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人,中國歷史學家、民俗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之一。
1920年開始考辨古史,次年提出「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論點,
在史學界引起爭論。後編入《古史辨》(八冊)自己和他人研討爭辨文章。
在史學界引起爭論。後編入《古史辨》(八冊)自己和他人研討爭辨文章。
1935年,由於當時民族危機深重,逐漸側重邊疆地理研究,
1936年創立邊疆研究會,同時宣傳抗日。抗戰期間,轉入內地。
1939年顧頡剛發表《中華民族是一個》,開啟了輸血論的先河,
提出「漢人是許多民族混合起來的,他不是一個民族」
「常有強壯的異族血液滲進去,使得這個已經衰老的民族~
時時可以回復到少壯,所以整部的中國歷史的主要問題就是~
內外各族的融合問題」。
1936年創立邊疆研究會,同時宣傳抗日。抗戰期間,轉入內地。
1939年顧頡剛發表《中華民族是一個》,開啟了輸血論的先河,
提出「漢人是許多民族混合起來的,他不是一個民族」
「常有強壯的異族血液滲進去,使得這個已經衰老的民族~
時時可以回復到少壯,所以整部的中國歷史的主要問題就是~
內外各族的融合問題」。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顧頡剛作為「反動學術權威」,
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歷史所勞動,一直持續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脫。
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歷史所勞動,一直持續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脫。
對於顧頡剛的早年學術活動産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顧頡剛乃歷代疑古辨僞思想的集大成者,
不但反對崇拜帶有深厚儒家色彩的歷史傳統,
從一開始就受到維護中國史學正統人士的批評。
雖然顧頡剛採用的某些方法和結論值得商榷,但是無庸置疑,
他的理論對20世紀的中國史學的産生了深遠影響,
這是任何構建新史學理論體系的人所無法迴避的。
也正是由於這一原因,近年來的「走出疑古時代」的提倡者,
對於顧頡剛和古史辨中國傳統的古史系統,在前漢時代已經大致確立,為:
中國疑古之風自古即有,
1895年,法國最著名的「中國學者」沙畹所譯的《史記》第一卷出版,
其後,夏德(F.Hirth)在所著《中國古代史》(1908年出版)中,
對於堯舜等的傳說亦致懷疑。當時深受西方近代史學家Ludwig Riess等人,
影響的東洋史學強調史料的嚴格考辨,
在此背景下1909年日本學者白鳥庫吉提出:
「堯舜禹抹殺論」宣稱堯、舜、禹是春秋戰國以後創造出來的,
則開啟國內疑古派先聲。胡適在這本書裡質疑沒有可靠材料證實的遠古時代,
直接從老子、孔子講起,
第一次把孔子作為一個哲學家、思想家,而不是作為一個聖人來研究。
胡適大力倡導用歐洲、日本漢學方法整理國故,
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截斷眾流」,直接以諸子百家開篇,
開啟一代疑古之風。他的古史觀是:「現在先把古史縮短二、三千年,
從《詩》三百篇做起。將來等到金石學、考古學發達上了科學的軌道以後,
然後用地下掘出的史料,慢慢拉長東周以前的古史」,
「寧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五四運動開始,疑古風潮大興,傳統的古史系統遭到破壞,
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莫過於顧頡剛。顧頡剛創立古史辨則深受胡適等,
新文化運動者的影響,他說:「要是不遇見孟真和適之先生,
不逢到《新青年》的思想革命的鼓吹,
我的胸中積著的許多打破傳統學說的見解也不敢大膽宣布」,
「總括一句,若是我不到北京大學來,或是孑民先生等不為學術界開風氣,
我的腦髓中雖已播下了辨論古史的種子,但這冊書是決不會有的」。
1923年,顧氏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中提出「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
即層累造成說,顧氏認為傳統古史有三個特點:
第一,「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
第二,「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
在孔子時只是一個「無為而治」的聖君,
到〈堯典〉就成為一個「家齊而後國治」的聖人,
到孟子時就成為一個孝子的模範。
第三,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狀況,
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傳說中的最早狀況。
顧氏又提出推翻信史必須具備的四項標準:
(一)、打破民族出於一元的觀念
(二)、打破地域一統的觀念
(三)、打破古史人化的觀念
(四)、打破古代為黃金世界的觀念
在1926年的〈自序〉裡,顧頡剛認為他「上古史靠不住的觀念」來源有四:
顧氏一開疑古之風,學者蜂起跟隨,若將疑古學者分類,
不但引導顧頡剛「把今古文的黑幕一齊揭破」,
否定堯舜、否定六經、否定六經與孔子的關係、甚至否定《說文》,
就是要通過「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
中國傳統的古史系統,在前漢時代已經大致確立,
