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
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
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
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
「劉子駿私淑弟子」等。
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
民族主義革命者。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章太炎曾為強學會捐款,
與康南海、梁啟超通信。 又到上海任《時務報》主筆。
但終因學術意見之爭發生,與麥孟華等人的「拳毆」事件。
此後回到浙江,與較為穩健改革派王仁俊、
宋恕等人相往來。
與康南海、梁啟超通信。 又到上海任《時務報》主筆。
但終因學術意見之爭發生,與麥孟華等人的「拳毆」事件。
此後回到浙江,與較為穩健改革派王仁俊、
宋恕等人相往來。
1900年義和團事件發生後,晚清趨新的士大夫嚴復、
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組織「中國議會」以挽救時局,
章太炎應邀參加。在會上,章太炎主張驅逐滿、蒙代表,
並割辮明志。但章氏仍與康、梁等人保留著聯絡。
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組織「中國議會」以挽救時局,
章太炎應邀參加。在會上,章太炎主張驅逐滿、蒙代表,
並割辮明志。但章氏仍與康、梁等人保留著聯絡。
1902年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啟超《新民叢報》館,
並與孫中山結交,極力牽合孫、康二派的關係。
同時通過日本的中介, 接觸到西方哲學、社會學、
文字學等領域的學術著作。當年夏回國後,
重新改定《訄書》(即《訄書重訂本》,
1906年赴日本參加同盟會,繼任《民報》主筆,
主持《民報》與《新民叢報》的論戰。
此期間,章太炎主張「以國粹激勵種性」,
「以宗教發起熱情」,其《民報》上的文字,
乃是以佛理說革命,主張「革命之道德」。
撰有《中華民國解》,為「中華民國」國號的創始者。
又參與此期興起的國粹主義運動,
主持《民報》與《新民叢報》的論戰。
此期間,章太炎主張「以國粹激勵種性」,
「以宗教發起熱情」,其《民報》上的文字,
乃是以佛理說革命,主張「革命之道德」。
撰有《中華民國解》,為「中華民國」國號的創始者。
又參與此期興起的國粹主義運動,
1908年2月,劉師培返回日本東京,充當端方暗探,
並且續辦更為激進的《衡報》,鼓吹無政府主義革命。
並且續辦更為激進的《衡報》,鼓吹無政府主義革命。
同時組織齊民社,舉辦世界語講習所。
1908年5月24日,上海《神州日報》
刊載劉師培夫婦偽造的《炳麟啟事》,
刊載劉師培夫婦偽造的《炳麟啟事》,
大意為章太炎聲稱將「不理世事,專研佛學」。
6月10日,東京《民報》上刊載章太炎應對的
《特別廣告》,他憤怒抨擊《神州日報》捏造事實,
指稱劉氏夫婦是清廷密探。
《特別廣告》,他憤怒抨擊《神州日報》捏造事實,
指稱劉氏夫婦是清廷密探。
後又發生有人慾謀害章太炎的「毒茶案」,經調查,
投毒者是劉師培姻弟汪公權。東京留日學生界一片譁然。
其間,日本政府應清廷要求,查禁了《民報》等報刊,
劉師培夫婦的《天義報》也未能倖免。
投毒者是劉師培姻弟汪公權。東京留日學生界一片譁然。
其間,日本政府應清廷要求,查禁了《民報》等報刊,
劉師培夫婦的《天義報》也未能倖免。
劉師培夫婦在東京不能立足,只得返回國內。
「只要給兩萬元,便可捨棄革命宣傳,赴印度出家」之事,
此事令章太炎難以辯駁,十分狼狽,此時他又與孫文、
汪精衛、黃興等因《民報》不合,乃由提倡光復
轉入專心論學,著有《文始》、《新方言》、
《國故論衡》、齊物論釋》等。
《其中《國故論衡》為近代學術史上有數之巨製,
開闢了漢語言文字學、經學、文學、
及哲學心理學的現代化研究的先河。
1911年10月發生辛亥革命,
11月15日回到中國上海,向黃興提出
「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勸告。
並在檳榔嶼《光華日報》連載發表政論《誅政黨》。
1912年2月任南京臨時政府樞密顧問。
1912年冬任袁世凱政府東三省籌邊使。
1913年4月從長春返回上海。6月與湯國黎結婚。
1913年8月進京,欲與袁世凱說理。
袁不見,章乃以大勳章作扇墜,至新華門大罵,
遂遭袁氏囚禁,關押在龍泉寺。被袁世凱囚禁時期,
猶為吳承仕等人講學不輟,後集為《菿漢微言》。
此間,再次修訂《訄書》,改題《檢論》。
袁不見,章乃以大勳章作扇墜,至新華門大罵,
遂遭袁氏囚禁,關押在龍泉寺。被袁世凱囚禁時期,
猶為吳承仕等人講學不輟,後集為《菿漢微言》。
此間,再次修訂《訄書》,改題《檢論》。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章恢復自由,前往上海。
1917年3月對段祺瑞參戰主張表示反對。
1918年離開廣州途徑四川、湖南、湖北,東下上海。
1922年在上海講學,曹聚仁根據記錄整理為《國學概論》。
1926年4月7日上海成立反赤救國大聯合會,
章太炎被推為理事長。
章太炎被推為理事長。
並據《春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義,
力主對日強硬。
