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2010年全球宗教景观~世界主要宗教的规模与部分》
報告,印度教是世界信徒第三多的宗教,
僅次於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
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
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
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
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
及其他許多的印度教教派
和以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法论
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
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
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
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
“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
其中規定一些永恆的責任,如誠實、仁慈、純潔、忍耐
和自我約束等等。
是不分階級、種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
印度教有大約十亿信徒,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
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雖然印度教信仰人數高於佛教
但是,普遍認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
多數集中在特定國家印度
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比印度教更適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
作为经典教义。各派别还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经文。

「印度教」、興都教(Hinduism)一词
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殖民者创造的。
印度人则以恆法(सनातन धर्म,對比於佛法)稱呼之。
印度教不同教派教义的区别很大,
甚至大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摩尼教之间的差异。
印度教是印度大陸非亞利安的本土宗教
與亞利安的吠陀宗教的集合體,
受到婆罗门教反吠陀的思潮後印度諸宗教的影響。
印度教的起源相當複雜。
印度教承襲了舊婆羅門教的系統,
並且融合了沙門運動後印度新興宗教如佛教、耆那教等
諸多宗教的元素。
婆羅門教在印度衰落已久後,
於八世紀時開始有了婆羅門教的復興運動。
其中,出自於濕婆派的大師商羯罗
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
去掉了婆罗门教的一些糟粕,
並且整合了梵天派、濕婆派與毗濕奴派的學說
及印度各地區的民間信仰,而形成了印度教。
商羯罗並且仿效佛教的僧團制度,
讓印度教的發展得以快速的成功。
印度教不是只分布於南亞,在東南亞也有人信仰。

印度当代最有影响的组织是国民志愿服务团
1925年海德格瓦创立国民志愿服务团
它以罗摩神作为崇拜对象,支持印度教社會化活動。
世界印度教大同会是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组织,
1964年国民志愿服务团领袖高瓦克创立印度教联合体,
该组织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机构庞杂的宗教联合组织,
有100多个派别和51个指导委员会,
与30多个国家的印度教徒都有联系。
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既是一种宗教,
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
宣扬因果报应,人生轮回(:佛教的轮回与此轮回不同。)
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
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
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
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
邪恶行为则能令他堕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类。
因此,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
才能认知与梵合一。
“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
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印度婆羅門教有燃火祀天的儀式,火被當作上天的口,
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燒的話,上天可以吃到供品,
就可降福人類。雖然印度教有輪迴觀念,
但認為倘若破壞種姓制度的原則,
則會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結果,故上至婆羅門下至賤民,
均不敢廢除該教義,縱使今日法律上已不承認種姓制度。
印度教具有強烈的封閉性宗教特色:
不鼓勵印度人移民海外,也不鼓勵外國人入籍印度
(印度境內亦有歷史悠久的猶太人、帕西人等移民群體);
印度人生來即被視為印度教徒,
外國人則不被視為印度教徒;沒有後天加入印度教的觀念,
也沒有叛教的觀念(縱使一位印度人宣稱亦然,
僅視之為挑釁行為,破壞種姓規矩及殺牛等行為亦同,
只是因此會招來包括殺身之禍的私法制裁)。
穆斯林和外國人雖不適用種姓制度,但除非對方不友善,
原則上以剎帝利方式待之。

派别


傳統上認為印度教包涵種姓制度,
但近代有些研究認為種姓制度並非源自印度教,
而是印度社會,因為印度教的教條中並沒有種姓制度,
而且印度的許多其他宗教也曾經或仍然有種姓制度。
無論如何,印度教信徒間目前分為四個種姓:
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
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
一般不能互相通婚。
除了這四個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
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
聖雄甘地將賤民稱為「哈里真」(意為神之子),
印度獨立後統稱「達利特」(意為受壓迫的人)。
尽管废除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对特定的社会阶层的从属关系
在印度教的组成中依然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等级制度的原则是,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
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
所有的等级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级(Jatis),
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个等级。
尽管等级制度起源于印度教,
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并采纳了等级划分。
甚至印度基督教中等级也很明显。
如今很多印度基督教堂里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由于等级森严,印度教中的低级派别沦为贱民,
在社会上受到的压迫,而印度法律无能为力,
只能改宗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内的其他宗教。

印度教中妇女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在不停地变化发展。
要了解妇女的地位就要理清个中的来龙去脉
和当时的生活状况。
部分赞美诗由Rigveda妇女们所写,
而在Brhadaranyaka Upanishad
还能找到Vachaknu Gargi的受良好教育的女儿
和Yajnavalkya的对话。

印度教中妇女们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弘扬母性。
怀孕的每一个阶段直至孩子的出生
都将有神职人员伴随和保护,保证孩子和母亲的身心健康。
过去妇女们要尽可能多的孕育孩子,
以保证整个家族的安全和生存。
尽管印度教徒并不会普遍地漠视女孩,但是时至今日,
部分家庭中女孩子还是被看作包袱,因为结婚的时候,
她们要带着嫁妆离开。
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那么大量的嫁妆
将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这些问题也同时导致了很高的堕胎率。
很多现代的特别是城市中的印度教徒逐渐地愿意抚养女儿,
因为女儿能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

一个典型的家庭由四个生活阶段组成。
它规定,接受教育之后组建一个家庭,
然后在孩子们都成长之后,出世而虔诚的学习,拯救自身。


世界各國印度教人口的比例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約佔印度12億人口中的
80.5%。
其他印度教信徒人口較多的國家有尼泊爾
(2300萬人)、
孟加拉(1500萬人)
印尼巴厘岛(330萬人)。
以下是印度教徒比例較多的國家列表(截至2008年):
  1.  尼泊尔 81.3%
  2.  印度 80.5%
  3.  模里西斯 48.5%
  4.  圭亚那 28%
  5.  斐济 27.9%
  6.  不丹 25%
  7.  千里達及托巴哥 22.5%
  8.  苏里南 20%
  9.  斯里蘭卡 12.6%
  10.  孟加拉国 9.6%
  11.  卡塔尔 7.2%
  12.  留尼汪 6.7%
  13.  马来西亚 6.3%
  14.  巴林 6.25%
  15.  科威特 6%
  16.  新加坡 5.1%
  17.  阿联酋 5%
  18.  阿曼 3%
  19.  伯利兹 2.3%
  20.  塞舌尔 2.1%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