十大論點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提出的最著名的十個論點:
- 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
- 禹是動物,是神,與夏無關
- 堯舜禪讓說是戰國時代墨家所編造
- 孔子作《春秋》說是儒家所偽造
- 《老子》成書在秦漢之際
- 《尚書》中的《禹貢》作於戰國,《堯典》寫定於漢武帝時
- 《周禮》是劉歆偽造,《左傳》為劉歆重編
- 「炎帝神農氏」等古史人物名為劉歆所編造
- 夏「少康中興」的歷史是東漢人所編造
- 《孔子家語》是王肅偽造
師承
老師:
師兄弟:
主要弟子:
- 譚其驤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
- 史念海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學
- 侯仁之 (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
- 童書業 (山東大學)金石考古、先秦史、主編《古史辨》第七冊
- 楊向奎 (山東大學)國學、紅學、中國哲學等
- 劉起釪 (歷史所)尚書、先秦史
軼事
1923年發表「大禹是條蟲」的論點。顧頡剛引《說文》的「禹,蟲也,從禸,象形」
及「禸,獸足蹂地也。」,疑禹本是古代神話裡的動物。
1940年時,教育部政務次長顧毓琇提出禹的生日可不可考的問題。
顧頡剛說:「禹是神話中的人物,有無其人尚不能定,何從考出他的生日來。
不過在川西羌人住居的松、理、茂、懋、汶一帶地方,
他們習慣以六月六日為禹的生日的。」
說:「大禹治水是我國工程史上的第一件大事,
現在禹的生日已由顧頡剛先生考出來了,是6月6日,
所以我們就定這一天為『工程師節』。」
後來陳立夫說:「你不是說大禹是條爬蟲,怎麼會有生日!」
顧反駁:「你只叫我考證生日,我是根據現有的資料考證出來的,
我是從學術考察,不是從爬蟲考察。」
因顧來時魯迅已離開。兩人在廈大時已有很深矛盾。
《故事新編·理水》裡的「鳥頭先生」這個角色,
被認為就是影射顧頡剛(據《說文解字》,
"顧"字從頁雇聲,雇是鳥名,頁本義是頭)。
主要著作
- 《崔東壁遺書·序言》,亞東圖書館,1936
- 主編:《古籍考辨叢刊》(第一集),中華書局,1955
- 《史林雜識》(初編),中華書局,1963
-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古史辨》(第一至第七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重印本)
- 《尚書通檢》
- 《中國疆域沿革史》
- 《中國歷史地圖集(古代史部分)》,(與章巽共同編寫,譚其驤校訂)
- 《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中華書局,1988
- 《顧頡剛古史論文集》(第一至第三集),中華書局,1988
- 《顧頡剛讀書筆記》,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 《漢代學術史略》,東方出版社,1996
- 顧潮、顧洪編校:《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顧頡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 《浪口村隨筆》,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 《中國當代史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 顧頡剛、史念海:《中國疆域沿革史》,商務印書館,1999
- 《我與〈古史辨〉》,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 《西北考查日記》,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
- 《〈尚書〉校釋譯論》
- 《顧頡剛學術文化隨筆》,顧洪編,[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
參考文獻
- ^ 李孝遷,《日本「堯舜禹抹殺論」之爭議對民國古史學界的影響》,
- 《史學史研究》2010年 第4期
- ^ 顧頡剛:《自序》,《古史辨》,第1冊,上編,第80頁。
- ^ 試論古史辨運動興起的思想來源
- ^ 《古史辨》第1冊213頁,1982
- ^ 顧頡剛,〈致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讀書雜誌》第9期
- ^ 1923年5月13日,劉掞藜《讀顧頡剛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的疑問》說:
- 「這種推想是很不能使人滿意的。把『禹敷於下土』的『下土』
- 說作對於『上天』而言,並不見得遂有『禹是上帝派來的神,不是人』的意思。」
- ^ 胡堇人在《讀顧頡剛先生論古史書以後》中說:「最奇妙的是先生因
- 《說文》禹字訓蟲便以為禹不是人類,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
- ……這般望文生義的解釋,如何叫人信服呢?」
- ^ 顧頡剛,《我是怎樣編寫《古史辨》的》
研究書目
- Laurence A. Schneider著,梅寅生譯:
- 《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台北:華世出版社,1984)。
- 余英時:《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顧頡剛1893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