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日本國

日本國
日本国 日語
國歌:君之代
君が代
選單
0:00
日本政府紋章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辦公室及行政機關紋章
  • 桐紋(五七桐きりもん
深綠色為日本國實際控制區域,淺綠色為宣稱擁有主權但未實際控制的區域。
深綠色為日本國實際控制區域,淺綠色為宣稱擁有主權但未實際控制的區域。
首都
及最大城市
東京都事實上
35°41′N 139°46′E
官方語言日本語
認可的地方語言
國家語言日本語
族群(2011[3]
政府單一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 天皇
明仁
• 皇太子
德仁親王
安倍晉三
• 副總理
麻生太郎
• 眾議院議長
大島理森
• 參議院議長
伊達忠一
大谷直人
立法機構國會
• 上議院
參議院
• 下議院
眾議院
現役軍人227,339(2016年)
形成歷史
前660年2月11日
• 明治憲法生效
大日本帝國成立
1890年11月29日
• 和平憲法生效
現代日本國成立
1947年5月3日
• 舊金山和約生效
盟軍結束佔領
1952年4月28日
面積
• 總計
377,962 km2
• 水域率
0.8 %
人口
• 2018年估計
126,490,000 人
(統計至2018年5月)
• 2014年普查
127,082,819
• 密度
340.7/km2
GDPPPP2018年估計
• 總計
5.619萬億美元第4名
• 人均
44,426美元(第28名
GDP(國際匯率)2018年估計
• 總計
5.167萬億美元(第3名
• 人均
40,849美元(第23名
吉尼係數0.379(2011年)
 · 第74名
人類發展指數 0.909(2017年)
極高 · 第19名
貨幣日圓(¥)(JPY
時區UTC+9日本標準時間
日期格式
  • YYYY年M月D日
  • 平成YY年M月D日
    (公元減1988)
• 曆法
公曆和曆
行駛方位靠左行駛
電話區號+81
網際網路頂級域.jp
  1. 雖然日本沒有法定的官方語言,
  2. 但是各種法律與政府文書均使用日語

日本國(日語:日本国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
通稱日本,是位於東亞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
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
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
國土全境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緣海
西鄰朝鮮半島俄屬遠東東北接千島群島
西南面臺灣中國東部
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
當中逾3,500萬人居住於首都東京及周邊數構成的首都圈
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君主天皇為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
以及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管。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
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
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權體制。
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數個幕府
軍事強人政權實際統治,
期間包括了政治紛亂的南北朝戰國時代。
17世紀起江戶幕府頒布鎖國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
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
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政治實權
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維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
北海道正式納為領土;
而自19世紀末起,日本首先併吞琉球
之後將臺灣朝鮮庫頁島等地納為殖民地
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的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
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之一,
並於1937年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1941年擴大戰場至西太平洋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但最終於1945年在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後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敗後盟軍主導下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
天皇地位虛位化,同時依據新憲法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
僅維持防禦性的武裝力量
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
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
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
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4大出口國和進口國。
2018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40,800美元
人均國民收入則在44,400美元左右,
人類發展指數亦在最高群組行列。
日語中「日本」一詞有多種讀法,一般讀作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にっぽん Nippon ?」或「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にほん Nihon ?」,
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並無規定其標準讀音,
因此兩種讀法並存。
日本國名的意思為「朝陽升起的地方」,
在《萬葉集》及《源氏物語》中都有出現;
後來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此名詞的發音由訓讀改為今日的音讀
而由於日本國土地處中國東面的海洋上,
故此中文使用上又稱其為「東瀛」或「東洋」,
中國古籍亦以「扶桑」代稱。
根據《舊唐書·東夷伝》《新唐書·日本傳》的記載:
咸亨元年(670年),日本遣使入唐
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經承認後,
『続日本紀』記述西元702年(大寶2年)定名稱為日本。

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
今日的考古學證據則表明,古代的日本除了原住民外
其他是由東南亞東北亞遷徙而來的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
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
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
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
伴隨著從東亞遷入日本的渡來人
日本在彌生時代初期出現陶器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
同時一些如奴國等的小國也開始與中國發展外交關係。

在《日本書紀》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
並建立日本國・倭朝廷
現今日本的建國紀念日即依此而定為2月11日
日本(倭朝廷)一直透過朝鮮半島的諸國
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
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
在592年暗殺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
聖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
聖徳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階,並頒布憲法十七條,
嘗試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
聖徳太子過世後,蘇我氏長期掌權。
645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暗殺蘇我入鹿

掌握政權,是為「乙巳之變」。
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
仿效中國唐朝政治制度,嘗試建立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
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
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
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奈良時代後期,政局動蕩,律令制鬆弛。
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在的京都),
此後到1192年成立鎌倉幕府的這段期間是為平安時代
日語假名以及國風文化在此時代成形。
記錄居住在京都及畿內的1182個氏族,
其中「漢」為163氏,「百濟」為104氏,
「高句麗」為41氏,「新羅」為9氏,「任那」為9氏。
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
和以西國為勢力範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武家勢力,
1159年,發生平治之亂,源氏實力雖遭遇很大削弱,
但在東國仍擁有強大實力,國家內部因為割據有源平二氏
奧州藤原氏等勢力,
加上各界不滿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
專橫擅政而內戰頻仍。
經過長期的源平合戰,平氏被趕出京都,
將朝廷遷往福原京,於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

