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聖山青雲觀音靈簽 第八十三簽 李淵登位

 20201029 15:15  庚子九月十三 申時 聖山青雲觀音靈簽

第八十三簽  李淵登位

中籤。未宮

詩曰一

譬若初三四五蟾 半無半有未完全 須教十五良宵夜 到處清光到處圓

蟾:是月亮的意思

詩曰二

 譬若初三四五缺 半無半有未圓全 等待十五良宵夜 到處光明到處圓

詩意   此卦月缺未圓之象 。 凡事守候忍耐也 。

解曰  守舊待待時 。 如月初出 。 待等圓時 。 無有不吉 。

聖意  家宅 許願 。 自身 夏秋吉 。 求財 謹守 。 交易 待時 。 婚姻 遲 。

          六甲 生女 。 行人 阻 。 田蠶 平穩 。 六畜 平穩 。 尋人 難 。

          公訟 和 。 移徙 守舊 。 失物 難 。 疾病 設送 。 山墳 改 。

故事

1. 李淵登位 :

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看瓊花。被部下殺死。唐王李淵得知。

即于太原登基稱帝。國號唐。李淵 ( 唐高祖 ) 在位九年。

由李世民傳 唐太宗 ) 接位。喻境況漸入佳景。

2. 馬周入都投旅店 :

這是『馬周獻策』之前的故事馬周因為愛喝酒誤事,失了在博州教書的官職,

想到長安碰碰運氣,中途到旅店見鄰桌喝酒,自己也叫了酒喝,

喝到一半想起要戒除喝酒誤事的惡習,於是將剩下的酒蹈入盆子洗腳。

店主人覺得奇怪,問清來龍去脈,

就提供盤纏和介紹信,讓他到長安可以投宿在店主人的親戚家。


雷雨師一百籤第六十五籤另有『馬周獻策』故事

第六五籤【 上上。庚戊】

朔風凜凜正窮冬 漸覺門庭喜氣濃 更入新春人事後 衷言方得信先容
(漸覺二字,另有改作多羨一說)

聖意
財多得。名高中。可問婚。亦宜訟。 病即安。行人動。禍變消。福力重。

東坡解
數極于冬。窮久則通。交季冬月。喜氣重重。 新春一至。和氣愈充。好遇貴客。百事皆同。

碧仙註一
不意反成得意歸。入門一卦見仙機。 當時險難皆平靜。百事和諧沒是非。

碧仙註二
意反成得意歸。入門一卦見仙機。 當時險難皆平靜。百事和諧沒是非。

解曰
此籤數極于窮冬。遇變而通。貴人提拔。百事亨通。
病者安。訟宜和。財有望。婚可求。名利高。行人來。
凡事死中求生也。

釋義
言氣數之窮。有變亨之兆。時值冬月。雖多喜事。不若新春。
人事之後。方始遂意。謂加以人為之周旋也。
衷言者。貴人之言也。
信先容者。凡事至春。凶變為吉。好事重重。

占驗
一生科舉。占此。臨試給冬字號簽。至春發案不取。
所謂窮冬者。此也。後遺才收錄。此又更入之。應窺則通之意。

故事
(一)蒙正木蘭和詩

宋。呂蒙正。字聖初。河南人。微時嘗在僧家別院。
木蘭寺內和詩。其品迥異庸流。
迨太宗時。果舉進士第一。後三居相位。引薦人材。
使上下各稱其職。稱賢相焉。

(二)馬周獻策(唐太宗三請馬周)

歷史上有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漢室的故事,留下流傳千秋的納賢佳話。

其實,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三請馬周的故事。

太宗不僅在草創基業、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而且在登基稱帝后,

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

他「三請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顯示出他思賢若渴的明君本色。

貞觀三年,天下大旱,嚴重的災情已危及國計民生。

唐太宗憂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並極為虔誠的譴責自己。

太宗求天不應,便召集群臣商量對策。

他宣佈,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並提出幾條具體的意見。

這可難壞了武將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

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馬周的落魄朋友,漫遊到長安,借住在他的府中。

得知了常何的為難之事,馬周不加思索,

伏在案上,洋洋灑灑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條建議,文辭非常優美。

次日早朝,常何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奏疏呈現給太宗。

太宗一看,這些建議有根有據,切中時弊,確屬可行,

但武夫常何決非有這神來之筆,便問他是何人所寫。

常何告訴太宗為馬周所寫。太宗又問馬周是何樣之人,常何便向太宗介紹說:

