毘婆沙論
皆以真丹或至那來比喻遙遠之意。
馮承鈞認為,支那原為「遠方之國」或「邊地」之意,
原本用來稱呼喜馬拉雅山脈以外的青藏高原地區,
後來引申為對中國的稱呼。

語言學考證

梵語चीन(Cīna), 中古波斯語 چین ‎(Čīn),
拉丁語Sina發音與拼法相近,同指中國
可能來自同一個來源。包括德語、英語China
法語Chine等西歐各國對中國的稱呼,皆源自拉丁語。
却以西班牙語音最近支那
其梵語चीन(Cīna)的由來也來自同源。
最早主張支那來自存在於公元前9世紀秦國,
17世紀義大利傳教士和漢學家衛匡國
其後法國語言學家,和漢學家伯希和,
和德國漢學家貝特霍爾德·勞費爾也支持此說。
 這也是如今對該詞最普遍、傳統和被接受的說法。
此外,司馬遷的《史記》中的《大宛傳》;
和班固的《漢書》中的《西域傳》和《匈奴傳》
也記載了匈奴人、西域胡人包括在西域征戰的漢朝將領,
將中國人稱呼為秦人:
貳師與趙始成、李哆等計:
「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
所為來,誅首惡者毋寡。毋寡頭已至,
如此而不許解兵,則堅守,
而康居候漢罷而來救宛,破漢軍必矣。」
——《史記·大宛傳》
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
秦人,我丏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
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
——《漢書·西域傳》
於是衛律為單于謀:「穿井築城,治樓以藏谷,
秦人守之。漢兵至,無奈我何。」
——《漢書·匈奴傳》
蘇曼殊認為,支那這個字的對音
相當於梵語चीन(Cīna)。
在《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摩奴法典》、
羅摩衍那》(Rāmāyana)、
考提拉實利論》(Kautiliya Arthaśāstra)、
普魯哈特薩瑪希塔》(Brhat-sajhitā)等古籍中,
都有提到चीन(Cīna)。因為這些經典是次第編成,
不確定梵語चीन(Cīna)這個名詞是何時被編入的,
也無法從上下文確認這個名詞是不是指中國。
1655年,天主教傳教士衛匡國,
在其著作Nuvus Atlas Sinensis主張,秦朝的名稱,
轉變為梵語Thin、Chin,成為希臘語與拉丁語的Sinae,
最終成為China。
伯希和也同樣主張,支那一語來自於漢語秦,被印度假借。
因為秦在上古漢語中為濁音,近代才轉變為清音,
學者鄭張尚芳主張,支那來自(Chin)的音轉。
也有學者認為,這是源自絲國國等
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在《中國地理歷史研究》
(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undien)書中
主張支那的名稱來自越南的古地名,日南郡
澳大利亞漢學家韋傑夫(Geoff Wade)主張,
支那一名來自雲南古國夜郎