1192年,武家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
建立鎌倉幕府,並展開幕府統治,
開始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
源賴朝過世後,其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開始操縱、
暗殺或廢立之後的繼位者,
幕府大權旁落執權的北條氏得宗家之手。
承久之亂後,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於全盛。
1232年(貞永元年),
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又稱《貞永式目》)。
該法典最初僅適用於武家內部,後來適用於全國。
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
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
無法恩賞抗元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
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
地方武士和農民積極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
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
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鎌倉
北條氏控制的鎌倉幕府滅亡。
後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後,並沒有滿足武士階層的期望。
大軍閥足利尊氏成為所有武士的代表,於1336年攻陷京都,
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把持著日本皇室三神器
逃到吉野山中,堅持自己才是正統,
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建立室町幕府,於是出現京都(北朝)
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
南北朝的征戰持續將近60年,
1392年,足利義滿逼南朝的後龜山天皇讓位,
由室町幕府擁立的北朝後小松天皇成為天皇,
也終止長達57年的南北朝時期。
1401年,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
為了經濟利益和抗衡天皇而向明朝朝貢,
明廷遂封其為「日本國王」,但幕府於7年後與明朝斷交。
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
取得關原之戰的勝利,基本上獲得全國軍、政上的優勢。
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滅豐臣氏的勢力,
實現了日本的統一,江戶幕府也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
江戶幕府實行日本獨特的封建體制「幕藩制」,
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及穢多、非人等賤民
基本上階級間的流動受到限制。
在幕藩制之下,各藩領國在經濟上
依賴中央政府的市場進行交易,
幕府憑藉經濟上優勢確保其統治權;
但隨著後期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
藩際貿易大大減少各領國對中央的依附性,
各藩表現出明顯的獨立傾向,瓦解了幕藩體制的政治基礎。
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漂流到鹿兒島種子島
時日本正值戰國紛擾,葡萄牙人將歐式火槍傳入日本,
基督教也在這時進入日本。
然而,傳教活動與發達的貿易逐漸威脅到江戶幕府的統治,
於是幕府在1641年把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
奉行保護主義(鎖國),
這段期間日本只容許荷蘭和中國的商人來日貿易。
在奉行保護主義的200多年間,
荷蘭商人通過與日經商傳入蘭學
蘭學因而在日本生根發芽。
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黑船艦隊
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迫使日本開港通商,
才一改日本的貿易保護主義作風。
江戶幕府末年暴動頻繁,幕藩體制搖搖欲墜,
在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
帶領下,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正式開展。
1867年末代江戶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迫於情勢主動大政奉還
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正式成立江戶時代結束。
889年,新政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
(又稱《明治憲法》),
1890年舉行了第一次帝國議會
在整頓內政的同時,日本也積極對外擴張版圖。
1867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對日本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地方政治上廢藩置縣,廢除大名制度。
然而大量士族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失業,
造成極大社會問題,並引發1877年的西南戰爭
為安撫士族情緒,遂有出兵臺灣之議。
1871年10月,一艘琉球國船隻於颱風後漂流至臺灣東南部,
其中54名登島乘客被原住民出草殺害,史稱八瑤灣事件
由於當時琉球國同時向清朝和日本朝貢,
而清廷表示將事件交由日本處理,
日本因而在1874年5月攻打臺灣南部排灣族部落,
是為「牡丹社事件」。
在駐華英國公使調停下,中日兩國簽訂《北京專約》,
後來日本政府將條文中的「琉球人
詮釋為「日本國屬民」,
1879年以此為由吞併了琉球,琉球王國滅亡。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中日按《天津條約
同時出兵朝鮮半島,起義平息後日本要求繼續駐兵被拒,
其後扣留高宗李熙,命大院君李昰應主國事,
後日本稱發現李昰應曾要求東學黨與清軍一起驅逐日軍,
於是不宣而戰,突襲駐守於朝鮮的大清海軍。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互相宣戰,
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1895年2月,清軍潰敗,
清廷被迫派李鴻章代表清廷向日本求和,
並以戰敗國身分在日本威逼下簽訂了《馬關條約》,
日本在此條約中獲得了臺灣澎湖群島
以及二兩白銀的巨額賠款。
單獨出兵佔據中國東北,但各國與清廷議和後
俄國拒不撤兵,遂與日本交惡,
最終在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日本獲勝,
取得庫頁島(日本稱樺太)北緯50度以南的部分。
1910年與大韓帝國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
1910年日本大韓帝國入版圖,是為日韓合併
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向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
以獲得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殖民地。
1914年9月,日本向德國宣戰,發動青島戰役
11月攻佔青島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日本富強,
日本進入短暫的「大正民主」時期。
1918年,米價急漲,日本農村爆發米騒動事件,
並演變成武裝衝突,參與者逾二百萬人;
事後警方逮捕超過二萬五千人,
其中八千二百人被判各項刑罰:輕則罰款,重則處死;
此事亦使寺內內閣下台。
由於當時日本內地的大米供不應求,
因而增加生產朝鮮和臺灣的大米,
並進口更多的外地屬地)大米至內地,
以解內地缺米之憂;朝鮮和臺灣對內供米減少,
朝鮮農民祇能從滿洲進口雜糧充飢。
翌年,臺灣總督府宣布,
開始臺灣日治時期極重要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
於1930年竣工。
1923年9月,日本關東大地震,死亡人數達十三萬人,
日本經濟遭遇重創;
1927年4月,由於日本政府救濟臺灣銀行失敗,
陷全國金融於險地,史稱「昭和金融恐慌」;
1930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日本未能倖免。
在此期間,濱口犬養岡田內閣為挽救經濟,
主張削減軍費,使軍部和右翼組織不滿,
三人亦先後被暗殺。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
再於1932年,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
1936年2月26日,發生了二二六事件廣田弘毅組閣、
東條英機為軍部當權派閥領袖,
建立以天皇及軍部統制派為本的法西斯體制。
1937年7月7日,日軍策動盧溝橋事變,正式入侵中國,
引發第二次中日戰爭。戰時日軍佔領華東平原,
包括首都南京,並試圖以南京大屠殺逼中國軍民屈服,
估計被殺人數約三十萬人,蔣中正率領的國民革命軍
祇能退守中國西南一帶。
但其後戰情僵持不下,令日軍陷入消耗戰;曠日持久,
消耗日軍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加上歐美對日本禁運
石油鋼鐵等,不得運往日本。
因此軍方孤注一擲,發動「大東亞戰爭」,
向南亞繼續擴張,史稱太平洋戰爭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夏威夷的美軍基地珍珠港
並正式向美國英國荷蘭宣戰,
同時開始進軍東南亞等太平洋地區。
日軍起初連戰皆捷,然而大日本帝國海軍
中途島戰役大敗,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
1938年以來,日軍以「掃蕩」、「三光作戰」,
試圖穩定中國的日佔區,但仍無法扭轉整體局勢。
戰爭後期,美國海軍陸戰隊接連攻下硫磺島沖繩島
美軍B-29轟炸機隨即密集轟炸日本本土,許多城市遇襲,
市民傷亡慘重、工業設施盡毀,
重創日本的飛機工廠和機場。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依次在廣島市長崎市
投下兩枚原子彈