「馬周是清河荏平(今山東荏平)人,家境貧寒,

但勤奮好學,尤其精通先秦諸子的典籍。

由於自負才學出眾,清高而孤傲,鬱鬱不得志。

他在博州一所學校教書,常受地方官的訓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離家遠遊。

他窮困潦倒,經常受人欺凌,歷盡艱辛來到長安,住在臣家,乃當今一大奇士也。」

太宗聽完介紹,立即預感到這是一位隱於「側陋」的傑出人才。

傳詔獎賞給常何絹三百匹,表彰他推薦賢才之功,並派常何回家,請馬周入官見駕。

等了約半個時辰,不見馬周前來。

太宗求賢心切,親自派官員駕宮中的四馬彩車去請馬周。

又過了半個時辰,太宗到殿外張望,還不見馬周入宮。

他又派了一輛四馬彩車前去催請。

這就是風傳一時的太宗禮賢下士、三請馬周的佳話。

太宗見到馬周,廣泛問及堯舜的德治天下、孔孟儒學的思想精華、

周隋的盛衰興亡以及當今的時弊和治國要略,馬周對答如流,見解精闢。

太宗對馬周的才華和忠誠極為讚賞,不久拜為監察御史。

馬周為官後理政謙虛、謹慎,不拘舊俗,銳意創新,

對於貞觀一朝的制度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表彰馬周勤勞國事,唐太宗親自題寫了

「鸞鳳衝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十六個草書大字賜與馬周,使馬周大享殊榮。

貞觀二十二年,馬周病危,太宗親自為他調藥,命御醫日夜護理。

馬周去世時,年僅四十八歲,令太宗哀悼不已。

從唐太宗對待馬周一事可以看出,

太宗求賢的虔誠、禮賢的恭敬、用賢的如一、思賢的深情。

所以天下賢才聚集朝廷,君臣共創大唐盛世之偉業。

~~~~~~~~~~~~~~~~~~~~~~~~~~~~~~~~~~~~~~~~~~~~~~~~~~~~~~~~~~~~~~~

常何(586-653年6月16日),大來汴州浚儀(今河南省開封市)人,

祖籍河內郡溫縣唐朝初年的將領和地方官員。

祖常岑,北齊中司馬。父常續,朝散大夫

常何早年加入瓦崗軍,跟隨李密擊殺隋朝大將張須陀

後來投靠東都留守王世充曾經跟隨太子李建成前往河北討伐貝州梟雄劉黑闥

入唐後官至左屯中郎將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0702),李建成和李元吉經過玄武門後,

常何將玄武門關閉,「東宮、齊王府精兵三千不得入」,

使得李世民順利地殺死建成

陳寅恪巴黎圖書館見到《常何墓誌銘》,認定常何被李世民所收買。

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命令大臣上書言事,常何不通文墨,

門客馬周替他上書二十條。

唐太宗感到非常高興,但是詫異常何怎會有如此的文筆和見識。

常何告知皇帝實情,將馬周推薦給皇帝,

唐太宗賜常何帛三百段,而馬周最後也官至中書令,成為唐朝的知名諍臣。


貞觀六年(632年),帝賜綿帛一百匹、加太中大夫

除延州諸軍事延州(今陝西省延安市)刺史、進爵武水食邑五百戶。

貞觀十一年(637年),授保儀大夫涇州諸軍事、

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刺史。

貞觀十二年(638年),入朝為右屯衛將軍

貞觀十六年(642年),奉敕修建九成宮、授左領護將軍。

貞觀十八年(644年),奉詔駐兵於豐州靈州,防備薛延陀,並兼任右武衛將軍

貞觀十九年(645年),授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作為水帥張亮的副手,

                                      從海路討伐高句麗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除資州(今四川省資中縣)諸軍事、資州刺史。

永徽三年(652年),遷至持節都督黔州思州費州等十六州諸軍事、

                                   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刺史。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653年6月16日)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追贈為左武衛大將軍,餘官升封如故。


~~~~~~~~~~~~~~~~~~~~~~~~~~~~~~~~~~~~~~~~~~~~~~~~~~~~


馬周(601-648年2月7日),賓王,

博州茌平人(今屬山東),中國唐朝初年名臣,進士。

馬周早年孤貧,然熟讀詩經春秋武德年間,馬周一度出任州助教,

但因不理政事而被刺史達奚恕指責,遂辭官而去。

後至汴州,被浚義令崔賢羞辱,於是西入長安,投入常何門下為門客

貞觀五年(632年),唐太宗下詔令各官言得失;

