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1032-1085年)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
程頤(1033-1107年)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
二程祖籍安徽歙縣篁墩(今屬黃山市屯溪區),
因其曾祖父程希振死後葬於伊川,始遷居洛陽。
生於湖北黃陂,有《二程集》。
他們早年一同求學於周敦頤。
二程的學說有「二程學派」、「二程儒學」之稱,
在哲學上發揮了孟子至周敦頤的性理學,
建立了以「天理」為核心的理學體系。
二程提出的最重要命題是「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
認為陰陽二氣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
創生萬物的材料。
從二程開始,「理」或「天理」,
被作為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使用,亦即被作為世界的本體。二程而且提出人類社會的制度,
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範,
也都是「理」在人間社會的具體表現形態。
二程的人性論,祖述子思孟子學派的性善論,
但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深化了,
回答了性為什麼至善、為什麼會產生,
惡的因素等一系列問題。
二程認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的區別:
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體現,未受任何損害和扭曲,
因而是至善無疵的;後者則氣化而生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氣」的侵蝕,產生弊端,
因而具有惡的因素。
二程儒學後來由朱熹發揚光大,在明朝成為官學,
稱為程朱理學。明代徐必達刊行有《二程全書》。
清代塗宗瀛校有《二程全書》。
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王孝魚《二程集》校本,
包括《遺書》、《外書》、《文集》、《易傳》、
《經說》、《粹言》,共計87.5萬字:
《遺書》即《河南程氏遺書》,由朱熹編定;
朱熹又編定《外書》12卷,是《遺書》的補編;
張栻編《文集》;《易傳》即《程氏易傳》,
是程頤註解《周易》的心得;
《經說》是程頤註解儒家四書四經
(四書五經不含《禮經》)的著作;楊時編有《粹言》2卷。
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說,
受到了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
1220年(宋寧宗嘉定十三年),賜諡程顥為「純公」,
程頤為「正公」。
1241年(宋理宗淳祐元年),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
程頤為「伊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
1330年(元明宗至順元年),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
程頤為「洛國公」。
姜宸英曾概括說:
「河南二程子以持敬之學教學者。其旨以嚴恭儼恪為要,
其功始於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之間,
而推之至於盡性達天知命,蓋作聖之基,
學者無時而可離者也。」
熊賜履稱:「自堯舜以來,聖聖相傳,不越一敬。
敬者,徹上徹下,成始成終之道也。……
二程既以一敬接千聖之傳,而伊川則特為主一無適之解,
又從而反覆發明之,庶幾學者有所持守,
以為超凡入聖之地。
朱子謂程氏之有功於後學,最是主敬得力。」
~~~~~~~~~~~~~~~~~~~~~~~~~~~~~~~~~~~~~~~~
~~~~~~~~~~~~~~~~~~~~~~~~~~~~~~~~~~~~~~~~
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淳,號明道。
皆理學大師,世稱「二程」。
遂居於黃陂,後來還做了縣尉。
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
「新儒學」的真正成立,自程氏兄弟始。世稱「二程」,
大哥叫大程,程頤叫小程。
因二程兄弟長期在洛陽講學,故世稱其學為「洛學」。
程氏兄弟最重要的貢獻在「天理」的發現,
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說。
他把「理」視為宇宙的本原。
認為知識、真理的來源,知識內在於人的心中,
「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
就天道來說,程顥形容它是「生」,謂世界生生不已。
為學以「識仁」為主,
《識仁篇》提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
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
《定性書》則說「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
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
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大公,物來順應。」
並潛心教育研究,論著頗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體系。
程顥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於培養聖人,
「君子之學,必至聖人而後己。
