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扁鵲~六不治

扁鵲戰國時代(公元前407~前310)名醫,醫術精湛,
本名秦越人,是春秋戰國時期渤海(今河北省任邱縣)人。

《史記》中記載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
而盧醫則是指他的出生地在盧國。
按照古人的傳說,醫生治病救人,
走到哪裡,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裡,
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
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
醫德高尚的醫生稱作“扁鵲”。
而這個出生在盧國、名叫秦越人的醫生醫術高明、
學識淵博,治病救人,
順理成章地被人們尊敬地稱作“神醫扁鵲”。

秦越人少年時拜民間老醫生長桑君為師,
並在長期的行醫生涯中刻苦鑽研,
學識與醫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醫術精湛,
診斷準確,即使遇到疑難病症也能妙手回春,
頗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所以人們就尊之為扁鵲,
“扁鵲”是古代醫術高超者的一個通用名詞。

扁鵲是中醫理論的奠基者,創立了「四診心法」,
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望、聞、問、切,
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診斷體系。

中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古代醫學的祖師、

中國的醫聖,留下許多傳奇故事,
神奇是他能夠透視人的五臟六腑,具有特異功能。

現代人辛苦忙於工作,擁有富裕物質生活,

慰勞奬賞自己的方法,就是大量「逛街購物」,
盡情「享受美食」,喝“飲料”比“喝水”多,
吹“冷氣”比“流汗”多,吃好、運動少,
忽視了預防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法寶,
身體的健康逐漸走下坡,就像『溫水煮青蛙』,
腫瘤、癌症悄悄上身,不知不覺造成「不可逆」狀態,

健康一旦落底,就連扁鵲神醫在世,也都無能為力!

史記.卷百五.扁鵲倉公列傳: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附文: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
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
「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後五日,扁鵲複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

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複見,望見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問其故。
扁鵲曰:
「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
    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
    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
    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
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驕恣不論於理,        一不治也;
輕身重財,               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適,           三不治也;
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藥,       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醫,           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故病有「六不治」:
神醫扁鵲有「六不治」說法
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他的思想正是對鬼神論的宣戰,
也是把醫學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六不治」的內容是:

1.嬌橫放縱,一不治也:
肝火旺,驕傲、自以為是,不講道理,脾氣不好,

動不動就是怒目相對、拳腳相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2.輕身重財,二不治也: 
身體已疲憊不堪,體力嚴重透支,還要硬撐加班衝業績,

把身體看得輕,把財物看得重;
小病不治,等到症狀嚴重時,已經為時已晚

3.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
每次美食在前,貪圖口腹,吃香喝辣,導致體重過胖,

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大腸癌......等
衣不適寒熱

4.陰陽臟氣不定,四不治也:
長期日月顛倒,造成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血氣過度偏勝,

為難治之疾,一時難愈。

5.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
身心能量極度虛弱,不能承受藥力,
胃腸不好,食藥即吐,

沉屙痼疾,病入膏肓,無法吸收藥效

6.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迷信巫術,不信醫,
不吃藥 。
(按:  符咒,練功亦可治病 。)

人在生病的時候,心靈脆弱,
開始相信用盡各種方法
只要有人介紹方法,都抱著一線希望,徒勞無功。
無知,是健康的殺手,無備,是生命的隱患。

了解自己身體,探索自己內心深處,
找到身心失調的病因,找到恐懼不安情緒障礙
增加身心平衡的能量,提升自我覺察能量,

讓生命從谷底翻身!


1.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
  成而登天。

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
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
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
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
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2. 景岳全書張介賓

論虛損病源
凡勞傷虛損,五臟各有所主,而惟心臟最多。
且心為君主之官,一身生氣所係,最不可傷,
而人多忽之而不知何也?
夫五臟之神,皆稟於心,故憂生於心,肺必應之。
憂之不已,而戚戚幽幽,則陽氣日索,營衛日消,
勞傷及肺,弗亡弗已。

如經曰: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
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暴樂暴苦,
始樂後苦,皆傷精氣。

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
身必敗亡之類,無非慮竭將來,追窮已往,而二陽並傷,
但其潛消暗爍於冥冥之中,人所不覺,而不知五臟之傷,
惟心為本,凡值此者,速宜舒情知命,力挽先天。
要知人生在世,喜一日則得一日,憂一日則失一日,
但使靈明常醒,尚何塵魔敢犯哉?


中華人在有文字記載的時候, 

已經把養生之道說的淋漓盡致, 

可是, 千年以來, 人還是繼續聲色口慾五情,於是百病出矣!


於今,有不少人,
不斷攻擊中醫中藥, 
動輒抺黑中醫藥不科學,
其實, 中醫藥在西方的醫學研究,
很多理論及治療方法, 防病保健方面,
却是非常有效!

還有, 科學這語詞只不過百年多一點而已!


7 則留言:

  1. 喚回一些記憶,記得另一個Blogger記錄過類似理論。

    回覆刪除
  2. 六不治, 現代應該有很多人不乎合扁鵲的條件。

    回覆刪除
  3. 現在讀中醫的中醫。很多都是照書醫人。舊有的中醫大都是家傳,你覺得誰看病準確。應看老中醫還是年青的學院中醫呢!還有從前中草葯都是上山探摘。現在都是種的。難免有農藥。又應如何飲用呢!煩勞告知。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讀中醫 :
      有祖傳
      有看書
      看病準確照醫人
      中醫學院只是帶入門
      有祖傳
      多看書
      就如虎添翼
      看中醫如找老公
      是找有德才者
      從前中草葯都是山上摘
      現在都是種的
      飲用沖劑較有保証及方便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