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唐河縣人,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他還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1895年12月4日(清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十六日)馮友蘭生於河南省唐河縣祁儀鎮。
馮氏是當地的望族,合族而居,有地千餘畝。祖父馮玉文,字聖徵。
父親馮臺異,字樹候,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進士,曾任唐河崇實書院山長。
母親吳氏,名清芝,曾任唐河端本女學學監。馮友蘭6歲入家塾發蒙。
馮氏是當地的望族,合族而居,有地千餘畝。祖父馮玉文,字聖徵。
父親馮臺異,字樹候,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進士,曾任唐河崇實書院山長。
母親吳氏,名清芝,曾任唐河端本女學學監。馮友蘭6歲入家塾發蒙。
1910年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年入開封中州公學中學班。
1912年轉入武昌中華學校,同年冬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法科,入校後即改入文科中國哲學門,
1918年畢業,任教於開封中等技術學院。
1919年與友人創辦《心聲》月刊,同年考取公費留學資格,冬赴美國留學。
1911年入開封中州公學中學班。
1912年轉入武昌中華學校,同年冬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法科,入校後即改入文科中國哲學門,
1918年畢業,任教於開封中等技術學院。
1919年與友人創辦《心聲》月刊,同年考取公費留學資格,冬赴美國留學。
1923年馮友蘭論文答辯後即取道加拿大歸國,
初任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科主任、哲學系主任。
1925年秋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年底北上。
1926年任燕京大學教授。
1928年秋轉任清華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翌年再兼任文學院院長。
初任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科主任、哲學系主任。
1925年秋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年底北上。
1926年任燕京大學教授。
1928年秋轉任清華大學教授兼哲學系主任,翌年再兼任文學院院長。
1931年和1934年出版《中國哲學史》上下兩卷,
大力推崇儒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獨尊和正統地位。
大力推崇儒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獨尊和正統地位。
1934年馮友蘭獲邀出訪捷克及蘇聯,回國後分別就蘇聯~
見聞及歷史唯物主義作兩次演講,因此觸怒國民黨當局,
遭逮捕審訊,但不久即獲釋。事後馮迅速向國民黨靠攏,
不久即加入國民黨,
1935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見聞及歷史唯物主義作兩次演講,因此觸怒國民黨當局,
遭逮捕審訊,但不久即獲釋。事後馮迅速向國民黨靠攏,
不久即加入國民黨,
1935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馮遂隨清華大學遷往長沙,
又旋即再遷昆明,任職於西南聯大,仍為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因遷徙期間國民黨籍關係中斷,
1939年馮再次加入國民黨。居昆明期間,馮先後出版《新理學》(1939年)、
《新事論》(1940年)、《新事訓》(1940年)、《新原人》(1943年)、
《新原道》(1944年)、《新知言》(1946年),合稱「貞元六書」,
繼續推崇儒家道統,發展鞏固其儒學思想,也切合當時國民黨新生活運動。
任教西南聯大期間,馮與國民黨高層往來密切。
1942年起數次前往重慶為國民黨幹部授課。
1943年以西南聯大黨部名義,致函蔣介石望其「收拾人心」,
蔣閱信「為之動容,為之淚下」。
1945年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馮被選為主席團成員。
又旋即再遷昆明,任職於西南聯大,仍為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因遷徙期間國民黨籍關係中斷,
1939年馮再次加入國民黨。居昆明期間,馮先後出版《新理學》(1939年)、
《新事論》(1940年)、《新事訓》(1940年)、《新原人》(1943年)、
《新原道》(1944年)、《新知言》(1946年),合稱「貞元六書」,
繼續推崇儒家道統,發展鞏固其儒學思想,也切合當時國民黨新生活運動。
任教西南聯大期間,馮與國民黨高層往來密切。
1942年起數次前往重慶為國民黨幹部授課。
1943年以西南聯大黨部名義,致函蔣介石望其「收拾人心」,
蔣閱信「為之動容,為之淚下」。
1945年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馮被選為主席團成員。
1946年抗戰勝利,西南聯大解散,清華大學返回北平,
馮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邀請,任客座教授一年,
集結其間講稿出版《中國哲學簡史》。
1948年回國後仍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和文學院院長,
後又當選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及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第三屆評議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0月5日馮即致信毛澤東自稱「過去講封建哲學,幫了國民黨的忙,
現在我決心改造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
毛在回信認定了馮「過去犯過錯誤」,並告誡其「總以採取老實態度爲宜」,
馮遂向清華大學辭去院長和系主任職務,
1950年一段時間內被派往農村參加土改運動工作。
1952年被調至北京大學哲學系。建國後,馮多次檢討自己歷史問題,
在國內外數次公開表示新理學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敵」,
是「反人民」,是「要人一心一意擁護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和國民黨政權」,
「我過去的著作都是沒有價值的」,並「對40年代所寫的幾本書懺悔」。
