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沈曾植1850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
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
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
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浙江嘉兴人。其祖父沈维鐈,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人称“小湖先生”。
曾国藩是他的学生,著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
曾五任学政,务尚有用之学,一生校刊之书颇多。
可惜的是沈曾植八岁时,其父沈宗涵逝世,家道衰落。
他从小跟母亲诵读唐诗,通音韵之学。虽因家贫,而读书之志,未尝一日废过。
在孙春洲、周克生、王楚香、俞幼珊、高儁生、秦皖卿、阮际生、朱厚川、
用饬侯、王莘锄、罗吉孙及长兄沈曾棨的指导下,
“尽通国初及乾嘉诸家之说”(见王国维《沈乙尽先生七十寿序》),
逐立“修身、治国、平大下 个人产”大志。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嘉兴人,奇辟宏伟,博学多闻。光绪庚辰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
总理衙门行走、安徽布政使护理巡抚。乙巳复辟拜授学部尚书。
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总理衙门章京等职。
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
改革旧貌,成绩卓著。他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
壮年嗜张裕钊;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写字强调变化,
抒发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
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沈曾植以草书著称,
取法广泛,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碑、帖并治,
尤得力于“二爨”,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
个性强烈,为书法艺术开出一个新的境界。
寐叟在临终前数小时仍握笔挥书,写成三联。
甲联书于五尺白冷金笺上:“石室竹卷长三尺,山阴草迹编千文。
”有陈散原冯梦华吴昌硕等39人题跋。乙联写在五尺宣纸上:
“岑碣熊铭入甄选,金沙锈断肋薪纰。”题跋者有马一浮等16人。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
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
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一岁。二月二十九日酉时。
           生于北京南横街寓所,其父 年三十二岁,洪秀全是年起义。
1857年(咸丰七年,丁巳)八岁。五月十八父殁,哀痛如成人。
           家贫,随母读李义山诗。除夕仰望三星泪下,五十年后诗中忆及。
1860年(咸丰十一年,庚申)十一岁。英军入侵天津,
           先生随母避居昌平,登城楼目睹荒凉景象,甚悲痛。
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岁。从俞策臣读《礼记》及唐诗半年。
           师将他去,先生牵衣哭不止,师赠画六页。
           母授王土祯《渔 阳山人菁华录》,能背出许多佳句。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十三岁。从原仁和县今高隽生习诗词,
           以蝇头小楷抄读 《通鉴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论》,
           对南明史事关心由此始。见老师与友人王砚香和诗,偷偷仿效、
           藏于书包内,老师发现,认为孺子 可教。次岁老师他去,彼此挥泪而别。
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十八岁。家境贫困,以祖传初拓《灵飞经》
           送当铺得三十钱买米,极难割舍。
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二十一岁。以大学生应顺天府试,
           考官罗绎农惊为奇才,荐于主司,先生报罢,罗惋惜。
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二十三岁。 坐海船至沪溯江而上去成都。
           娶李逸静夫人,经紫柏岭张良庙,见风光秀绝,徘徊久之。
           返京后夫人典当首饰衣物勉先生读书。次年乡试中第二十二名。
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二十六岁。始治边疆地理学,得《游牧记》、