古代中國

中國歷代佛教徒多曾使用這個名詞來稱中國,如唐玄宗
明代憨山德清大師、靈峯蕅益大師。
在正史中,也記錄外國以支那作為中國的稱謂。

古代日本

唐朝日僧空海《性靈集》,是日本文獻中,
首次出現支那之名。鎌倉南北朝虎關師鍊
《元亨釋書》等佛教典籍中,皆有使用支那名稱的記錄,
但是並不普遍。
江戶時代,日本民族主義逐漸形成,
使用支那作為中國代稱的風俗漸廣,
相傳由朱舜水傳入日本的拉麵,當時被稱為支那麵。
日本國內有領土稱「中國」,
為了避免混淆也是原因之一,
自江戶時代就開始設法區別。
日本不用「中國」的另一個原因是夷夏之辨
因為「中國」這個詞明示「中華之國」才是中央之國,
這樣日本就成了「東夷」。
但使用支那之名,仍以佛教典籍為主,
如日僧大玄《淨土頌義鈔探玄鈔》等。
將拉丁語Sinae
Sina的複數型態,羅馬帝國對中國的稱呼)
譯為支那,杉田玄白大槻玄澤等人,
效法荷蘭等歐洲國家,
使用支那(荷蘭語:China)來稱呼中國,
認為中國並不居於世界中心,也非文明最高之地,
反對尊崇中國的風氣。
幕府末期,以支那來作為中國代稱的習慣,
在日本開始流行。
蘭學家的主張,由福澤諭吉整理為脫亞論,支那的稱謂,
明治維新初年,在日本形成風氣,
高杉晉作曾以支那入詩。
明治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為大清國或大清帝國
比如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清戰爭。支那則在民間通行,
如一般的民間報刊,把甲午戰爭稱為日支戰爭。
甲午戰爭令日本開始躋身東亞地區強權的行列,
而中國的國力則進一步衰弱。
日本將華北稱為「北支」、華中稱為「中支」、
華南稱為「南支」。
在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後,因清朝已經結束
中國政府要求日本改以中華民國來稱呼,
日本政府在對中國的正式文件上,
漢語部份使用中華民國,
但對應的日語則使用支那來取代,
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1940年以流行歌曲《支那之夜》
為靈感拍攝的同名日本電影東寶出資拍攝
中華電影公司協助拍攝,
長谷川一夫和李香蘭演出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比照日本之用法,
將中國大陸稱為支那,稱中國為支那成為一般的習慣。
如1918年,賴和於《台灣日日新報》發表的詩作,
連橫發表的文章《鴉片有益論》,
1936年陳逢源出版《新支那素描》,
1941年江文也出版《上代支那正樂考》。
中國民族主義者,如吳克泰等人,
因認同中國,表示不滿。
日本人認為台灣對中國的認同,會影響日本人的統治,
也認為中國大陸企圖透過各種關係,在台灣製造革命,
使台灣脫離日本的統治。
1914年,板垣退助來台灣,宣揚亞細亞主義,
希望台灣人成為日本人與中國人(支那人)之間的橋樑。
他回到日本後,發表《台灣之急務》,主張同化主義,
讓台灣人享有與日本人同等待遇,融入日本。
板垣等人稱台灣為「本島人」,
稱在台日本人為「在台內地人」。
辜顯榮組織台灣士紳反對,在台中演講,
宣揚日本統治成效,
以及中國的落後時,以支那稱中國,
並宣稱「吾人寧可做太平之狗,而不做亂世之民」。
1936年3月,林獻堂參加《台灣新民報
所組成的華南考察團,至中國遊歷,
在上海歡迎會致謝辭時,
說:「我們回到了祖國!」台灣日日新報報導此事
6月17日,由在台日本人組成的愛國政治同盟會,
毆打林獻堂,造成祖國支那事件

近現代中國

明治維新後,日本書籍傳入中國,支那之名在中國復興。
嚴復在其譯作中,以支那來譯英語China
曾譯《支那教案論》,也曾以支那入詩。
林紓同譯《黑奴籲天錄》的魏易,在序中以支那自稱。
林紓稱「支那」一詞並無貶義。
1886年,楊仁山出使英倫,結識南條文雄,回國後,
倡印大藏經,希望振興佛教,以佛教振興中國,
作〈支那佛教振興策〉。
日俄戰爭後,日本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中國至日本留學的風氣興起後,以支那自稱的習慣,
在中國也慢慢傳開,尤其是反對清朝統治的革命家們。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
《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
1904年,宋教仁等華興會成員在東京創辦了名叫
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
梁啟超曾以支那少年為筆名,文章中常以支那自稱,
但也有以中國自稱者。
康有為之女康同璧有「我是支那第一人」的詩句傳世,
曾得毛澤東贊賞。
另如孫中山的革命夥伴,日本人梅屋莊吉
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在日本發起,
成立「支那共和國公認期成同盟會」,
敦促日本政府承認中華民國。
1910年,同盟會成員,仿效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人斬
結合洪門等勢力,成立支那暗殺團(又稱東方暗殺團),
以刺殺清朝政要為目標。
1912年宣統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之後,
由於中國沒有完全統一,處於軍閥割據之下,
「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並沒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
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
日本均以「支那」稱呼中國。
日本將中華民國稱為「支那共和國」,也始於此時,
直接譯自中華民國自定之英文「Republic of China」。