同時8月8日蘇聯亦於對日本宣戰,佔領日屬滿洲

8月15日,昭和天皇電台廣播宣布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接受波茨坦宣言
並將領土範圍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
四國以及其他指定島嶼,約占1920年日本國土面積的54%。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從1945年9月2日戰敗到1952年4月28日
舊金山和約》生效期間,日本被盟軍軍事佔領
由美軍為首的駐日盟軍司令部(GHQ)統治,
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
日本除了失去所有屬地,也暫時被迫移交小笠原諸島
琉球(原沖繩縣)予美國軍政管理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對日本的政策開始改變,
包括單方面和日本議和並放棄戰勝國對日索賠的權利,
允許日本設定自衛隊,同時向日本訂購大量軍火
及軍需產品,帶動日本戰後軍工產業的發展。
美國亦在經濟、政治方面對日本提供援助,
使其成為第一島鏈的一部分,遏制共產主義,
由此而生的「特需繁榮」讓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
並在隨後十年分別出現神武景氣岩戶景氣
多次經濟發展高潮。
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聯合國
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帶來奧林匹克景氣
同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國民生產總值在其後4年超越英、法,德,
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式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
1972年,美國將琉球的行政權、施政權交還給日本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增長每年僅4%,
低於六十年代初的9%,日本高速經濟成長時期宣告結束,
但日本在世界經濟體中仍排第二位。
至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
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
國債赤字龐大,
加上1995年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
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
1990年代日本的人均國內總生產值(生產性)
爲歷史上的高位。
戰後的日本自1955年起長期由自民黨執政,
因而出現「55年體制」,
直至1993年由於部份自民黨黨員退黨,
導致自民黨在該年國會眾議院選舉過後
短暫失去組閣權約10個月,然而短短一年後
自民黨與社會黨聯手,藉社會黨村山富市內閣的組建
重返執政地位。
進入21世紀初期,日本經濟透過往新興市場出口
出現小波段復甦的伊邪那美景氣
但是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
索尼豐田等指標性大企業紛紛出現巨大虧損。
2009年,執政自民黨第45屆
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中慘敗,再次下台,
更首次失去共計長達54年眾議院第一大黨的地位。
僅僅三年後,由於民主黨施政失當
和在東日本大震災中救災不力,內閣總理大臣更換頻繁,
加上福島核災使日本的經濟再次陷入困境,
造就自民黨再次上台的機會。
2012年12月,自民黨取得壓制性勝利,
黨總裁安倍晉三在上台後倡議修改憲法,
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以允許自衛隊
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行動,
同時將自衛隊的目標改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
透過自主制定的新憲法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主權國家
然而由於新憲法的部分字眼具爭議性,
引發部分亞洲鄰國不安,其推出的秘密保護法案
在社會上亦引起一些疑慮。
安倍晉三推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包括推動日圓貶值
實行量化寬鬆等,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縱使當中調高消費稅的措施
可能會令部分國民的薪資追不上物價升幅,
但由於日圓兌美元貶值,帶動日本產業出口量
和國內消費需求攀升,
使日本能夠擺脫長達15年之久的通縮陰影,
亦令失業率創6年新低,日經平均指數升至近六年高位。
日本是位於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
組成。其中北海道九州本州四國四大島的面積
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
日本通常被歸劃於東亞東北亞的範疇,北與俄羅斯
西與北韓南韓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與臺灣
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
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
國土面積75%屬山地丘陵地帶,因此森林覆蓋率高,
但卻不適合農耕,耕無線積僅佔日本國土的11.1%。
也因此日本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
日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37位。
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總長3,800公里,
澳洲馬達加斯加美國相近。
日本列島按照地質構造可分為東日本西日本兩大區域,
其界線為位於本州中部,新潟縣糸魚川市
日本列島附近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