         《落帆楼文稿》以校东北、西藏、新疆地图及《圣武亲征录》。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二十八岁。去广州看望叔父,研究法律。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三十一岁。殿试第三甲中第九十七名,
            赐同进士出身,识康有为、朱一新及侍御李慈铭等学者,
           李已享文名,先生无名,两卷经翁同和阅,称先生通人。
           精读历代刑律著作,用功至勤。对蒙古地理有创获。
           冬,还嘉兴。次岁再去广州省叔父。秋后游苏州灵岩听泉,十月回京。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三十五岁。住宣南珠巢街,
           所藏善本书遭盗。法人又欲侵华,先生愤愤不已。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三十六岁。为广东乡试出策问题目,
           皆“宋元学案”及蒙古史迹,参试者有康有为,未取,全场交白卷。
           中秋与京中名土会于陶然亭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三十八岁。考订元代《经世大典·西北地理图》,
           定为回回人所画,参考诸书校定城邑,有发现。
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三十九岁。康有为上书变法,朝廷保守派大哗,
            将逮康, 先生劝其作沉迷金石态韬晦,康博览群碑,著成《广艺舟双楫》。
            康甚惮先生,一日说大话,先生云“再读十年书来与吾谈书法可耳。”康愧而退。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四十岁。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章京
            日本那珂通博士慕名来华求教西北地理诸事,先生以中原音切蒙古音教之而去。
            先生兼治诸邻国地理,考订唐宋航海路线,同时研究宋儒及佛道大典。
             以中和教康有为,纠正气质之偏,言其受质冬夏气多春秋气少,康答信逊谢。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四十二岁。冬,迁员外郎。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四十三岁。初春任江苏司郎中。二月叔父卒于穗。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四十五岁。给事中上书抨击康有为
           请焚毁《新学伪经考》,皇帝同意。先生营救无效。
           甲午海战中国败,先生忧愤深广。好友李慈铭殁,痛哭。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四十六岁。
           上书请求允许他个人向英人借款修铁道, 为权臣所阻未果。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四十七岁。
            俄皇尼古拉二世阴谋办黑龙江渔业航务,先生怒斥俄大使。
            八月二十九日母丧,大哀重病一年,久治不愈,自开处方立治,
            因侍母疾日久,故通医书。袁世凯召先生去小站 委以重任,谢绝。
           十月。德军侵胶州湾康有为来吊,先生流涕告康可上万言书求变法。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四十八岁。奉母灵柩南归安葬。
            皇帝将重用康有为,先生赠《唐顺宗实录》,请康一阅,
            忧康改革过激生变。康读毕默然。五月应张之洞聘 主持两湖书院。
            提出治学必实用,于人心世道 利弊当探本清源。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五十岁。返家合葬父母于祖茔。
            回武昌时遇盗,失书籍碑帖数十种。居武昌株园,与陈石遗唱和,评议古诗。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十一岁。八国联军入侵,
            先生携家眷在上海,本拟 入京,见时局如斯,乃奔走南京,
            见两江总督刘坤一,赴武昌晤张之洞、总办商约大臣盛宣怀等,
             商定联合行动,使联军有顾忌,牵制侵略者。七月敌兵入都,
            九月李鸿章来沪见先生说:“倘某不出京,
            恐亦不免如袁爽秋遇杀身之祸矣!”先生大病一场。
   次年春至南京为刘坤一拟奏稿,提出:设议局,开书馆,兴学堂,
           广课吏,设外部,讲武学,删则例,整科举,设警察等十事。
          “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
         前 八字为用,后八字为体。张之洞召见,共议新政,仍返扬州。
         不久任南洋公学监督。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五十三 岁。辞南洋公学职回京刑部效力,
            前后十八年。住上斜街。调外务部合和会司员外郎。
1903年(光绪二十九岁,癸卯)五十四岁。任江西广信府知府。
           至南昌,巡抚柯逢时召见,共议全省大计。时土子不愿读书, 
           先生引孟子语“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五十七岁。