馬周為常何捉刀代寫二十餘策,

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入門下省為官,次年升任監察御史

馬周辦事周密,尤擅言辭,為時人稱頌,

唐太宗曾表示「暫不見周,即思之」,因此升遷快速。

貞觀十八年(645年),馬周升任中書令

後馬周奉命輔佐太子李治,但由於患消渴

於48歲壯年病逝,死後被唐太宗下令陪葬昭陵

馬周的生平其後成為許多民間故事的素材。

其早期經歷被拿來用作懷才不遇之典型。李賀《致酒行》: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按:馬周所投之常何是居住在長安附近新豐縣)客,

   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顏請恩澤。」

毛澤東十分賞識馬周,稱讚其《陳時政疏》

是「西漢賈誼《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

「「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

       歐陽修新唐書·馬周傳》認為馬周自比傅說呂望,但才能不及此,

毛澤東批註:「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

新唐書·馬周傳》稱馬周頗愛飲酒,失意時曾在一個旅館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

毛澤東惋惜地批註道:「飲酒過量,使不永年。」

毛澤東在讚賞的同時也指出其中的錯誤,

如馬周「上書」說:「今百姓承喪亂之後,比於隋時才十分之一。」

毛澤東批曰「不確,比於隋時,大約五分之一」。

  • 武德中,補博州助教,每日飲酒,不以講授為事。刺史達奚恕屢次斥責,馬周乃拂衣游於曹州、汴州之間,又為浚儀縣令崔賢所激辱,遂西行長安求官。
  • 至京師,暫居於中郎將常何(真化府折衝都尉,武水縣開國男)之家。
  • 貞觀五年(631年),常何將其所撰的表文送呈唐太宗,被太宗召入門下省任職。
  • 貞觀六年(632年),授任監察御史
  • 貞觀八年(634年),擢授承議郎,行侍御史。不久,加位員外散騎侍郎,加朝散大夫。
  • 貞觀十一年(637年),拜給事中
  • 貞觀十二年(638年),轉中書舍人
  • 貞觀十五年(641年),遷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
  • 貞觀十七年(643年),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馬周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
  • 貞觀十八年(644年),馬周遷除正議大夫,任中書令,依舊兼太子左庶子。
  • 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皇太子在河北定州監國,馬周與高士廉、太子右庶子劉洎留守輔佐皇太子。
  •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班師回朝,馬周以本官攝吏部尚書。
  •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賜馬周「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
  • 誠在忠良」御筆飛白書
  • 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九日(648年2月7日),以消渴症去世於萬年縣之隆慶里府第,
  • 享年四十八。贈幽州都督,同年三月四日陪葬於昭陵。
  • 永徽二年正月九日(651年),唐高宗即位後,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開國公

上元元年十月六日(674年11月19日)立。
原存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上古村東約500米處馬周墓前,
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
碑身首高3.58米,下寬1.16米,厚39厘米。碑額篆書,
題《大唐故中書令高唐馬公之碑》。
許敬宗撰文,殷仲容隸書,共37行,滿行約84字。
碑字除左上部較清晰外,余均磨損難以識別。
碑陰刻明朝萬曆十三年四月(1585年)
荏平張第的《謁唐中書令馬公碑》五律詩一首。



16 則留言:

  1. 大夫,
    點解去聖山青雲支唔係自己既簽﹖
    陪人去求簽, 還是隨便翻書論下簽文和詩書﹖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抑或是借李淵有什麼玄機﹖

      刪除
    2. 20201029 15:15
      當日三人
      第一次去青山寺
      三人各抽一簽
      朋友要在下解簽
      第八十三簽 李淵登位 中籤

      刪除
  2. 回覆
    1. 依書直說 開人心結
      言四句偈 前路透徹

      刪除
  3. 看了大夫的轉載, 才知道馬周的故事 , 謝謝分享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馬周《陳時政疏》
      是「西漢賈誼《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

      刪除
  4. 睇嚟大夫可以幫人解簽...

    回覆刪除
  5. 看兩篇解簽,解簽都要豐富歷史知識。

    回覆刪除
  6. 回覆
    1. 依書直說 開人心結
      言四句偈 前路透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