1919年,中國留日學生,
在中國國內出版的
《東遊揮汗錄》中對日本稱為「支那」一事進行了抨擊。
 讀漢文,朗佛經,卻朝野上下不把『中華民國』四字,
甚至『中國』二字當成回事;並且蔑視我國,
連『摩訶震旦』也不照用,只稱切掉前面二字後,
餘下來的語音『支那』。報紙,著述,講演都只稱支那。
在政府公文中拋棄『中華民國』四字,
特意使用『支那共和國』五字。不僅不符合國際禮儀,
而且簡直不把我國看成國家。中華民國成立已經八年了,
倭人至今還不承認。」
1914年,孫文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伯爵的密函中,
即自稱支那、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支那人
1921年,唐蔚芝作〈不忍人之政論〉,
認為歐美人對中國有種族歧視,主張復興孟子儒學,
以復興中國。同年,郁達夫出版短篇小說《沉淪》,
故事主角由中國至日本留學,周遭的人雖然待他沒有異常,
但因懷抱身為中國人的自卑感,暗自懷疑別人心中,
對他有歧視,產生憂鬱症,終而自殺。
故事主角自稱支那人。
1922年,歐陽竟無在南京創辦支那內學院,復興唯識學。
1925年,詩人聞一多在其詩歌《我是中國人》中,
自稱「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1929年,柳亞子寫詩讚揚孫文毛澤東
有「並世支那兩列寧」詩句。
1930年5月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
並責令外交部照會日本政府:
「今後稱呼中國,英文須寫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
中文須寫大中華民國。
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 之類的文字,
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
l9日,國民政府文書局長楊熙績,
又在總理紀念周政治報告中提出抗議:
「私人交際尚應名從主人,況國交雲。
……倘日本再有如此無理之字樣,我務當予以退還,
並嚴詞詰責之」中方的強硬態度,
引起了日本駐華外交機關的注意和其媒體的強辯
1932年日本官方在中華民國政府的要求之下,
改以「中華民國」代替支那在官方文書的稱呼,
但民間報刊仍稱中國爲「支那」。
1935年,法尊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出版,
太虛大師作宗喀巴偈贊,以支那釋子自稱。
其中,將藏文東昆(藏文中國的音譯),譯為支那。
1939年,《菩提道次第略論》出版,
同樣以支那作為中國譯名。
1937年發生七七事變,中日爆發全面戰爭。
日方把七七事變叫做「支那事變」。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官方也把中國叫做支那,
以示不承國民政府抵抗
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
〈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
此後「支那」這個詞完全從日本政府的
公文、教科書、報刊雜誌中消失。
于右任主張下,「印度支那
印度中國之間的一個半島)被改譯為「中南半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語中的支那,
是指整個謀求占領的中國,那時候說的支那人,
為中國領土之中國人,而在戰時海外華人英屬馬來亞
新加坡荷屬東印度華人亦被囊括在內。
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政府接受中華民國政府之要求,
發布《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
已經不在公家單位與各類機關團體使用此一名詞,
教科書的戰時作品中的「支那」均一律改為「中國」。
現代日本民間都不使用此詞,然而一些日本的右翼分子
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則繼續使用該詞。
有時日本右翼政治人物也用英文「China」
的日語發音「チャイナ」,作為折中說法。
支那一詞在日語中用於稱呼中國,但並沒有徹底消失。
拉麵又稱「支那そば
(拉麵是從廣東鹼水麵演化,
そば」是日本的蕎麥麵條);
東中國海稱為「東シナ海
(即「東支那海」的片假名寫法,
但書寫時一律用片假名,避開漢字);
語言學中的漢藏語系稱為「シナ・チベット語族
(即「支那・藏語族」)。
另外在關於二次大戰的話題上,
也會使用「支那」一詞。
2ch上的部分網民經常使用支那一詞,
並創造了頭頂帶「支」字的AA形象。

中國大陸

中國有少數民族的語言中有以「支那」為地名
但與梵文及日文意指「中國」之用法無關。
位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中,
其中一個鄉鎮名為「支那鄉」,
源自傣族語言意指「臘族居住地」;
同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中和鎮的轄下鄉村中,
亦有地方名為「支那村」。
中文裏「支那」一詞,
也還由於歷史關係沒有被徹底淘汰,
如地理名稱「印度支那」,但以支那一詞,
作為對中國地域之代稱則已全面消失。
也仍有少數學者偶在特定場合,
使用支那稱中國,如陳寅恪
1998年,大陸四大入口網站之一的「新浪」成立,
網址的英文寫法是sina.com,
馬上引起在日本的大陸移民,和留學生抗議,
因為sina是「支那」一詞的日語訓令式羅馬字 ;
他們深怕,網站一旦流行,
勢必在日本勾起不必要的聯想,
加深一些日本人對他們的歧視,
因為「支那」一詞在軍國主義上含歧視隱義。

