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神秀和尚(公元606~706)

神秀和尚(公元606~706)唐代高僧,
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
少习经史,博学多闻
后出家,50岁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
(在湖北黄梅县东北)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
后出家受具足戒。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

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
“神秀上座”,为“教授师”。

相传弘忍为付衣法,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
神秀作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未付衣法。
弘忍死后,他在江陵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

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

700年(久视元武则天闻其盛名遣使迎至洛阳,
后召到长安内道场,时年90余岁。深得武则天敬重,
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于尉氏置报恩寺,以旌其德。
中宗即位,更加礼重。中书令张说向他问法,执弟子礼。

706年(神龙二)在天宫寺逝世,中宗赐谥“大通禅师”。
弟子普寂、义福(行思)继续阐扬其宗风,盛极一时,
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

两京之间几皆宗神秀。后世称其法系为北宗禅。
神秀的根本思想,可以从他作的示众偈看出: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见《景德传灯录》卷四)他继承道信以来的东山法门,

以”心体清净,体与佛同“立说。
因此,他把”坐禅习定“、”住心看净“作为一种观行方便。
后惠能弟子神会出来论定南北宗优劣,
以神秀之禅由方便入为渐门,
惠能禅直指人心为顿门,于是有南顿北渐之分。
北宗禅仅传数代即衰。
普寂弟子道璇曾将北宗禅传往日本
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路,
就是“顿悟”与“渐修”。禅宗过去是标榜“顿悟”。

顿悟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
“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
上等根器还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
言下顿悟,一句话就顿悟了。
另外一条路是“渐修”,慢慢来,一步一步来。
——这就是南顿北渐。

东山法门,起源于四祖道信,完成于五祖弘忍。
四祖的东山法门禅法,也就是“念佛禅”,
念佛禅的修行模式为“甚深般若、一行三昧、念佛者谁”。
 念佛禅的历史使命就是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
通过有佛经文字,有修行模式,
成为让一般修行人能接受的禅宗法门,史称北渐。

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学,忠实地继承了四祖道信,
和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丝毫没有变化,
所以当年弘忍禅师曾赞叹道: “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六祖嫡传的并不是自四祖、五祖的东山法门,
而是嫡传了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法。
六祖脱离如来的一切经教,还原出了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本色,史称南顿,
这是六祖的责任,也是五祖选择六祖为衣钵的缘由。

景德传灯录》记录,神秀作偈示众说: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坛经》记载惠能问神秀的弟子志诚,神秀如何示众,
志诚说:“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常坐不卧。”

武则天问90多岁的神秀禅师:
“大师所弘法之长,是谁家的宗旨?” 
神秀回答:“贫僧是秉乘的东山法门。” 
武则天问:“东山法门所据何种经典?” 
神秀禅师答:“《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 
神秀禅师的北渐禅法实质上就是自四祖道信以来“
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
二依《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
           的参“念佛者谁”的念佛禅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把一个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
通过有佛经文字,有修行模式,
成了让一般修行人能接受的禅宗法门。
也就是从印度来的正宗禅门,
倒成为被多种有相文化熏陶的中土人们,
能接受的中间跳板。
 正因为这个跳板,才留下了一个东山法门。

神秀禅师弘扬四祖道信的念佛禅达80年之久,
门人甚多,其中“入堂七十,味道三千”
(要知道五祖弘忍亲自认定得法者,
    也不过10人,当然有的记载13人)。
尤其神秀禅师灭寂后,
嵩山普寂禅师(651—739年)、
西京义福禅师(658—736年)
两大弟子在帝王的支援之下,
继续阐扬四祖道信的念佛禅的宗风,盛极一时,
有“两京之间,皆宗神秀”,
“北宗门下,势力连天”之感概。
普寂的弟子道璇还把神秀的北宗禅法传到了日本。

直到南禅马祖道一出现后,北渐念佛禅的法门,
一统天下的地位才被动摇,
直到唐末“安史之乱”还有人弘扬,但日后渐绝。
尤其当人们的根器渐渐变得粗重,这时出现了净土法门,
众多临终往生的榜样,眼见弥陀现身,亲听天乐梵音……
使得这个“不取相貌,心系一佛,起大疑情,‘念佛者谁’ ”
的北渐念佛禅,更加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虽在元、明、清时期,偶见有禅师弘扬,
但也如日月下的米珠之光了。

当时这段“南顿北渐”之争的历史,上至朝廷皇帝,
下至平民百姓,纵横几百年,明争暗斗,空前绝后。
慢慢的,众生的因缘选择了六祖惠能的顿教禅法,
北渐念佛禅的禅法也就逐渐退出了这个时空程序舞台。
退出并不是断绝,而是深深地埋在这个时空程序中、
人们的心中,如蛰伏的金刚如来的种子,只要时机成熟,
定会爆发,发扬光大,泽被末法众生。