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

日本列島還處在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地震帶之上,
故日本為一個經常發生地震
但同時也擁有許多火山溫泉的國家。
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
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統計,
世界全部芮氏規模6.0以上的地震中,
超過20%都發生在日本;而日本發生的地震,
釋放的地震能量就占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10%。
由於日本面積狹小多山,河流普遍長度不長但落差較大。
日本的河流在梅雨和颱風季節容易形成洪水,
日本政府因而修築了大量的堤壩水庫用於防洪,
同時實行水力發電
日本最長的河川是發源於長野縣
並在新潟縣注入日本海信濃川,總長367公里;
而第二長的利根川也是日本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
日本最大的湖泊是位於滋賀縣琵琶湖
面積670.25平方公里。

日本地處溫帶,一年四季溫差很大。

海洋性氣候日本國土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
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
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可分為六個氣候區:
  •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
  • 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
  • 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 中央高地式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
  • 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
  • 和九州大部分地區。
  • 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颱風多,冬季的降雪較少。

  •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
  • 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
  • 不時遭受熱浪侵襲。

  • 南西諸島式氣候:範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且常受颱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
主要包括日本海側地區的冬季降
沖繩5至7月連綿不斷的颱風
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颱風
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攝氏41度,
於2013年8月12日在高知縣四萬十市測得;
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攝氏-41.2度,
於2016年1月25日在北海道上川町測得。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四季分明,也是一個多山國家。
因為日本是島嶼國家,四面環海,
來自外部新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
離島地區更形成了獨自的生態系統,
自古就建立了比日本本土更加孤立的生態系統,
小笠原群島更有「東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稱。
伴隨明治時代以後外來物種的進入,生態系統發生變化,
日本的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影響,本地物種如朱䴉
日本狼都在20世紀滅絕,
但日本各地仍保留著大量珍貴的生態系統,如知床
白神山地、小笠原群島和屋久島
在環境保護,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面臨大規模公害的國家,
並在1960年代後期開始積極立法減排,
至21世紀全國主要大氣污染物全部達到環境標準。
由於高度經濟成長期以後日本飲食文化的變化
及海外農產品的輸入,日本的農林水產業在20世紀開始
出現農田與人工林的閒置,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
自1970年代以來,相較於其他國家森林面積的持續萎縮,
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二上下。
2012年,日本的森林面積達253,203平方千米
由於日本列島位處數個板塊的的交界
環太平洋火山帶之上,火山活動十分活躍,
日本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地震海嘯等災難。
20世紀以來,在日本造成重大損失的大地震
有1923年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的關東大地震
和2011年引發海嘯和福島核事故東北地方太平洋地震
在沿海地區,地震後引發海嘯常帶來遠超過地震的影響,
英語中的海嘯一詞就是來自於日語中的「津波」
津波つなみ Tsunami ?)。
除了地震和海嘯之外,火山亦經常在日本引發災害。
近年日本較為活躍的火山有有珠山淺間山三宅島
阿蘇山櫻島等。
日本其他的主要自然災害還有山體滑坡泥石流洪災
風災和雪災等。

日本政府在1947年根據《地方自治法
全國分成47個一級行政區,稱為「都道府縣」,
分別為一、一、二府、四十三
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
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
截止到2013年4月1日,日本全國共有20個政令指定都市、
42個中核市和40個特例市。
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
此外還有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
根據地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
日本自1888年起逐步實行市町村合併政策,
町村數目大量減少。
踏入21世紀,為增進地方分權,
政府開始檢討廢除都道府縣,改實行道州制的必要性,
1968年,日本自治省匯入了地方公共團體編號制度,
目前全日本的都道府縣與各市町村均有自己的編號,
編號與ISO 3166-2:JP符合。

日本沒有法定首都,其行政中心位於東京都

截至2012年,東京都區部

(又稱為「東京23區」,即口語所稱的東京市區)

人口中約有900萬,全東京都的人口約有1323萬人。

以東京都為中心,包括神奈川縣、埼玉縣、

千葉縣的首都圏人口約為3670萬人,

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

日本的皇居國會議事堂、內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

各國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証券公司、

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大都集中在東京。

目前在東京都區部內和東京周邊衛星郊縣

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亦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