香港

2011年有香港人改編了一首叫《蝗蟲天下》的歌曲,
其中一句歌詞為「支那一早醜遍東亞」。
2012年9月15日至18日,
香港光復上水站的示威活動中,
一名香港青年,對一名中國大陸人用粵語高聲呼喝
「支那人」後被對方攻擊,
隨即大陸人與香港示威人士,
因「支那」一詞的衝突立刻被激化。
2012年10月,一眾高登網民模仿《江南Style
創作了「核突支那Style」(「核突」即「噁心」),
主唱者是「漏奶」,再次引發中港網民罵戰。
2013年1月,香港的日本超市生活創庫,
出售一種日本牌子的日本拉麵支那そば),
價錢牌上譯爲「日本健康支那麵」,
結果此事被臉書網民群組惡搞,隨後該商品被下架。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估計,可能是該超市大意。

臺灣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國國民黨政府,
認為臺灣人使用「支那」稱中國為日本遺俗,加以禁止,
臺灣人使用支那的情形漸少。
但1949年後,臺灣仍然有部份人使用支那稱呼中國,
且多為貶義,如部分臺灣民族主義者蔣中正
蔣經國稱從大陸遷移來臺灣的「支那人」。
學者王育德於1963年,
發表在《台灣青年》的文章〈台灣民族論〉
即引述《產經新聞》大宅壯一在1960年到臺灣旅行後,
所撰文章道:「來台灣最感驚奇的是,
當地人毫無顧忌地使用『支那』、『支那人』的語彙,
其中甚至有人使用『清國奴』一詞……本島人所說的
外省人』或許同是漢民族,但現在已成為另類人種。」
至2010年左右支那一詞在臺獨立場者間開始變得常用。
例如2009年發生筆名「范蘭欽」的郭冠英辱台事件後,
主張臺灣獨立的學者李筱峰,即曾投書報紙批評
「支那狂犬范蘭欽」;
2011年一名嘉義市政府公務員,
在一次中國大陸地區遊客,
阿里山的車禍後,在其Plurk上稱中國人為支那人;
至2016年,網路社群討論亞投行議題時,
用此詞彙指中國,
記者僅用括號標注該詞是指中國。

二戰前期中國政府及民間對「支那」一詞之態度

1930年5月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
並責令外交部照會日本政府:
「今後稱呼中國,英文須寫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
中文須寫大中華民國。
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 之類的文字,
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
19日,國民政府文書局長楊熙績,
又在總理紀念周政治報告中提出抗議:
「私人交際尚應名從主人,況國交雲。
……倘日本再有如此無理之字樣,
我務當予以退還並嚴詞詰責之」
中方的強硬態度,引起了日本駐華外交機關的注意,
和日方媒體的反擊。
其後中國民間各地一些媒體如《民國日報》和
《武漢日報》發表同名的長篇連載評論予以批駁日方:
  • (中國政府)有將來如再發現此種稱呼即將來文退還之正式申告…… 實在是很合理的;
  • 中國之所以定國名為「中華民國」,是因為「中華」二字說明了我們種族的根源、歷史、特質和文化;「民國」二字則既合民為邦本之意,又符三民主義之義,其「意義之精深遠大,更不能以歷史上殘廢名詞的「帝國」「皇國」諸名詞相提並論;
  • 在孫總理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已19年的今天,日本政府當局及知識階級仍在國際上稱中國為「支那」,「不是表示他國際禮節的失檢,就是表示他文化落後知識閉塞罷了。 ……所以負了普及中國文化與日本有悠久的歷史關係的中華國民,便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同種同文的日本國民和他們政府當局的疏忽、任他們遭受不明國際稱呼及國際禮節的恥辱和譏箋而不加以指正。 ……自己既不願意被人稱做 『大帝國 』,為什偏以輾轉譯音的名字稱謂別人的國家呢。公然書於國際公文上面,已屬大失禮儀 。又復 強詞奪理曉曉置辯,適足以充分的表曝其狂妄誇大、揚已抑人的島民根性 。

28 則留言:

  1. 支那/梵文चीन(cīna)/拉丁語Sina/英語China/法語Chin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日本人為什麼稱中國人為「支那」?
      http://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70446-%E6%AD%B7%E5%8F%B2%E9%95%B7%E6%B2%B3/1093728-%E6%97%A5%E6%9C%AC%E4%BA%BA%E7%82%BA%E4%BB%80%E9%BA%BC%E7%A8%B1%E4%B8%AD%E5%9C%8B%E4%BA%BA%E7%82%BA%E3%80%8C%E6%94%AF%E9%82%A3%E3%80%8D%EF%BC%9F