力主對日強硬。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響,因為變化的歷程相當繁複,
依其《菿漢微言》中的自述,
是以「始則轉俗成真,終則迴真向俗」十二字予以歸結。
認為先秦諸子之學皆不足比擬,固可謂「轉俗成真」。
自《齊物論釋》著成之後,章太炎因齊物思想的啟示,
不再僅以唯識為唯一標準,轉而認為凡
「外能利物,內以遣憂」之學皆有價值,
開始對古今中外的學術思想進行重估。
即進入「迴真向俗」的境界。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來自四個淵源:
一 為受乾嘉考證學的影響,講求客觀實證;
二 為跟隨晚清諸子學興起的潮流,
對荀子、莊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揚,尊子貶孔;
對荀子、莊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揚,尊子貶孔;
四 為佛學,尤其是佛學中的唯識論,
是章氏後期思想的支柱,
是章氏後期思想的支柱,
使其思想體系中充滿個體主義、相對主義的色彩。
卻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當重要的資料,
但是紀念會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壓下被禁止。
章門弟子名錄
- 俞曲園因太炎提倡排滿革命,曾聲言「曲園無是弟子」,
- 章曾就此撰有《謝本師》一文,
- 收入《訄書重訂本》,又有《俞先生傳》,收入《太炎文錄》。
- 但太炎治學,由小學入門,主張音韻文字相通,以此為基礎,
- 結合西學,恢弘清代諸子學之門戶,其方法一本曲園師承,絕非自立門戶。
- 章太炎曾在晚清時與《新世紀》報吳稚暉等人爭論漢字前途,
- 反對在中國採用「萬國新語」(世界語)。
- 乃依小篆創造記音字母,作為漢字初學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漢字。
- 1914年,由其弟子錢玄同、許壽裳、周樹人促成教育部通過,作為國語注音符號,
- 即今日仍在台灣通用之注音符號前身。
- 章太炎一直不肯相信殷墟甲骨文真的是古文字,
- 認為龜甲不可能在地下埋藏數千年而不朽爛。
- 他在《國故論衡》中寫了一篇《理惑論》,
- 是專門抨擊金文和甲骨文的。講到龜甲文時,
- 他說:「近有掊得龜甲者,文如鳥蟲,又與彝器小異。其人蓋欺世豫賈之徒。
- 國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賢者信以為真,斯亦通人之蔽。……夫骸骨入土,
- 未有千年不壞,積歲少久,故當化為灰塵。……龜甲何靈而能長久若是哉!」
- 著名甲骨學家董作賓在其遺著《甲骨學六十年》中亦曾論及此事,
- 說「章氏小學功深,奉《說文》為金科玉律。
- 不容以鐘鼎甲骨,訂正《說文》之訛誤」。
-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期間,被迫寫「勸進書」,
- 書云:「某憶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詞,言猶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
- 非惟民國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處京師,生不如死!但冀公見我書,
- 予以極刑,較當日死於滿清惡官僚之手,尤有榮耀!」
- 口中猶罵聲不絕,以粗話辱袁。據說,袁極為生氣,
- 又自嘲說:「彼一瘋子,我何必與之認真也!」時稱章太炎為「民國之禰衡」。
-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徵婚啟事的名人之一,有人問他擇偶的條件,
- 他說:「人之娶妻當飯喫,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
- 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 後經過蔡元培做媒人,與湯國梨女士結為夫婦,婚禮當天,
- 皮鞋左右顛倒,一時大窘。
- 章太炎逝世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暫厝於蘇州錦帆路寓所水池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遺願,
- 葬於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遺臣張蒼水墓旁。
- 「文革」初期遭暴屍,後又重新安葬。
- 湯國梨卒後,亦一併安葬於此。今設有章太炎紀念館。
- 文化大革命後期的「評法批儒」運動中,章太炎被當作法家體系,
- 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發掘,當時上海人民出版社組織並「解放」了一批學者,
- 編輯了若干章太炎詩文、著作的選本和注釋本。
- 這一系列工作,雖然受到政治風潮的影響,
- 1980年奠定了代以後編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學研究的人員基礎。
章太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