密度最高的郊區購物商圈及高效完善的城市軌道系統。

東京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城市。


如果將東京都區部視為一個都市的話,
日本共有12個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城市,
其中除了川崎市之外,其他都是都道府縣廳的所在地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家,日本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
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
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一樣,
天皇在日本只有國家元首名義,並無政治實權,
只能進行禮儀性的事務,例如,簽署法律和行政命令,
日本政府的行政機關是指《國家行政組織法》
以及《內閣府設定法》中規定的內閣府、省及其外局,
並以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1府12省廳」。
2001年實施的「中央省廳再編」
機構改革以大部門體制為重點,
按照職能優化的原則將原本的1府22省廳精簡成為內閣府
環境省防衛省警察廳的「1府12省廳」體制。
經過改革的日本行政機關核心機構數量
屬主要已開發國家中最少。
日本古代的法律體制深受中國的中華法系影響,
江戶時代制定的國家最高法律《公事方御定書
就是建基於其基礎之上。 
然而自18世紀末期,日本大部份的法律
則是在歐洲法系的基礎上編寫,
例如明治政府在1896年
通過的民事法則參考了《德國民法典》,
此法律至今依然是日本民事法律的骨幹。
日本最高的法院是最高裁判所,下分三個不同等級的法院。
日本的主要法律被統稱為《六法》。
日本現行的憲法是於1947年5月3日
由當時佔領日本的美軍草擬,
經過日本國會的審議後再由天皇頒行。
日本國憲法最重要的三大原則是主權在民、
基本人權的尊重以及和平主義,
日本政治以這三大原則及其中最基本的、
對個人尊嚴的尊重運行。
日本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
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則由內閣
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分別處理。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
日本實行兩院制,眾議院有480席,參議院有242席,
由18歲或以上的國民投票選出。
眾議院議員任期為四年,
但由於眾議院可以在任期結束之前中途解散,
所以實質上眾議院議員任期平均只有兩年多
參議院議員任期為6年,每3年改選一半,不能中途解散 
1955年起,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
只在1993年至1994年及2009年至2012年成為在野黨
其中1994年至1996年自民黨是作為聯合政權其中一黨,
擁立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市擔任總理大臣首相),
996年初開始才重新掌握組閣權。
2009年,時任首相麻生太郎宣布提前舉行眾議院選舉,
結果自民黨大敗,民主黨(今民進黨)大勝。
然而,由於民主黨在執政後遲遲未能兌現競選承諾,
因此在執政僅僅三年多後的大選即慘敗下台,
自民黨再次成為執政黨,
黨總裁安倍晉三取代落敗的民主黨總裁野田佳彥
成為內閣總理大臣(即首相)。
雖然所有總理大臣均需由天皇任命,
但是憲法已經規定無論任何人在選舉中勝出,
天皇都必須予以任命。
目前日本執政聯盟由自民黨公明黨組成,
主要在野黨包括民進黨日本維新會眾人之黨
日本現代在國際上最親密的盟友為美國
雙方在1960年簽署《美日安保條約》並生效至今。
由於日本扼東北亞通往太平洋的門戶,
冷戰時期是美國抵禦共產主義於亞洲擴張的前線,
即「島鏈」。
日本亦同時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據點,
美軍在日本設有多處軍事基地
日本在美國的東亞外交策略中也有一定影響力。
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
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爭取與之相等的角色。
自1956年來,日本累計擔任了16年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日本亦曾聯同德國巴西印度組成四國聯盟
聯合國提交改革安全理事會建議,
其中包括允許四國加入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但由於受到中國和南韓的反對而未能成功。
日本是八大工業國組織APEC成員,
同時也是東協東協十加三論壇的參與國。
縱然日本的捕鯨活動偶爾令日本成為國際組織的批評對象,
但日本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基本上和諧,
並分別在2007年和2008年與澳洲印度簽訂安保條約。
由於日本和中國以及韓國對歷史和領土等認知的分歧,
故至今跟兩國的關係仍較其他國家相對緊張。
首爾日本駐韓大使館經常有示威者要
求日本政府對韓國慰安婦問題作出賠償和道歉,
中國民間也經常發生反日示威和抵制日貨運動
日本目前與中俄韓三國存在領土糾紛的問題,
包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爭議的東海油氣田
台海兩岸政府之間