以上师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神秀禅师,
及神秀门人等的北渐神秀法嗣,也就是主要讲 :
“不取相貌,心系一佛,起大疑情,‘念佛者谁’ ”
的北渐念佛禅法门。 虽有变化,但这毕竟是老祖宗。
(以上“相关故事”、“禅法传承”两部分内容,
     摘自回家人著《如何修证念佛禅》)

僧神秀,姓李氏,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
隋末出家为僧。后遇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僧弘忍,
以坐禅为业,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便往事弘忍,专以樵汲自役,以求其道。

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
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
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
帝问以有为之事,达摩不说。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
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
门徒发其墓,但有衣履而已。
达摩传慧可,慧可尝断其左臂,以求其法,
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弘忍姓周氏,黄梅人。初,弘忍与道信并住东山寺,
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神秀既师事弘忍,弘忍深器异之,
谓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弘忍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
则天闻其名,追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
敕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
日以万数。中宗即位,尤加敬异。中书舍人张说尝问道,
执弟子之礼,退谓人曰:
“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初,神秀同学僧惠能者,新州人也。与神秀行业相埒。
弘忍卒后,惠能住韶州广果寺。
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
神秀尝奏则天,请追惠能赴都,惠能固辞。
神秀又自作书重邀之,
惠能谓使者曰:
“吾形貌短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
  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
竟不度岭而死。
天下乃散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惠能为南宗
神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
有诏赐谥曰“大通禅师”。
又于相王旧宅置报恩寺,岐王范、张说及征士卢鸿一
皆为其碑文。
神秀卒后,弟子普寂、义福,并为时人所重。

相关故事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此禅宗开悟的大德,
除了要传法的祖师,留个只言片语外,
几乎没有多说一句话,五祖弘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果断地选择了惠能为六祖。
而这个果断的选择是非常人能理解的。
四祖道信时,在西山双峰寺院中,就有几百人的修学,
加之四祖的徒弟弘忍与牛头山法融禅师的弘扬,
加之唐太宗李世民多次下诏请四祖道信进京
(虽没去,但也足以在俗世人眼中是个不得了名声),
加之,禅宗经过演变,已经符合当时人们的修行习气……
使得甚深般若、一行三昧与“念佛者谁”的参禅模式,
已深为当时人们所接受。
但毕竟引经据典,不是当年佛陀传大迦叶的正宗。
当惠能禅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出现在五祖弘忍的眼前时,
他果断地选择了惠能禅师为嫡传六祖。
六祖惠能嫡传的并不是自四祖、
五祖加上甚深般若的如来禅,
(也就是一行三昧,“念佛者谁”的修行模式,)
而是嫡传了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法。

神秀禅师(605—706年)不愧为五祖弘忍,
认可的十大得法弟子之一。
在常人看来,到东山不过几年的一个南方不识字,
厨房打杂的,“抢”走了佛陀的衣钵。
加之神秀禅师,精通儒道大义,饱学老庄玄学,
尽得五祖真传。
当年弘忍禅师曾叹道:“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命之洗足,引之并坐。

加之神秀禅师一直是五祖门下的首座,
既有崇拜他的师兄弟,也有自己徒弟,
就连《楞伽师资记》也把神秀认为七祖。
(《楞伽师资记》将《楞伽经
译者求那跋陀罗认为初祖,
菩提达摩为第二祖,慧可为第三祖,僧璨为第四祖,
道信为第五祖,弘忍为第六祖,神秀为第七祖。)

尤其五祖弘忍入灭后,门下“堪称人师”的禅师,
将禅法遍弘大江南北,而神秀一支最大,范围最广,
且在京师腹地,影响极大。
在700年,武则天迎神秀禅师入京,亲加跪拜之礼。
而那时六祖惠能还不曾闻名。

因以上种种,摆在神秀禅师面前一个问题:
他领的这些学禅的修行者,是不是正宗嫡传禅宗?
这并非单纯是不是“六祖”的个人名利问题,
而是众生慧命,与禅宗内部是否分裂的问题。
当武则天要请神秀禅师为国师时,
神秀禅师却说:
“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
(也就是说,自己非正宗传人。)
这是六祖惠能的名字第一次传到统治者耳中,
这样就为南顿的禅法后来一统中国,
奠定了外相上的理论基础。
就凭这份心量,神秀禅师堪称“六祖” 也不为过。

师(六祖)谓众曰: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
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
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
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
“南能北秀”,惠能得到了神秀禅师的认可与敬仰。)

7 則留言:

  1. 🌈好友⛅・゚☀我的早晨☕你的午安好☁*`☼
    ╔═════ღೋ*ഐ°❉═════╗
    ✬█▄█.█▀█.█▀█.█▀█.█▄█🐥。・゚🐓
    ☆█▀█.█▀█.█▀▀.█▀▀.─█_🐣¸🐤🐔
    ╚════•♪♫¨★2Ѽ17♩♬✾══════╝

    回覆刪除
  2. 大夫, 日誌又貼大師, 不是有意出家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刪除
    2. 曰塵世, 自然有塵埃,怎會無一物﹖

      刪除
    3. 神秀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