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金岳霖1895

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
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1925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
              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
            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
            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著作,
            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
            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01年,进入胡子靖创办的长沙私立明德学堂读四书五经,接受传统教育;
1907年,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
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官费留美,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秋,
                        与冯友兰等一起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
                 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
               金岳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
           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
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
               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
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再版;
1984年10月19日,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9岁。

哲学思想

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

,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

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

《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

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

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

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于《知识论》,金岳霖曾经说过:
“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
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
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
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等到我记起时,
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
可是,得重写。《知识论》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
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
“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
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
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
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
金岳霖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
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哲学本体论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
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
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
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
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
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
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
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
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
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
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
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
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
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
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认识论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
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
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
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
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
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
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知识论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题,
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它是学问,它有对象,
有某某套的问题,对于每一套的问题,
历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
而这些答案底综合成一理论的系统。
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
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

著述要目

专著
1.《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35年;
       商务印书馆,1936年,1937年第2版;
       三联书店,1961年,1982年重印。
2.《论道》,商务印书馆,1940年,1985年重印。
3.《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
4.《罗素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论文
1.《唯物哲学与科学》,1926年6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7期。
2.《自由意志与因果关系的关系》,
        1926年8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59期。
3.《说变》,1926年10月发表于《晨报·副刊》第61期。
4.Prolegomena,1927年4月、6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1-2期。
5.《论自相矛盾》,1927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3期。
6.《同·等与经验》,1927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1卷5期。
7.《休谟知识论的批评(限于Treatise中的知识论)》,
        1928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8.《外在关系(ExternalRelation)》,
        1928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2卷3期。
9.《知觉现象》,1930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2期。
10.InternalandExternalRelations,1930年8月发表于《清华学报》6卷1期。
11.《A.E.I.O的直接推论》,1930年8月发表于《哲学评论》3卷3期。
12.《论事实》,1931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4卷1期。
13.《思想律与自相矛盾》,1932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7卷1期。
14.《释必然》,1933年6月发表于《清华学报》8卷2期。
15.《彼此不相融的逻辑系统与概念实用主义》,
          1933年10月5日发表于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
16.《范围的逻辑》,193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5卷2期。
17.NoteonAlternativeSystemsofLogic,1934年发表于TheMonist44卷。
18.《不相融的逻辑系统》,1934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9卷2期。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载《中国哲学史·附录》,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
20.《关于真假的一个意见》,1935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6卷1期。
21.《论手术论》,1936年1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1卷1期。
22.《道,式,能》,1936年9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1期。
23.《可能底现实》,1936年12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2期。
24.《现实底个体化》(部分),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5.《现实底个体化》(摘要),1937年3月发表于《哲学评论》7卷3期。
26.TruthinTrueNovel,1937年发表于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7.OnPoliticalThought,1939年发表于T’ienHsiaMonthly4卷4期。
28.ThePrinciplesofInductionandApriori,
        1940年发表于TheJournalofPhilosophy37卷7期。
29.《论不同的逻辑》,1941年4月发表于《清华学报》13卷1期。
30.《势至原则》,1943年5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1期。
31.《归纳总则与将来》,1943年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2期。
32.《自然》,1943年11月发表于《哲学评论》8卷4期。
33.《思想》,1944年5月、7月发表于《哲学评论》9卷1-2期。
34.ChinesePhilosophy,发表于SocialScienceinChina1980年第1期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我的家兄张生辅先生说过,