並經常做出配合政治形勢的舉動,如「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
努力運用」而相繼寫出了《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
1955年參加批判胡適和梁漱溟的政治活動;
1962年第三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後向毛澤東獻詩「懷仁堂後百花香,浩蕩春風感衆芳」]。
10月5日馮即致信毛澤東自稱「過去講封建哲學,幫了國民黨的忙,
現在我決心改造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
毛在回信認定了馮「過去犯過錯誤」,並告誡其「總以採取老實態度爲宜」,
馮遂向清華大學辭去院長和系主任職務,
1950年一段時間內被派往農村參加土改運動工作。
1952年被調至北京大學哲學系。建國後,馮多次檢討自己歷史問題,
在國內外數次公開表示新理學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敵」,
是「反人民」,是「要人一心一意擁護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和國民黨政權」,
「我過去的著作都是沒有價值的」,並「對40年代所寫的幾本書懺悔」。
並經常做出配合政治形勢的舉動,如「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
努力運用」而相繼寫出了《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
1955年參加批判胡適和梁漱溟的政治活動;
1962年第三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後向毛澤東獻詩「懷仁堂後百花香,浩蕩春風感衆芳」]。
1966~68年「文革」開始,馮被抄家關入「牛棚」,
1973年批林批孔運動中,馮友蘭出任四人幫掌握的「梁效」寫作班子顧問,
「從舊營壘裏衝殺出來,給了孔丘一個回馬槍」,
相繼發表《對於孔子的批判和對於我過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
和《復古與反覆古是兩條路線的鬥爭》等文章,
均得《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後又著《論孔丘》一書,為江青集團效力。
這些書文中,馮稱自己1949年以前的尊孔思想是「為大地主大資產傢,
特別是為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服務的」,
1949年以後則是「為劉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綫服務的」,
認爲自己能參加批孔運動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一代儒學名家「竟以批孔鳴於時」。馮積極向江青靠攏,
1976年四人幫失勢,梁效寫作班子遭徹底清算,馮亦遭長時間關押審查。
1973年批林批孔運動中,馮友蘭出任四人幫掌握的「梁效」寫作班子顧問,
「從舊營壘裏衝殺出來,給了孔丘一個回馬槍」,
相繼發表《對於孔子的批判和對於我過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
和《復古與反覆古是兩條路線的鬥爭》等文章,
均得《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後又著《論孔丘》一書,為江青集團效力。
這些書文中,馮稱自己1949年以前的尊孔思想是「為大地主大資產傢,
特別是為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服務的」,
1949年以後則是「為劉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綫服務的」,
認爲自己能參加批孔運動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一代儒學名家「竟以批孔鳴於時」。馮積極向江青靠攏,
1976年四人幫失勢,梁效寫作班子遭徹底清算,馮亦遭長時間關押審查。
馮友蘭和胡適在學術觀點和政治立場上都有嚴重的分歧。
胡適曾當著錢穆之面說:「天下蠢人無出芝生之右者。」
何炳棣曾回憶向馮友蘭~提到楊紹震夫人許亞芬在史密斯學院的碩士論文的題目是:
《1927年以前胡適對中國文化界的影響》。
馮友蘭聽了,急說:「這……這……這個題目很……很……很好。
因為過了1927,他也就沒……沒……沒得影響啦!」
胡適曾當著錢穆之面說:「天下蠢人無出芝生之右者。」
何炳棣曾回憶向馮友蘭~提到楊紹震夫人許亞芬在史密斯學院的碩士論文的題目是:
《1927年以前胡適對中國文化界的影響》。
馮友蘭聽了,急說:「這……這……這個題目很……很……很好。
因為過了1927,他也就沒……沒……沒得影響啦!」
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
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中國哲學史著作。
六書是「貞元六書」即《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
《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分別完成於1931年、1934年,
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
其中許多概念已成為定論,為後世學者所共同接受。堪稱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
此書譯為十多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是西方各國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必用的教科書,
也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
《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完成於1990年,乃是馮友蘭用生命寫成的哲學大作。
在84到95高齡等11年間,以準盲人、準聾子的身體狀態,
在每年住院數次的情況下,口述由弟子筆錄而成。
《貞元六書》是一套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新理學》為其總綱,後五冊是分屬各章節,主要講純粹哲學。
《新世訓》是社會觀,是新理學觀點在社會問題中的應用。
《新事論》是生活方法論與道德修養論。
《新原人》是人生哲學,以覺解的程度將人生分為四個境界。
《新原道》是哲學史觀,分析中國哲學之發展。
《新知言》是方法論,總結中西哲學史的經驗。
生平著作收錄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冊。
馮友蘭的作品在台灣戒嚴時期曾經遭到查禁。
馮友蘭189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