      刪除
    2. 據了解,「支那」這個詞彙在9世紀通過佛教傳入到日本,到了江戶時代以後,「支那」就成了當地民間普遍的非正式稱呼。為什麼要以支那為稱呼,基於中國朝代更替,國號也會更換,所以中原沒有固定稱呼,所以引用佛教對中國稱呼是一種簡便的方法。

      即是說,「支那」這個稱呼並非貶義,沒有歧視的含義。到了清末革命的星星之火,那些革命人士和知識分子,為了與滿清劃分出來,稱自己為支那人,世包括梁啟超、宋教仁等,而孫中山在1914年,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密函中自稱支那,當中「支那」一詞共出現34次,有「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支那人」等。

      刪除
    3. Kaka sing ~ Kaka 醒
      Kaka king ~ Kaka 勁
      Kaka moody dink ~ Kaka 無得頂

      刪除
    4. 游清源 • 林行止導賞:梁、游不是立場受壓,而是處事不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dCItUdRaE

      刪除
    5. 陳雲 城邦論壇 本土論壇 161021 ep168 p1 of 2 「支那」一詞源流考

      刪除
  2. 大夫早晨,閣下的時事觸覺可真敏銳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卜君一語中的~蜀犬吠日
      一犬吠日
      百犬吠聲
      故边

      刪除
  3. 本来是没问题,但是日本九一八侵华后,用杀支那,奸支那,烧支那,灭支那的口号后,支那开始成为侮辱,嘲笑中华人,中华民族的标语,这样,中華民國于战胜后发出明白宣布,从此中外不可不能不准用支那称呼中華,中華民族,香港人是中華民族一分子,可以不承认共产政权,但不能侮辱自己的民族种族,Chinese 並不代表PRC,你可否定PRC是你的代表政权,但永不能不可否认你妳是Chinese, 中國人,中國不是中共,中共在未被两岸三地一致同意他是代表中國人民的政权时,他绝对不是中國的代表,香港人是中华人中国人居住在中國大地不可分裂土地上香港的住民,任何侮辱中華人中國人的人,物体,团体都是敌人,支那这词从良变坏,这是憾事,香港的某些法学政社传分子是脑生病了。Chinaman 一字,字面冇问题,但在加美是禁用的,你讲这字是会被检控,何解?这是寻金热及建成太平洋铁路后大排华,驱杀中國人时期白人对华人侮蔑之称呼,八十年代经中国人不断抗议而得到立法不许任何人用Chinaman 称呼中国人。支那二字绝不容许再放在中國人中華人香港人身上!!!!!!

    回覆刪除
  4. 身在海外,才明白自己的真正身分,無論怎麼樣,你不能改變你的祖籍,大夫曾出遊不少,應有了解,"支那""Chinaman""Chinky"的侮蔑侮辱性,不能簡單的説,我 ng hai zhong gao yan 咁就唔關我事!
    共政權不能完全代表"中國",香港地理,文化, 血緣百分百中華,你可以本土,但絶不能忘 chinese, china!
    你智知識深厚,學問廣博,且是歧黃中人, 應該知道何黑何白,亦知什麼是中國!什應是中國人!老鬼嘮叨了!
    一大堆理論名詞,郤忽視"支那"如今的惡毒意義!無言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zh.forvo.com/word/china/#deChina如何发音
      支那China是一個音 ,
      是自古(秦朝)至今全球對下述地段之稱謂.地理名詞 ,
      意指喜馬拉亞山以east之亞洲大陸,
      北至外蒙,南至兩廣,
      (不包括青海,新彊,西藏~含雲貴川
      和海島如:日本,臺灣,琉球,海南島等.)

      Kam On先生,
      近日在下觀看數十小時,專家學者專題節目,
      及参讀上萬文字,論述支那文字,
      得出china支那二字,乃屬中性,並無侮辱成份,
      個人深表認同,
      "Chinaman""Chinky"是侮蔑侮辱性名詞.

      在法律上,不論種族,若曾宣誓入籍他國,
      當以他國人論,若原是華裔中國藉,只能自稱華裔他國人,信焉!
      若再做中國人,當脱離他國籍,待他國批准,再可自稱華僑也!
      要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或中華民國人,
      亦要兩地政府批准核實,
      在下拿回鄉証,在深圳平安銀行,買理財産品被拒,
      得悉在下,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只屬境外人士耳.