日本當今的國家防衛組織為自衛隊,成立於1954年7月1日,
目的是維持日本的自我防衛能力。
1945年,日本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主導下
制定了日本國憲法,當中的第九條
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
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來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被視為世界上最能落實和平主義的憲法。
因此,自衛隊在名義上不是軍事組織
但在實際上的功能等同其他國家軍隊
三大分支,由防衛省統籌管轄。
韓戰爆發後,日本政府在1950年成立警察預備隊本部,
並在其後更名為防衛廳。
防衛廳是根據日本《內閣府設定法》第49條第3項
以及《防衛廳設定法》第2條的內容而設定的機關,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管轄範圍之下設定的內閣府外局
隨著《防衛廳設定法》的修改,
防衛廳在2007年升格為防衛省
從內閣府獨立成為日本中央一級單位,
升格爲與11個平級的單位,防衛廳長官晉升後的防衛大臣
在制定政策和申請預算等方面享有更大的權限和獨立性,
但總理大臣仍為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
並保留著對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監督權
和頒布「防衛出動命令」權力。 
另外,原本定義為「附屬任務」的國際緊急救援協助事務、
聯合國維和事務以及
根據《周邊事態法》的後方支援等事宜,
不用再以個案的方式經國會兩院審議通過。
日本自衛隊的人數受到法律約束,現行編制為22.4萬人,
編制常保持不整狀態,軍事人員中亦包括大量軍校士官
以及軍校教師職工,以及4.3萬名具培訓新兵能力的幹部。
2010年,日本政府發表《防衛計劃大綱》,
決定將陸上自衛隊的坦克數量削減到400輛,
但為了對應巨大地震等大規模災害,
陸上自衛隊的人數則保持不變。
自衛隊在踏入21世紀後開始進行海外軍事任務,
除了參與了2002年阿富汗戰爭後的維和任務外,
也曾於2004年至2009年間
協助支援美伊戰爭後的基礎設施重建工程。
2009年3月,海上自衛隊首次向索馬利亞海域
派遣了兩艘護衛艦打擊海盜,並在其後數月
分別組成了三批艦隊互相接替。
航空自衛隊於2009年向索馬利亞海域
派遣兩批P-3C巡邏機部隊,為打擊海盜進行預警監視。
自民黨在2012年上台後倡議修改憲法,
將自衛隊的目標設定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
同時提出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允許自衛隊
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行動
以及保護在公海上與日本共同聯合行動的船艦艇。
但修憲的內容具有爭議性,因此在社會上亦引起一些疑慮。
日本於2014年的國防預算總額為4.8928兆日圓,
較去年增長2.9%,但因日圓美元大幅貶值
換算為美元後數值實際與去年同比下降近10%。
由於日本的軍購均依賴美國進口,
預算中增加的款項將用在於彌補因日圓貶值
而上升的進口武器裝備價格的費用、
恢復東日本大震災減薪措施結束後的薪資增長
1976年,時任首相三木武夫訂立了防衛開支
不得超過國民生產總值1%的限制,
至今只曾於1986年超過限制,
而在1980年代末經濟爆破後,
自衛隊預算撥備在10多年間並無增加,
故扣除通脹後實質是減少。
日本軍事支出目前仍維持在GDP總值的1%,
比例約為全球第134名,總支出位居美國俄羅斯德國
英國法國中國之後,為全球第7位。
日本的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但在戰後快速復興。
日本經濟自1960年代開始了持續長達30年的高度增長,
被譽為「日本戰後經濟奇蹟」,
目前絕大多數世界知名的日本跨國企業都誕生於這一時期。
而從1990年代開始,由於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
以及證券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
日本經濟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
泡沫經濟崩潰,而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沒有成效,
被稱作「失去的十年」。
2002年2月以來日本經濟的景氣景象一直擴大,
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
被稱作「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其科研能力、
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在世界位居前茅,
同時也是當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品質
日本GDP總量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
自1968年至2009年,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
2010年被中國超過,GDP總量退居世界第3位。
2015年日本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4.124兆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478美元,
在世界195個國家中排第24名,是全球國際最富裕
經濟最發達與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海外淨資產達到296.3兆日圓。
日本經濟的特點包括製造商供應商經銷商的緊密結合、
強大的企業聯盟和對於僱員採用年功序列制
終身僱用制等。

產業結構


日本的第三產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
保險業及商業服務業對GDP貢獻最大,
佔全國GDP逾70%。
東京不僅是國內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
更是世界上最大工商城市
和全世界生產總值名列第一的城市,
同時也是世界頂級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
服務業是日本第三產業的核心,佔日本GDP逾70%;
日本2011年服務貿易出口佔世界出口3.4%,排名全球第七。
至2016年,日本有219家公司名列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
佔總數10.95%,東京電力NTT三菱UFJ瑞穗野村
7&I日本航空均是世界規模數一數二的公司。
日本三菱是僅次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超級企業財閥,
2013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上榜的62家日本企業當中,
就有5家屬三菱旗下。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為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
2013年時點的總資產達230兆日圓,
旗下的三菱UFJ也是日本以至亞洲以資產計最大的銀行,
郵貯銀行則是世界上存款總額最龐大的金融機構。
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全球最大的海外貸款業者,
也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日本的旅遊產業也非常發達,
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報告指日本在2013年以24%的成長率
成為世界旅遊成長最快速地點,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旅遊業競爭力報告2015》也指出,
日本旅遊競爭力在全球141個經濟體中排行第9,
位居亞洲第一。
同時,由於日本國內的服務和產品種類繁多,競爭激烈,
因此日本的廣告業亦非常興盛,
也造就了行業龍頭電通成為全球市佔率第五、
淨收入第一的巨型廣告公司。
是日本文化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
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日本製作的動畫節目佔全球播放的60%,
因此日本享有「世界動漫王國」的美譽。
1950年代以後,漫畫逐漸成為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
2006年日本漫畫業績達到4810億日圓
而日本動畫2011年的海外業績亦達到177億日圓。
秋葉原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動漫及電器集散地點。
日本的航空運輸業也相當發達,
東京的羽田機場成田機場的客貨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列,
其中羽田機場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排前4名,
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在2013年機場服務品質排名中,羽田機場位列世界第二,
航班晚點率全球最低,而且是全球衛生情況最佳的機場。
日本的四大航空公司 :

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國際航空
SKY(天馬航空)為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標誌。

由於日本99.7%的原材料和商品均依賴海運進出口,
水路交通一直被重視而且十分便利。
日本全國一共有1020個各式的港口,
當中屬於指定重要港灣的超級中樞港灣包括了
「京濱港」(東京港橫濱港)、
「名四港」(名古屋港四日市港
以及「阪神港」(大阪港神戶港)。
日本的主要工業範圍包括鋼鐵、汽車、造船、電子電器、
化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
當中汽車工業佔日本製造業總產值16%,
其產業鏈延伸到製造銷售、維修保養、材料等廣闊領域,
與汽車工業相關的從業人員也佔了全國就業人數的10%,
為日本國民提供了巨大就業機會,
因而被稱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也使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此外,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
全球70%以上碳纖維產量均源自日本公司。
日本的核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法國
日本的電子機械市場在基本上是由日立松下索尼
九大製造商瓜分,以電子電器產業和汽車工業
為代表的製造業高速發展。
汽車工業方面,日本汽車的生產量位全球第三,
僅次於美國中國,以豐田馬自達本田日產
公司的產品暢銷全球。
由於電子機械包括了洗衣機、電冰箱、燈光裝置
以及個人電腦等多個範疇,
總生產額超過了日本整個機械工業的10%,
因此也被視為汽車工業以外的第二個支柱產業。