不至聖人而自己者,皆棄也」。
大程為人隨和活潑,在洛陽講學十餘年,
弟子有「如坐春風」之喻。
小程則嚴肅剛直,兄弟個性異同,講學時間比其兄還長,
達三十餘年之久。
新儒學發展到南宋,朱熹實為集大成者,而以小程為正統。
小程整日嚴肅臉孔,端坐如木人,神聖不可侵犯。
被視為所謂「道學臉孔」。
大程活了五十四歲,小程則活了七十五歲。
朱熹稱之為「北宋六先生」。
和《論十事劄子》,並肯定王安石變法。
變法之初曾視察諸路農田、水利、賦役。
程頤為「正」。
程頤為「伊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
1330年(元明宗至順元年),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
程頤為「洛國公」。
~~~~~~~~~~~~~~~~~~~~~~~~~~~~~~~~~~~~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
西京國子監教授。
為理學奠定了基礎。後追封洛國公,配祀孔廟。
其祖父任黃陂縣令,卒於該縣。
父程珦年幼無力返鄉,遂居於黃陂,後來還做了縣尉。
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
程頤幼承家學薰陶,
24歲時曾在京師(今河南開封繁塔之左)授徒講學。
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偕兄於嵩陽講學。
1078年(元豐元年)知扶溝縣,
「設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
元豐五年,文彥博將其鳴皋鎮(今河南洛陽伊川縣境)
之莊園贈給程氏,乃自建伊皋書院,講學其中幾達20年。
1086年(元祐元年)除秘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
1220年(宋寧宗嘉定十三年),賜諡程顥為「純」,
程頤為「正」。
1241年(理宗淳祐元年),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
程頤為「伊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
1330年(元明宗至順元年),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
程頤為「洛國公」。
《宋史》稱他「學本於誠,以《大學》、《論語》、
教育以德育為重,強調自我修養,其途徑為格物致知。
「致知則智識當自漸明」,致知乃在窮理,即盡天理。致知
的辦法是「格物」。「格,至也」,
「格」是內感於物而識其理。
「耳目能視聽而不能遠者,氣有限耳,心則無遠近也」,
因此認識事物的關鍵乃在「心」。
心「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
故致知重「內感」而不重外面事物。
在學習方法上,強調求其意,
「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
未有文義不曉而見意者也」。
另外,主張讀書要思考,「不深思則不能造其學」。
或曰:「學者亦有無思而得其乎?」
其教育主張和思想對後世教育影響極大。
大程活潑自然,但小程嚴肅剛正,神聖不可侵犯,
甚至不通人情,實為後世所見的「道學臉孔」。
程頤認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
是己失節也。」
有人問程頤先生曰:「寡婦貧苦無依,能不能再嫁乎哉?」
程頤則提出「絕對不能,有些人怕凍死餓死,
才用饑寒作為藉口,要知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作為衡量賢媛淑女的標準。
朱熹(1130—1200)在〈與陳師中書〉也同意這樣的說法:
「昔伊川先生嘗論此事,以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自世俗觀之,誠為迂闊;然自知經識理之君子觀之,
當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主張婦女「從一而終」、壓抑「人慾」。
後人曾在他講學之地設書院以為紀念,如河南嵩陽書院、
伊川書院等。另外,全國各地亦有紀念他之書院,
意在追蹤繼軌,以示其思想綿長。其著作被後人輯錄為
《河南二程全書》、《程頤文集》、《易傳》和《經說》。
- {一日講罷未退,皇帝趙煦偶折柳枝為戲,程頤即正色指諫:「方春發,不可無故摧折」,皇帝聽了很不高興。
- 司馬光過世了,剛結束明堂祭祀大典的群臣欲往弔喪,但程頤認為不合孔子「於是日,哭則不歌」的規矩,阻止群臣去弔喪。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叔孫通制訂的禮。」(意指程頤是腐儒)由此事起,蘇軾、程頤兩人結怨。
- 蘇軾覺得程頤迂腐,常常開他玩笑,一次國家忌日,程頤要求群臣喫素,蘇軾不但不願意,還要求秦觀、黃庭堅等人一起喫肉,完全不給程頤面子。
- 《邵氏聞見後錄》記載:「程叔微云:伊川聞誦晏叔原『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笑曰:『鬼語也。』意亦賞之。」
二程 ( 程顥1032-1085年、程頤1033-1107年 )
回覆刪除🌈好友⛅・゚🌞早晨☕午安&黃昏&傍晚好
回覆刪除回覆完大家😸出門玩貓🐈行街市買餸菜🐾
💛╔═╗✿享受天天美好❀🦋
💙║╩╠═╦═╦═╦╦╗🦋・゚。
💜║╦║╬║╬║╬║║║.☼╭══╮💞
💙╚╩╩╩╣╔╣╔╬╗║╭╯ΘΘ ║
💚────╚╝╚╝╚═╝╰⊙═⊙╯♣*¨*♧💕
🎈齊齊開心萬事得🎈╠╣aΡpy週四🎈
🌷🌴🏠🌵🌼🌹🌻🏡🌲💒🌳🌸🌺
黃昏&傍晚好
回覆刪除🌈好友⛅・゚🌞早晨☕午安&黃昏&傍晚好
刪除剛收完衫👕👚出門玩貓🐈行街市買餸菜🐾
💘・゚。💚。・゚゚💗・。。゚💝
😽齊齊開心萬事得😸
╔╗╔╦══╦═╦═╦╗╔╗💞
║╚╝║══║═║═║╚╝║💙
║╔╗║╔╗║╔╣╔╩╗╔╝💓
╚╝╚╩╝╚╩╝╚╝═╚╝🎈週日💖
💟*¨◇💛∴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