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
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夏至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頭伏;
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就是中伏;
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也就是三伏。
有時候中伏十天結束後後,還沒立秋,就加十天。
三伏後進入秋天。
2017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40天,
從2017年7月12日開始到8月20日結束。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
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伏即為潛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謂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歷“三伏天”,
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
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
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
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
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
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
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
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
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
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
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7月7日節氣是小暑,
古籍《群芳譜》:“暑期之此尚未極也。”
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
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
《漢書·郊祀志注》: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
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
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
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
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
“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
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
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
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
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
俗稱兩個中伏;
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
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
以後就出伏了,隨著日照時間縮短,
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伏”,乃是藏陰氣于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
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
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計“伏”。
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
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
農諺:
“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福雨淋淋農民喜,小暑防洪別忘記”。
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
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
六十天為一週期的紀日方法,
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
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
魯隱公三年(西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
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跡。
由於干支紀日與農曆各月無一定對應規律可循,
除推算個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領域目前很少使用,
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龍”等雜節氣時才用。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
《史記·秦紀六》:“秦德公二年(西元前676年)初伏。”
《史記·秦紀六》:“秦德公二年(西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
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
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
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
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
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
《魏氏春秋》:
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涂粉掩飾,而是自然白。
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為什麼在熱天裏吃熱面?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
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
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
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
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面。
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
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
伏裏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乾,
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
唐代醫學家蘇恭 : 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七言和凌子卉【五絕‧初伏天】
小暑立秋數庚天 今朝初伏熱最先
今年炎長四十曰 濕困脾陽消暑蓮
七言和凌子卉【五絕‧初伏天】
小暑立秋數庚天 今朝初伏熱最先
今年炎長四十曰 濕困脾陽消暑蓮
三伏
回覆刪除還以為你中伏了!哈哈哈…
回覆刪除中了 Ka Ka 伏
刪除好友⛅。゚。🌞早晨☕午安好🌈
回覆刪除💛*¨*💞・゚。💚。・゚゚💗
╔╗╔╦══╦═╦═╦╗╔╗¤*¨💙
║╚╝║══║═║═║╚╝║💘*。
║╔╗║╔╗║╔╣╔╩╗╔╝。゚💜
╚╝╚╩╝╚╩╝╚╝═╚╝星期四💓
💟*¨◇💖∴º°¨⊹💕∵*`♦
晚安
刪除⊹・゚☁好友🌟*★晚上好囉✬¨☆✨
回覆刪除💚╔══╗╔══╗░╔╗╔╗💕週五💖
💜╠══║╠══║░║║║║╔╗ღೋ°๑
💙║══╝╚══║░║║║║╚╝萬事得💞
💛║░═╦╦═░║░║║║╚═══╔╗ ╔╗
💗║░═╬╬═░║░╚╝╚═════╝ ╚╝
❉₡Ϡ∵۩۞۩✾ஜ∴♩♫ഐ♬♪*♦
晚安
刪除大夫唔講,或者可能唔係多人知乜嘢叫「三伏」。
回覆刪除同知
刪除我還叫感覺天氣知秋好了, 天文算法是門大學問!
回覆刪除歷法也是門大學問
刪除多謝大夫詳細資訊。
回覆刪除不過, 生活在現代化都市,
開著冷氣,少出門, 應該不易中伏。嘿嘿﹗
狗不出門的歲月
刪除劉劉中伏
嘿嘿﹗
麵食和餃子都是不同民族生活習慣。
回覆刪除有不少老人家不喜歡沙律,嫌生冷。
但是原籍北方的大媽,慣冷凍食物, 那便甘之如飴。
大媽
刪除甘之飴如
大夫,
刪除甘之如飴與甘之飴如有何分別﹖
飴:麥芽糖。含著糖逗小孫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樂趣。
刪除[典故出處]
《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
佳兒佳婦,吾將含飴弄孫,不復理傢政矣。(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常見用
刪除甘之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