           天主教徒王安之打伤南昌知县江召棠,民愤起报复,
           误伤法、美基督教牧师,法、美两国闻讯,兵舰开入鄱阳湖示威。
           巡抚胡鼎臣要杀百姓数人向法、美乞和,先生以为不可滥杀百姓,
           坚持谈判,法、美气焰收敛。四月任安徽提学使,赴日本考察
           日人请教者甚多。归皖,设存古学堂
           请陈抑斋按外国高校教学法,取各校高材生聚集一堂施教。
            与安庆名土马其昶姚仲实姚永慨、方纶叔博士、胡季庵、
           徐铁华论文赋诗。
          十二月升布政使,推行湖北、江苏新法,减轻租税负担。
           建天柱阁并作联语 :“楼阁华严,乘大悲愿;江山中夜,
           嗟太平人!”有挂笏亭,幽静可读书,名官斋为“曼陀罗室”。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五十九岁。慈禧太后、光绪同日病殁。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六十岁。创建造纸厂,外国求开铜官山,严拒。
          命日本教习去黄山采取植物标本,又命人采取霍山药材标本,甚丰富。
          又欲为两岳植物标本,未成。诏下为礼学馆顾问。
          八月张之洞卒,甚悲。自写五绝说:
          “了此宰官身,即是菩萨道。无佛无众生,灵源同一照”。
          为马其昶编订并石印《抱润轩文集》。命举人谢石钦赴日考察税制,
          日大藏省出示文 书,谢等回国,编成一书,先生序印之。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六十一岁。校刊宋嘉泰本《白石道人歌曲》,
           附《事林广记》卷八、《音乐举要》卷九乐星图谱于后,
          与姜夔自度曲谱互相证明,用安庆造新纸印成。
          上书言国事,被权臣所扣压。赋一律寄慨:
           “不待招邀入户庭,龙山推分我忘形。留连未免耽光景,
              铺缀谁能较醉醒?两后百科争夏大,风前一叶警秋蘦。
              五更残月难留影,起看苍龙大角星。
            ”贝子戴振到安庆,当局命出巨款招待,先生不许,得罪上方及戴振,
              后者以贪财色出名。先生上书乞退回故里。
              在皖五年,多病,夜眠二小时,仍坚持讲学会客。
              待秋后去沪时只有十万卷书,财物无多,人以为怪。
              十月回嘉兴,埋头读书,不闻政事。
              十二月整理审订张百熙《退思轩诗集》并作序。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六十二岁。去南京与杨仁山居士讨论佛学,
              一月始归,住上海新闸路三十三号,六月回嘉兴,七月大水,
              先生和郡守筹办救灾。事毕,清帝退位,先生常居上海
1912年(壬子)六十三岁。在海滨建楼,晨雾缭绕,似黄山峨媚山,
              作《山居图》寄意。中外登门求教者甚多。
              九月返嘉兴咏故园草木成九首诗。
1913年(癸丑)六十四岁。题所居为《海日楼》。
           俄人卡伊萨林持辜鸿铭信求见,为作《中国大儒沈子培》一文:
           “夙闻儒者沈子培之名,兹得相见之机,余于彼所以期待之者至甚。
             前在北京,与中国儒者谈论,偶涉欧罗巴事每多舛伪。
             余意沈氏未 必有理解欧罗巴实际之知识,迨一接其言论风采,
             而宿疑顿祛。沈氏实中国之完人,孔子所谓君子儒也。
             年逾六十,而精神毅力不异少年,蕴藉淹雅,得未曾有。
             殆意大利鄂那德达蒲思 评论古代西欧之文明,所谓意识完全者,
             诚中国文化之典型也。其言动无不协于礼义,待人接物,遇化存神,
             彼深知中国之情形无论已;即于国外亦洞悉其情伪,
             所谓象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更能见微知著。
             平行崇孔教,恶改革,守旧派之魁首也。
            ”(辜鸿铭译自卡伊萨林日记) 弟子王蘧常先生评曰:
            “公在逊清觥之为维新 之魁,何云恶改革?何云守旧?
            盖夫子之道,中庸而已矣。过与不及,皆公所深恶。
            卡氏未 为知公也。”卡氏亦贵族,“改革”大抵指辛亥 革命。
            先生在明,当抗清而死;在清当作遗老 以终。此封建伦理使之然。
            重君主,轻民国,“民”又何曾有过“国”?在遗老中能改革陈弊,
            发展工厂铁道,比较重民生,合乎现实,在学术上勇于开拓、
            一点不守旧,与他门下的王国维同为悲剧人物。
            蘧老为师辩护,亦时代 使然。后人苛求,何益?
1914年(甲寅)六十五岁。回乡扫墓,登烟雨楼作诗多首。
            袁世凯连年派人问候,又聘为史馆总纂,谢绝。
1915年(乙卯)六十六岁。王国维来请教音韵学,给以启导,王甚敬先生。
            浙人聘先生修省志,提出只续为宜,叙事起于旧志所止的乾隆元年,
            止于宣统三 年,聘朱疆村、张尔田王国维诸学者任事,人才济济。
1916年(丙辰)六十七岁。袁世凯窃国,先生早洞悉其奸,