现在中国如有个哲学界的话,第一人是金岳霖先生。

现代著名思想史学者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
①中国近50年思想方法上,真正能融会各种方法系统,
    另立一新的方法系统,在中国近日恐怕只有金岳霖先生一人了。
②思想过于周密,理论过于深邃,而文字过于谨严,
    不善于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
故了解金先生的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更新大师冯友兰
①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
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真烂漫,率性而行;
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
   概括嵇康的风度。这几句话对于金先生的风度也完全可以适用。
②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相互辉应。
   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
   ‘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
   诗人徐志摩: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
   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
   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
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
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
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
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著名作家汪曾祺(《蒲桥集》):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
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殷海光(《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岳霖对他的影响: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
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了。
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
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
昆明七年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唤,
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
……论他本人,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
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
哲学家贺麟:(《《逻辑》》)国内惟一具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杨国荣: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另一重镇是金岳霖。
但与冯友兰以人生哲学为目标构建新理学不同,
金岳霖的注重点更多地指向认识论与方法论,
其理论与新实在论有亲近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出入的地方。
金岳霖的理论建树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终结。
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
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
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
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张申府: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
费正清(《自传》):(金岳霖)英语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能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金岳霖一生是在朋友中度过的。
1911年,16岁那年离开长沙到北平清华学堂读书。
             开始时他的六哥也在北平读书,对他常有关照。
1913年夏,六哥因溺水而死。他“已经是独立于封建家庭的人了”。
他差不多不回到长沙老家去,到上海去也只有一两次住在二哥家里。
金岳霖又是一位终身未娶的哲学家。他“脱离了亲戚的生活”,
也没有自己的家庭,便完全“进入了朋友的生活”。
当然学界的朋友居多,如张奚若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
钱端升陈岱孙、周培源、邓叔存、陶孟和
……美国的费正清、英国的瑞洽慈……
也有兴趣相投者,如梨园名角,斗蛐蛐的高手……抗战前,
每到星期六下午,他的客厅里就满座高朋,高谈阔论,
成为当时北平一处有名的沙龙。
金岳霖的幽默
金岳霖是一个很风趣和有幽默感的人,他一生中说过许多有趣的话,
在西南联大时,有一次学生请他讲小说和哲学的关系,
他讲完之后的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50年代北京大学请艾思奇讲演,批判形式逻辑,艾思奇讲完后,
金岳霖就说:刚才艾先生的讲话完全符合形式逻辑。
金岳霖28岁的时候说一段话,当时他在《晨报·副镌》上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是《优秀分子与今日社会》,
是参加当时由蔡元培胡适发起~关于“好人政府”的讨论的。
金岳霖在这篇文章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
当时金岳霖有一个看法,说是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
所谓“独立进款”,简单说就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话听起来很简单,
但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特别是在今天,
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
做到“独立进款”的条件大体已具备了,
因为他们要真有本事,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对于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
他们学会的那点办报办刊办出版社的本事,
就不能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想干就干,
他们还得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工作,
他们还很难成为“独立进款”的人,这实际才是当代文人的尴尬处境。
但这和真正的“独立进款”还不是一回事,
这一点文人不能糊涂,大家也不能糊涂。
“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不说更远大的理想了,在今日,能实践金岳霖这个早年的愿望就很不容易。
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
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他不愿做行政工作,怕与人打交道。
初到清华,创办哲学系,他做第一任系主任,
不久冯友兰到了清华,他就立即请冯友兰做了系主任。
解放初期,让他当清华文学院院长,他也基本上是无为而治。
他身材高大,仪表端庄,有时西服革履,执手杖,戴墨镜,一副英国绅士派头;
有时着运动衫,穿短裤,球鞋,举手抬足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
有时在西装外面套个中式长袍,戴个老八路的棉军帽……
金岳霖又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
冰心女士说:有幽默感的人,尤其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
总是开朗、乐观而豁达的人,使人愿意接近。
金岳霖就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他有“丰富的幽默感。
有一次金岳霖笑着对她说:“我这个人真是老了,
我的记性坏到了‘忘我’的地步!
有一次我出门访友,到人家门口按了铃,这家的女工出来开门,
问我‘贵姓’。我忽然忘了我‘贵姓’了。我说请你等一会儿,
我去问我的司机同志我‘贵姓’,弄得那位女工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绅士养鸡
金岳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
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
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
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
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
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檐儿帽子,
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的。

可爱的书呆子
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泰斗也是个书呆子。
 ”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
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
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
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忘记了自己
金岳霖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他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
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
”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
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
”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
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
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
“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

怀念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岳霖,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
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
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
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
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
《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
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
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
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知识论》的出版
金岳霖的《知识论》写了两遍,费时十余年,
从完稿到正式出版又用了35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张岱年碰见金岳霖,问金的《知识论》可曾写好。
金答曰:已经写好了,我写了这本书,我可以死矣。
1983年,就在金岳霖去世前一年,商务印书馆终于出版了《知识论》,
金岳霖在序中说:“《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是我花精力最多,
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它今天能够正式出版,我非常非常之高兴。”.
为纪念金岳霖,经中国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和中国逻辑学会共同组织,
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并从1990年设立金岳霖学术奖
主要奖励逻辑学和现代哲学方面的优秀成果,
为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奖项,
也是中国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奖项之一。
东罗圈金岳霖故居
金岳霖故居位于东罗圈胡同11号属东城区朝阳门地区,
在史家胡同东段路南,从北向南沟通史家胡同与干面胡同,长约360米。
胡同的具体走向是:北起史家胡同,南行西拐再南折,止于干面胡同。
清光绪年间,即称“东罗圈胡同”,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远见胡同”,后恢复原名。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