日本的農業實行小型機械化,單位耕地產量世界第一。
日本的稻米主要在日本海沿岸地區和東北地方生產,
自給有餘,而在越光米富士蘋果等農產品均聞名於世界。
日本政府的農業政策除了會確保國內糧食穩定供應外,
也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民收入穩定。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漁業資源生產國,
捕魚技術和捕魚量居世界前列。
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以上,
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但是由於林業主要著重於保護生態環境,
因此工業上使用的木材基本使用進口資源,
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上填海造陸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約有0.5%的國土面積來自填海。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

日本在1950年代確立了貿易立國方針,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

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內和國際條件。

此後,日本的對外貿易迅猛增長,主要貿易物件為中國

美國澳洲南韓香港台灣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

日本主要出口的商品包括汽車半導體鋼鐵塑膠

化工產品等,而主要進口的產品則是化石能源機械

影音產品和紡織品等。目前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

日本的交通以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為主,

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技術水平和運輸量均居世界前列。


儘管國土狹小,日本的道路總長度居世界第五位,
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長度居世界前列。
日本的高速公路收費和徵稅都較其他國家高,
但同時亦在公路維修和保養方面投放不少資源,
節能方面也屬世界領先。
日本在2012年的鐵路運量達230.4億人次,
為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網。
東京是日本的海陸空交通總樞紐,
同時擁有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密集
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通勤鐵路系統,
東京地鐵則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上地下街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鐵路密度亦處世界領先水平,
且客運路線基本實現電氣化
1964年開通的新幹線是世界最早的高速鐵路,
其中最悠久的東海道新幹線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鐵道,
全長515.4公里。連接本州北海道青函隧道
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全長3911米的明石海峽大橋則是世界上最長的吊橋

日本擁有1,020個港口,數量雄居世界前列,
為世界海運大國。為增加在國際海運市場的競爭力,
目前日本政府將國內6大商港劃為3個「超級中樞港灣」,
分別為「京濱港」(東京港橫濱港)、
「名四港」(名古屋港四日市港)、
以及「阪神港」(大阪港神戶港),
以協同作戰的方式應對周邊國家港口崛起的挑戰。
日本的基礎建設完善,特別是交通建設上。

日本在全球百大創新力科研企業中佔28個席,僅次於美國
日本全國有約70萬的科研人員,
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
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
工業用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金屬
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
或醫學獎各有11人、7人、4人獲獎,
自然科學三大獎(22人)人數為亞洲第一。
此外,日本獲得其他國際科學大獎的人數,是亞洲第一。
其包括沃爾夫獎(科學類8人)、富蘭克林獎章(12人)、
拉斯克獎(7日本實行小學校6年、中學校3年的義務教育,
大部分學生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後還會繼續進入高等學校
2010年高等學校就學率為98%,位列全球第一,
大學就學率也高達45.5%。
日本的識字率亦為全球之冠,達到99%。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陸續開始普及6年小學
3年中學的9年制義務教育。
70年代,高中教育普及化,直到20世紀末,
大學教育也開始逐步普及。
21世紀,日本將教育大眾化逐步邁向重點發展研究生教育,
目標是要把研究生的人數從20世紀末的10萬翻增加至20萬。
國民終身教育也是21世紀日本教育的新亮點,公民館
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教育文化體系已經遍布日本全國。
截至2006年,日本有青少年活動中心1,320個,
公民館17,143個,博物館1,196個和公共圖書館2,97個。)、

蓋爾德納國際獎(13人)、羅伯·柯霍日本最早的典籍,
古事記日本書紀等都是採用漢字書寫,
直到平安時代才出現日本特有的仿漢字草書
和部首的假名文字。
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是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織入近八百首和歌抒情、狀物,使歌與文融為一體,
行文典雅,被譽為日本物語文學的高峰之作。
和歌是日本特有、以假名寫作的一種詩歌,通常由5韻、
31個假名組成,形式短小、精煉,意蘊含蓄而悠遠,
追求表現的審美理想和美的境界,
萬葉集》就是日本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
享有「日本詩經」的美譽,詩集共二十卷,
收錄詩歌四千五百餘首。
俳句也是日本獨特的一種文學體裁,
使用簡約的文字抒發豐富情感,並喚起更多的聯想,
有「俳聖」之稱的知名俳人松尾芭蕉所寫的《奧之細道
記載他自江戶城岐阜縣的旅程所見所聞及沿途景色,
被視為日本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
明治以後,日本文學受西方影響,出現夏目漱石森鷗外
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日本繪畫有單色畫和雙色畫之分,
浮世繪是日本畫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