            与康有为等密谋倾覆之,见康诗:“巨君谋帝制。假尧衣弟佗。
            与公谋覆 之,日夕同画沙。偕公被密捕,头颅巨万赊。
             ……”其中事实已难考订。
           王国维自日本来沪,先生说:“郝氏《尔雅义疏》一书于诂、言、训三篇,
           皆以声音通之,善矣。然草木虫鸟兽诸篇以声为义者甚多,似未能观其会通。
           君何不分条理之?文字有字原有音原,可作释例一卷。”王照办。
            五月袁贼死。七月,去敦煌盗过唐人手迹的法国人伯希和来与先生讨论契丹、
            蒙兀儿国书及摩尼、婆罗门诸教源流。
1917年(丁巳)六十八岁。四月张勋北上,五月七日先生抱病北行。
               十三日溥仪复辟,授学部尚书,二十五日事败、奔弟子封家,一见痛哭,
               七月乘海船归沪。冬大病,头重脚轻。
1918年(戊午)六十九岁。亲友弟子拟庆先生与夫人七十双寿,苦辞。
             书商送来元刻明补《乐府诗集》一百卷,乃以此为庆典纪念品。
             秋移居威海卫路二百十一号,题寓楼为“隐谷”,自号隐谷居土,
             筹备亚洲学术研究会。题在安庆所作的词为“僾词”。
1919年(己未)七十岁。二月十日起写《月爱老人客话》一卷。
            海内赠寿文寿诗甚多,先生以自寿诗作答。
             夏,移居新闸路九十一号,写成《全拙庵温故录》。
1920年(庚申)七十一岁。为日本学者白川省三讲《尚书》。
           九月中风,神智清楚,年终痊愈。
1921年(辛酉)七十二岁。弟殁大哭,病数月。
            始卖字以自给,求者极多不暇接,日本人尤众。
1922年(壬戌)七十三岁。正月病愈,三月回乡扫墓。
            四月弟子林殁。又病,病中每日看书,无学不治。
            六月十一日,与夫人结婚 半世纪,按故乡风习重偕花烛。
            七月十五日复病,得樊公诗,和以七律五首,后不再作诗,
            兹录其一:“不死何妨更论文?冀州飙举思夫君。金壶墨尽搜残刻,
            黄叶阶干省旧闻。俗谛一星成劫火,故人千里梦秋云。
            年年心绪凋残尽,念我桓山鸟失群。”十月初二中午起书二对联。初三殁。
1923年(癸亥)十一月初六葬于祖茔侧南门外王店榨篰村。

8主要著作

简介

沈先生著作多,刻印少,现大部散失,存目四十八种:地理十五种,
计有刘宋法显《佛国记校注》一卷,唐樊绰《蛮书校注》十卷,
《诸蕃志校注》二卷,《蒙鞑备录注》二卷,《黑鞑 事注》一卷,
《元秘史笺注》十五卷,《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
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西游注录》一卷,
《塞北纪程注》一卷,《异域说注》一卷,《近疆西夷传注》一卷,
《岛夷广证》二卷,《女真考略》一卷,《蒙古源流疏证》八卷,
刑法二种,与徐博泉同辑《汉律辑存》一卷,《普书·刑法补志》一 卷,
二稿已佚。佛书菁华录《佛藏一勺》四卷。《海日楼文集》二卷,
《乙庵诗存》、《海日楼诗集》十二卷,朱古微编、
陈石遗序《海日楼诗 补编》,李证刚编词四卷,书牍二卷,
王蘧常编《类贴考》、《寐叟题跋》、《碑跋》一卷,其他札记十四种。
清道光庚戌生,民国壬戌卒,年七十三。《清史稿》列入文苑传溢曰:
文诚其未刊诸作有曰《晋书·刑法志补》、《元秘史笺注》、
《元秘史蒙语原文十五功臣名》、《元圣武亲征录校注》
及校本《女贞考略》、《蒙鞑备录注》、《鞑事注略》、
《蒙古源流笺证》、《蛮书校注》、《异域说注》、《岛夷注广证》、
《汉律辑存》、《东轩温故录》、《月爱老人客话》、
《护德瓶斋涉笔札记》、《道家笔记》、《海日楼书牍》等。

列表

1、《佛国记校注》一卷
2、《蛮书校注》十卷
3、《诸蕃志校注》二卷
4、《蒙鞑备录注》一卷
5、《黑鞑事略注》一卷
6、《元秘史笺注》十五卷
附《元秘史蒙语原文十五功臣名》
7、《皇元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
8、《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
9、《西游录注》一卷
10、《塞北纪程注》一卷
11、《异域说注》一卷
12、《近疆西夷传注》一卷
13、《岛夷志略广证》二卷
14、《女真考略》一卷
15、《蒙古源流笺证》八卷
16、《汉律辑存》一卷
17、《晋书刑法志补》一卷
18、《法藏一勺》四卷
19、《海日楼文集》二卷
20、《乙盦诗存》厶卷
21、《海日楼诗集》厶卷
22、《海日楼诗补编》厶卷
23、《寐叟乙卯稿》一卷
24、《喁于集》一卷
25、《倦寐联吟集》一卷
26、《僾词》一卷
27、《海日楼馀音集》一卷
28、《东轩语业》一卷
29、《曼陀罗寱词》一卷
30、《寐叟书牍》二卷
31、《类贴考》厶卷
32、《寐叟题跋》四卷
33、《碑跋》一卷
34、《答龙松生书法问》一卷
35、《东轩温故录》一卷
36、《东轩手鉴》一卷
37、《札记》一卷
38、《笔记》一卷
39、《月爱老人客话》一卷。(1919年于上海)
40、《冶城客话》一卷
41、《护德瓶斋客话》
42、《护德瓶斋涉笔》一卷
43、《护德瓶斋笔记》
44、《潜究室札记》一卷
45、《全拙庵温故录》一卷 (1919年于上海)
46、《菌阁琐谈》二卷
47、《鄂游栖翫记》二卷
48、《简端录》
另外还有《蒙古源流笺证》、《机秘史笺注》、《元秘史笺注》、
《汉律辑补》、《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
《辛丑札丛》》、《辛丑札记》、《寐叟题跋》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