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傅斯年1896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東聊城人。
祖籍江西永豐其七世祖為清朝第一位狀元傅以漸
先祖傅以漸生於山東聊城,曾官至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歷史學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者。曾任國立北京大學代理校長、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提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之原則影響深遠。
傅斯年為人性格耿直,嫉惡如仇,而且文章見解深入,眼光銳利獨到,
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踏入政壇,成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仍不改其志,甚至在任內搜集證據,
1944年以「美金公債案」公開炮轟當時的「皇親國戚」孔祥熙,將孔趕下台;
1947年的「搶購黃金風潮」中,炮轟時任行政院長,有發國難財之嫌的宋子文
再將宋趕下台,時人稱其為「傅大炮」。
縱觀傅斯年一生,儘管對國民黨時有批評,但他並沒有像聞一多等文人般,
受到國民黨的政治逼害,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仍然懷有
「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思想。即使傅斯年曾將孔宋兩位「皇親國戚」趕下台,
但他的文章很少以推翻國民政府的統治為目標。
另一方面,傅斯年崇高的學術地位,深厚的愛國熱情,
以及旗幟鮮明的反共反俄色彩,亦令他贏得蔣介石的信任。
因此將傅斯年其人比喻為民國時期的魏徵,亦相當符合他的形象。

侄子傅樂成隨他到台灣,在台灣大學歷史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70年代出版《中國通史》。
侄子傅樂煥英國倫敦大學博士,1951年從英國回到中國大陸
1966年5月23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殺身亡。幼年喪父,由祖父及母親撫育成人。

1909年就讀天津府立中學堂,
1911年,與聊城鄉紳丁理臣長女丁馥翠結婚;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四年考試三次全班第一。
1916年進入北京大學。
1918年春夏與羅家倫毛子水等20餘人組織新潮社
            仿效《新青年》創辦《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
            與北京大學國粹派論戰,影響頗廣。傅斯年也因此成為著名學生領袖。
1920年,他去歐洲,在倫敦大學學院研習三年半後,轉赴柏林大學
           在遊學六年半時間中,大部份時間都在研讀實驗心理學在內的自然科學
           在柏林大學後期才開始閱讀比較語言學,並學習東方語言

1926年10月,傅斯年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
1927年任該校文科學長(文學院院長,並兼中國文學史學兩系之主任)。
1928年積極籌劃並負責創建了著名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後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北伐勝利後,傅斯年在蔡元培家吃飯。
           傅斯年喝醉了酒,信口亂說:「我們國家整理好了,
          不特要滅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趕出蘇伊士運河以西,
          自北冰洋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縣之』。」
          蔡元培聽到這裡,聲色俱厲地道:「這除非你做大將!」
          傅斯年驚得一下醒了酒。
1934年夏天(39歲),和元配丁馥翠離婚,丁馥萃一生未再嫁,身後無一子女。
          8月5日,與同學俞大維的妹妹俞大綵在北平結婚。
1935年9月15日,兒子仁軌出生。
1944年,傅斯年在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揭發孔貪污舞弊,
               罵他是皇親國戚。事後蔣介石親自請他吃飯。
               蔣介石問:「你信任我嗎?」傅斯年答:「我絕對信任。」
               蔣介石說:「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傅斯年立刻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
              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
1947年2月15日和2月22日分別發表了兩篇文章:
         《這樣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和《宋子文的失敗》,
           痛批當時行政院長宋子文
         「自抗戰以後,所有發國難財者,究竟是哪些人?
             照客觀觀察,套購外匯和黃金最多的人,即發財最多的人。」
           硬是把宋子文逼下台。