      刪除
  5. 中共統治下的雲南有一條名為「支那」的鄉村
    (支那村 中国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
    中共及村民是否在侮辱緊十三億人或自取其辱呢?!
    支那只是地區/地方之稱謂,根本不含貶意。
    日本仔侵華時喝駡支那人當然是侮辱,若喝駡中國人亦都係侮辱,
    是否侮辱必須取決於語氣和內容,絕對不是「支那」二字。
    (註:請自行上gogle 查閱有關地圖)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香港人不要只顧熱烈討論「支那」問題,否則將會被人牽著鼻子遊花園。
      冷靜及詳細觀察整個鬧劇。以免踏入別人的圈套使香港繼續沉淪!

      刪除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ob8RG48xc
      城市論壇:立會開局,失望痛心?主席選舉,錯漏叢生?
      宣誓言行,傷害國人?就任不成,引火自焚?
      (Who will play a part in the stability of Legco?)

      刪除
    3. http://zh.forvo.com/word/china/#de
      China如何发音

      刪除
    4. 原來雲海一早喺自己嘅書上解釋【支那人】嘅由來唔係貶意!
      【支那】只係地名,一百年前,中國學者編的《辭源》
      已經印上【支那】兩字代表中國,
      而家D阿叔阿嬸其實睇得電影雹視多先誤會,
      雲海D書真係搵到唔少野
      來源:真假歷史之謎:X檔案之旅(2006年)第4版

      刪除
    5. 我年輕的時代,不存在做中國人還是做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
      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華人自認是小英國人的也極少。
      中國那時貧窮落後,香港較富裕文明,
      但很少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
      那時的認同問題,多是指在政治上對中共的認同,
      還是對台灣中華民國的認同。香港有很多報紙,
      絕大部份都在報頭標示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
      倘若不採用民國紀年,而採用公元紀年,
      就表示那是少數認同中共政權的左派報紙。
      認同中共還是中華民國,是政治認同,
      而不是民族身份認同。那時候,對支那一詞,
      海內外華人並不敏感,不會認為這帶有辱華成份。
      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
      孫中山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密函中自稱支那、
      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等等,共計34次。
      1921年,郁達夫小說《沉淪》主角自稱是支那人。
      1925年詩人聞一多在其新詩《我是中國人》
      中自稱「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1926年,國民黨元老、
      南社詩人柳亞子到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大,
      認識了時任國民黨中宣部代部長的毛澤東。
      其後毛澤東在湖南發起農民運動,
      柳亞子1929年有詩贊曰﹕
      「神烈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
      兩列寧是稱頌孫中山和毛澤東,
      說支那同時代出現這兩個革命領袖。
      亞洲東南部半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
      是IndoChina Peninsula,
      舊譯為印度支那半島,簡稱印支半島,
      從來沒有譯作「印度中國半島」。
      現雖改稱中南半島,
      但大陸地圖和百度百科仍然有印度支那這個舊稱。
      支那一詞淵源流長,原無貶義。
      只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
      日本外務省開始稱呼中華民國為「支那」,
      於是「支那」就被視為對中國的貶抑,
      其實是對中國政府而非對中國人的貶抑。
      戰後經蔣介石抗議,
      日本政府宣佈不再於正式場合使用這個名詞。
      近年港中矛盾頻生,
      支那遂成為了香港人特別年輕一代賤視中共國人的代稱。
      2011年香港有人改編了一首叫《蝗蟲天下》的歌曲,
      其中一句歌詞為「支那一早醜遍東亞」。
      此曲在YouTube的點擊近150萬。
      2012年香港網民將PSY的《江南Style》重新填詞,
      創作了「核突支那Style」MV,嘲諷大陸人隨處便溺,
      點擊更近3百萬。贊同這稱號的怎會是少數?
      香港、台灣和海外華人,
      大都明白所講的支那是指中國大陸與大陸人,
      沒有人認為是對大陸以外的華人的侮辱。
      今天支那一詞不是辱華,而是辱「中」,
      「中」是指在中共不文明統治下所造成的對中國的污名化。
      也因此,支那一詞就大大刺激中共國及其國人脆弱的神經。
      支那一詞近年在香港各網頁廣泛使用,
      絕對與年輕一代「非支那化」的身份認同有關。
      今天年輕人講香港人身份認同,不是拒絕華族血緣的身份認同,
      而是「非支那」的身份認同。孰令致之?太清楚了。
      (生命回望之五)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刪除
  6. http://francis-lui.blogspot.hk/2016/10/blog-post_20.html

    從立法會辱華宣誓看香港政治 (雷鼎鳴)

    華仁仔最看不起的行徑之一是做了不敢認,毫無擔當!