           抗日戰爭後期,日本戰敗已是不爭的事實,
           國共兩黨亦開始考慮未來國家的執政問題。
          一些中國民主同盟的成員希冀未來由三方共同執政,因此決定前往延安說服中共。
1945年6月2日,黃炎培章伯鈞等民盟成員拉上無黨派人士傅斯年共7人~
           聯合致電毛澤東,提出訪問延安。兩個星期後,毛才復電,表示歡迎;
           而蔣介石亦不表示反對。
1945年7月1日,褚輔成、黃炎培、左舜生、章伯鈞、傅斯年、冷遹一行六人,
           乘專機到達延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親自到機場迎接。
           7月2日下午,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在延安楊家嶺會見六位學者,
           共商國共合作事宜。晚上,毛澤東專門設宴款待。
           褚輔成是老國民黨黨員,素以老實的讀書人著稱,傅斯年屬於無黨派人士,
           學界重量大腕。很明顯,褚輔成與傅斯年加入這個班子,
          是受到黃炎培等人極力鼓動和拉攏方加入的,主要目的是給外界造成一種多黨派、
          多團體的民主氣氛和色彩。對此羅家倫暗地裡曾略帶諷刺地勸說過傅斯年,
          讓其「不要和蟋蟀一樣,被人一引就鼓起翅膀來」。
          由於毛澤東曾經擔任北京大學的圖書館助理員,基於所謂的「北大情意結」,
          他單獨拿出一個晚上與傅斯年進行交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細節是,
          當毛澤東談及傅斯年曾在五四運動大出風頭,
          並為反封建與新文化運動作出偉大貢獻時,傅斯年回應道:
         「我們不過是陳勝吳廣,你們才是項羽劉邦。」
          傅斯年在返回重慶之前,請毛澤東題字留念,對方慨然允之,便箋曰:
          孟真先生:

         遵囑寫了數字,不像樣子,聊做紀念。今日聞陳勝、
         吳廣之說,未免過謙,故述唐人詩以廣之。

      敬頌
         旅安                                                                             毛澤東
                                                                                              七月五日


       條幅這樣寫道: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唐人詠史一首 書呈孟真先生 毛澤東

7月5日,訪問團成員離開延安回到重慶。與同行的學者不同,
傅斯年對毛澤東其人,有著極為獨特的觀感和政治洞見。
他回來後曾與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幾次說過,延安的作風純粹是專制愚民,
也就是反自由、反民主的作風。他在同毛澤東的夜談中,
發現其對於坊間各種小說,連低級的趣味小說內容都相當熟稔,
而他正是通過這些材料去研究民眾心理,加以利用,
因此傅斯年認為毛澤東不過是「宋江」之流
此外,羅家倫在回憶文章中還提到一件事:
當傅斯年與毛澤東漫步到禮堂,看到密密麻麻、各地獻給毛澤東的錦旗時,
他不無諷刺地說了一句:「堂哉皇哉!」毛有點察覺到,但並沒有回應。
對於同行的民盟成員,傅斯年認為他們很沒有出息。
他毫不留情地批評章伯鈞是由第三黨去歸宗,最無恥的是黃炎培,
把毛澤東送給他們的土織毛毯,視為皇帝欽賜的陀羅經被一樣,
大概是想把這當作護身符,因此傅斯年十分看不起他們。

1945年,傅斯年50歲出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堅持「民族氣節」、
            「正是非,辨忠奸」,決意反對留用汪精衛政權時期北京大學教員,
             所有汪精衛時期北京大學的教職員都被開除,學生學籍和學歷都不承認,
             要先補習才能參加學歷甄審入新北大。
             傅以汪精衛時期華北政務委員會國立北京大學的圖書資料,
             和設備房舍為基石重新開始,結合原西南聯合大學和新邀聘的
             朱光潛金克木季羨林等師資,
             成立擁有文、法、理、醫、工、農6個學院和文科研究所
           (擁有陳寅恪等多位導師)的國民政府國立北京大學
             並邀請朱光潛主持西方語文學系,在文學院新成立東方語文學系,
             請從德國梵文回來的季羨林做主任,
             與金克木等教梵語巴利語馬堅等教阿拉伯語
             中日戰爭周作人創辦的東方文學系只有日本語專業,
             而且早已停辦(金、朱是從武漢大學請來)。
             各院院長依序是湯用彤周炳琳饒毓泰馬文昭馬大猷俞大紱
             傅自己承認「有一件好事,即北大並無太大之損失……尤其好者,
            是偽文學院添了好些書。」,對自己的老師周作人為首的留平北大人仍極力清算。
            周作人寫的「倉卒騎驢出北平,《新潮》餘響久消沉,
            憑君篋載登萊臘,西上巴山做義民。」和
           「次有齊魯民,生當靖康際,沿途吃人臘,南渡作忠義,待得到臨安,
            餘肉存幾塊,哀哉兩腳羊,束身就鼎鼐,猶幸製熏臘,咀嚼化正氣,
            食人大有福,終究成大器,講學稱賢良,聞達參政議,千年誠旦暮,
            今古無二致,舊事倘重來,《新潮》徒欺世,自信實雞肋,不足取一胾」
            對學生傅君怨恨諷刺也不是偶然。
1946年9月6日,傅斯年將北京大學校長一職交給先前在美國辦外交的候任校長胡適
1948年12月15日,南京行政院批准台灣大學莊長恭校長辭職,
           同時發表傅斯年校長人事案。
1949年1月5日,陳誠接掌台灣省政府,當日即致電傅斯年:
      「弟已於今日先行接事,介公深意及先生等善意,恐仍須有識者之共同努力,
        方能有濟。弟一時不能離台,希先生速駕來台,共負巨艱」。
          1月19日,他飛到台北
          1月20日從代理校長杜聰明(1948年12月7日開始代理)
                       手中接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1949年6月學期結束前,發生文學院外文系李霽野教授棄職逃離台灣事件
         (李在四六事件後逃走,輾轉到了天津)。
1949年7月11日,又名葉青的任卓宣在台北《民族報》發表:
         《寄傅斯年先生的一封公開信——論反共教育與自由主義》,
           指控傅校長不但是蔡元培、胡適兩先生之高足,且繼承北京大學自由講學、
           自由研究的傳統風氣。出任臺灣大學校長後,亦將自由主義作風帶到臺灣來,
           在學術自由的掩護下,所聘教授中,竟有共黨分子和親共分子,
           以致學校成為政治上的特區,院系成為共產黨細菌的溫床,赤焰相當高漲。
           傅斯年發表了《傅斯年校長的聲明》和《傅斯年校長再一聲明》,
           表示「對於文學院教授李霽野無故離職,傳聞前往共區一事,
           已經校內行政會議決議予以停薪處分,並函請警備司令部派員查明在案,
           校方完全依法辦理,豈有袒護親共分子之理?
           學校必定有聞便查,查明便辦,絕不護短。」
           從這件事可看出傅校長試著要在中國國民黨的白色恐怖,
           和北京大學式的兼容多元學風中取得平衡的艱苦。
           受命於危亂之際,他積極「替台大脫胎換骨」。
           據說,傅斯年常去找蔣中正要辦學經費,他每去一次陽明山
           必定是「滿載而歸」,是敢在蔣中正面前從容蹺起二郎腿、抽著菸斗的人。
           胡適也感慨:說傅斯年是他「最好的諍友和保護人」。
1949年4月6日台灣大學和師大發生「四六事件」,爆發軍隊闖入校園,
           傅斯年對當局不經法律程序徑行進入台大校園內逮捕師生高度不滿,
           親自找國民政府官員交涉,要求逮捕台灣大學師生必須經過校長批准。
           他甚至向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司令彭孟緝警告:
         「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 。
           但事後陳誠採取懷柔的措施來安撫社會大眾與台灣大學教職員,
           並邀傅斯年等台大教授餐敘;會後傅斯年與其他教授表示:
          「贊同政府整頓學風,惟希望被捕學生除行為不法者,即予依法辦理外,
             其餘早予保釋,對於各校實際困難問題,亦望能協助解決」,
             顯見傅斯年亦非一味支持學生任何行為。

           晚年傅斯年身體肥胖,患有高血壓,醫生囑咐他少吃或不吃鹽,
           並戒肉類葷腥。又查出患有膽結石
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在臺灣省議會答覆教育行政質詢時過度激動,
         「突患腦溢血逝世於議場」,享年55歲。當時有郭大砲(郭國基),
             罵死傅大砲的說法。省議會副議長李萬居在新聞公布時說「傅斯年先生棄世」,
             因其臺語口音而被其學生聽成了「傅斯年先生氣死」,引發小規模學潮,
             直到官方出面解釋才平息。傅斯年逝世後,葬於台灣大學校園,
             校內設有希臘式紀念亭傅園及「傅鐘」~成為台灣大學的象徵,
             每節上下課會鐘響二十一聲,因傅斯年曾說過:
            「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傅斯年對於「教育學」這門學問,跟「國醫」(中醫)也有他獨特見解。