    帶上披肩,上寫「Hong Kong is not China」,這當中包含被人一眼可看穿的小學雞狡詞。從表面邏輯看,香港只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當然不完全等同中國,但這句說話也可有另一含義,即香港根本不是中國,連一部分也不是。究竟哪一種理解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為什麼要千方百計左閃右避不敢擔承責任,做不到校歌中所說的「我們可昂起頭來」(We hold our heads high)?除了高薪厚祿及充當暴發戶的引誘外,這與網上文化也有不可分的關係。網上言論,多隱去姓名,無論言詞如何粗鄙不負責任,也不用被人知悉。這與年初旺角的蒙面人掟磚心態一樣。

      精神病學家有言,當戴上面具後,容易幻想自己變成另一人。社會中一些極端分子過去習慣了隱名或蒙面的行為,就算乖張離譜,也受不到譴責,不知主流社會對這些行徑的厭惡,也許他們久居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尚自以為幽默,在大眾中表演也無妨,怎料這回卻犯了眾怒,連一些同路人也不敢太姑息,這對港人的教育也未嘗不是好事。

      刪除
    2. 立法會若繼續動亂,香港社會與經濟自會蒙受損失,但這也許不是壞事,港人總要因損失才能更清楚自己投票時不能意氣用事,選出一些毫無能力擔當大任的人。現在多些人玩弄各種伎倆,反可使人早點警覺。不過,權謀考慮,總是比不上堅持正確的原則,做人有擔當,我是絕不希望見到立法會的低級伎倆不停上演。

      刪除
    3. 帶上披肩,上寫「Hong Kong is not China」即香港不是中國

      行政若繼續動亂立法會,香港社會與經濟自會蒙受損失,是壞事,
      港人總要因損失,才能更清楚土共功能組别,選出一些毫無能力擔當大任的人。
      所以民主派有百分六十几選民;血但只有四十几席位 !?
      現在多些人玩弄各種伎倆,反可使人早點警覺。
      不過,權謀考慮,總是比不上堅持正確的原則,
      做人有擔當,我是絕對希望,見到立法會的抗争,不停上演。

      刪除
    4. 雷鼎鳴loss選特首.....
      那處不留言
      這裏留言處

      刪除
  7. 假如有位對你滿懷敵意的人跑來對你說:「你不是人類!」從語境上看,你會把此理解為「你是人,只是人類的一部分」,還是認為有人在罵「你不是人」?我相信大多數人會認為是後者。若梁並不認為香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他有太多的機會可澄清「香港不是中國」這故意含糊的口號,但他沒有,反而說這只是fashion,這是真正的無擔當、閃閃縮縮的行為,難免使人相信他只是戀棧高薪厚祿,不是真漢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童看《財叔》
      大學讀 歷史

      「支那豬」「支那狗」「支那」為中性詞;豬狗含侮辱
      「中國豬」「中國狗」「中國」為中性詞;豬狗含侮辱

      刪除
  8. 為什麼要千方百計左閃右避不敢擔承責任,做不到校歌中所說的「我們可昂起頭來」(We hold our heads high)?除了高薪厚祿及充當暴發戶的引誘外,這與網上文化也有不可分的關係。網上言論,多隱去姓名,無論言詞如何粗鄙不負責任,也不用被人知悉。這與年初旺角的蒙面人掟磚心態一樣。



    精神病學家有言,當戴上面具後,容易幻想自己變成另一人。社會中一些極端分子過去習慣了隱名或蒙面的行為,就算乖張離譜,也受不到譴責,不知主流社會對這些行徑的厭惡,也許他們久居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尚自以為幽默,在大眾中表演也無妨,怎料這回卻犯了眾怒,連一些同路人也不敢太姑息,這對港人的教育也未嘗不是好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校歌中所說的「我們可昂起頭來」(We hold our heads high)!
      華仁仔~朝朝都可以 ; 華仁公~日日都艱難 !?

      心理學家有言 : 當戴上面具後,容易變成真實自己,忘了社會角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