            台灣國語日報》創刊後,傅做了首任董事長,直到去世。

            傅斯年是民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反共學者。
            早在他擔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的時候,就已經對共產黨充滿著不信任。
1932年6月19日《獨立評論》當中,傅斯年以《中國現在要有政府》一文,
           發表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他稱共產黨「是祖傳的流寇,
           過以前的流寇但由凶年失政造成,今之共產黨乃由凶年失政以外,
           更加以國民經濟之整個崩潰而已」。
           除了反共外,傅斯年同樣反對蘇聯,並稱:
         「因為民族主義與人道主義,所以反共反蘇。我不能用共產黨的方法反對共產黨,
             因為若先向共產黨拜了老師,用他那一套不講事理不重人性的辦法,
             則自身先站不住,反共之結果,只有替共產黨擴張勢力耳。」
             在傅斯年眼裡,中共與蘇共是連帶的,不可分割的。
             按他的說法,中共緊隨蘇共之後,學史達林那一套,搞的不是民主而是專制,
             有一套不講事理不重人性的辦法,所以一旦共產黨掌權,社會秩序就將大亂,
             甚至人民的自由也會被剝奪,文化會變成荒漠。
1932年9月18日,傅斯年在《獨立評論》發表的《「九一八」一年了》
           的政論文章中,談到中國出路問題,他認為國民黨自身已腐化墮落,
           弄得天怒人怨,國勢瀕危。儘管如此,中國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政治力量可取而代之,
           他打個比方說,這就好比明朝滅亡的時候,南京北京的姓朱的都不高明一樣。
           對於有人提出共產黨是否可取而代之的疑問,傅斯年的回答是:
          「共產黨自身的力量也正有限,以我前者同共產黨共事的經驗論,
            不能不覺得他們也是感情的發泄,並無建國之能力,所做的東西很多還是洋八股。」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即爆發國共內戰,北京大學的師生們很多都投向左翼懷抱,
            連被傅視為「漢忠」的許多學人也對國民政府非常失望,
            6位院長和羅常培俞平伯朱光潛季羨林金克木賀麟雷海宗
            鄭天挺錢端升汪敬熙等教授先生都迎接人民解放軍
            甚至連傅斯年的親戚俞大紱陳寅恪(俞是內兄,陳是內表兄)都留在中國大陸時,
            傅看在眼裏,對此憂心忡忡,一次閒聊時他對李濟說:
           「我要是十七八歲的青年,我也許對共產黨發生興趣。」
           接著又說:「但我自從與共產黨接觸以後,絕對不會當共產黨!」
           簡短几言透出了他對左派青年的不滿,與對共產黨決絕的態度,
           這一態度直到他退守台灣都沒有改變。
           傅斯年在臨終前,曾經寫過四篇文章,分別是《自由與平等》、
           《蘇聯究竟是甚麼國家?》、《我們為甚麼要反共?》及
           《共產黨的吸引力》四篇文章,大力宣揚反共抗俄的思想,
           不但指出蘇聯既沒有自由,也沒有平等,更遑論是經濟上的平等,
           並指蘇聯是個集人類文明中罪惡之大成的國家,
           史達林是個真正集中古代近代的一切壞東西之大成的混蛋。
           故此他指出,為了中國及世界的文明傳統,保持人類的自尊,
           以及令人類在世界上活得有意思,不得不向蘇共中共拚命反抗。

主要著作

單篇論文

  •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1928年)
  • (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卷第1期:頁3-10)
  • 廣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周頌說》(1928年)
  • (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卷第1期:頁95-112)
  • (廣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大東小東說》(1930年)
  • (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卷第1期:頁101-109)
  • 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論所謂「五等爵」》(1930年)
  • (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卷第1期:頁110-129)
  • (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姜原》(1930年)
  • (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卷第1期:頁130-135)
  • (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跋》(1930年)(刊於《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
  • 頁349-386,上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本所發掘安陽殷墟之經過》(1930年)(收入《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
  • 頁387-404,上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清史料發刊例言》(1930年)(收入《明清史料甲編》第一冊:
  • 頁1,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夷夏東西說》(1933年)(收入《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
  • 頁1093-1134,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周東封與殷遺民》(1934年)
  • (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卷第3期:頁285-290)
  • (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講義

  • 戰國子家敘論》(1927年,國立中山大學講義)
  • (後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2冊)
  • 詩經講義稿》(1927年,國立中山大學講義)
  • (後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1冊)
  •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1928年,國立中山大學講義)
  • (後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1冊)
  • 史學方法導論》(1933年,國立北京大學講義)
  • (後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第2冊、《傅斯年先生全集》第2冊)

單行本

選集

  • 傅孟眞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編,《傅孟真先生集》
  • (1952年,台北:國立臺灣大學)
  • 傅孟眞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編,陳槃等校訂增補,
  • 《傅斯年全集》(1980年,台北:聯經
  • 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2003年,長沙:湖南教

評價

胡適曾評價傅斯年:「他的感情是最有熱力,往往帶有爆炸性的;
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於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
「他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功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
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
傅斯年在認識丁文江之前,痛恨其政治立場,當著胡適大罵:
「我若見了丁文江,一定要殺了他!」後來胡適介紹兩人認識,兩人卻成為莫逆之交。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