浮世繪江戶時代江戶為中心發展的版畫藝術,
初期的浮世繪多為多色印刷木版畫,
直到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才發展到精緻的多色套印。
江戶末期,日本人對西方世界的興趣上升,
描寫外國人日常生活的浮世繪數量急升。
當時交通和通訊均不發達,
浮世繪還發揮向各個地方傳遞資訊的作用:
歌舞伎演員去世、自然災害、犯罪等社會新聞
都成為浮世繪的創作題材,描繪大名鼎鼎的武士
怪談裏的幽靈妖怪的浮世繪也十分受歡迎。
浮世繪對西方的印象派藝術產生不少影響,
江戶時期的畫作是目前各國收藏者的熱門。
日本漆器工藝在世界享負盛名,漆器的英語別稱「japan
就來自日本的英文國名。
日本漆器的特色是以作為裝飾花紋,
即所謂的「蒔繪」,以金、銀屑嵌貼於漆液中,
乾後推光處理,表現出極盡華貴的金銀色澤,
有時並以螺鈿、銀絲、沈金嵌出花紋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案,
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日本的現代漆器內容豐富多彩,表現手法創新,
融入不少抽象的藝術技法,
也能夠反映日本人精緻細膩的民族特點。
漆器在日本由建築裝飾到家具和餐具都經常使用得到,
其工藝技術也廣泛用於陶瓷液晶電視面板
和電源開關等不同的領域上,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較有名的漆器 :
越前漆器、木曾漆器、輪島塗和鎌倉彫等。

日本傳統的表演藝術有歌舞伎能劇狂言文樂漫才
落語等,當中歌舞伎起源於戰國時代末期,
擁有悠久的歷史,是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內容多關於歷史事件和戀愛關係的道德衝突,
其特色在於演員只有喬扮女裝的男性,在演出時扮演小姐、
姑娘等年輕女性,連聲音、姿態、感情也必須女性化,
是日本最受歡迎的舞台藝術之一,也比能劇更大眾化。

同樣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樂是一種木偶戲
又名「人形淨琉璃」,在1684年發祥於大阪道頓堀
並曾在18世紀掀起熱潮,受歡迎程度一度壓過歌舞伎。
文樂的表演內容是以描寫嚴肅的內心故事為中心
而發展出的長篇戲劇,有些作品需花費一整天上演。
文樂的特別之處在於世界上大部份木偶劇
都會隱藏操縱木偶的人,但在文樂中操縱木偶的人
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在觀眾面前。

三島由紀夫太宰治

以及有「雙村上」之稱的村上春樹村上龍等知名作家。

日本有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分別是川端康成(1968年)大江健三郎(1994年)。

(11人)以及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6人)。

日本工業用料的科技水平屬世界頂尖,
目前日本為全球唯一能製造出第五代單晶的國家,
勞斯萊斯的Trent系列發動機
就是使用了進口自日本的單晶製造,
而且日本的高科技發展也減低了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每工業生產單位產值所使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均為世界最低。
另外,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占了世界一半以上,
比次位的美國多出逾4倍,在工業機器人的製造、
傳動和伺服技術上也屬領先地位。
日本用於軍事技術的研究費用並不高,
但相反地積極推行以民用技術為主的技術發展路線。
在民用為主的技術發展路線之下,
日本的科技研究以服務民生為首要目標,
科技力量主要集中於民間企業的研究開發機構。

太空科技方面,日本東京大學在1955年
發射了日本第一枚小型火箭
隨後日本太空科技在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領導下
開始逐步發展,於1970年成功將大隅號衛星
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繼美國、

蘇聯和英國後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
踏入21世紀,日本太空科技迅速發展,
2007年,日本順利發射繞月探測衛星輝夜姬
成為繼美蘇之後第3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日本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在2010年
小行星25143返回地球,
是首個在月球以外星球著陸並安全歸來的人造太空飛行器,
已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
「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
這些創舉都為日本躋身世界太空強國之列做出了貢獻。

總務省統計局公布,1億2675萬5千人(2017年8月確值)。
雖然大和民族佔日本人口的大多數,
但嚴格意義上日本並非單一民族國家
由於日本在19世紀末以來開始接收移民和多次擴張領土,
目前境內也存在數個少數民族,
當中包括阿伊努族(約3萬人)、朝鮮人(約60萬人)
華人(約70萬人),約160萬琉球人等。

在日本,大部分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通日語
現行的公用語言稱為標準語或共通語,
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
在17世紀前,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當地的語言曾經是日本的標準語言。
但是自從德川幕府統治日本後,
江戶(即現今的東京)的語言便成為日本的標準語。
日本各地也存在不同的方言,
主要可分為東日本方言西日本方言
而兩者中較具代表性的包括 :
近畿方言(關西腔)、東北方言
和混合了琉球語口音和詞彙的沖繩日語等。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語言 :
主要有在琉球群島地區琉球人使用的琉球語
及母語使用者不足100人的阿伊努人語言愛努語
英語是日本國民教育中標準的項目之一,
但因日語音標一定會帶aiueo五個母音音標的特性,
加上日本人通常直接以假名音譯外來詞,
導致日本人在英語發音上面(尤其是rl音)
普遍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準確。
日本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336.8人,
其中又以太平洋沿岸地區與南部地區最為密集。
在日本,除了四國,各地均有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都市。
主要都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平原
10%的日本國土集中了90%的日本人。
全國80%人口居住於城市或大城鎮,
26%以上人口居住在首都圈
49%以上人口集中在大東京、京阪神、中京等三大都會圈,
而東京都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748人。
現在東京城市群(即首都圈)的人口達到3670萬人以上,
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會區,
但在都心地帶也引發了地價昂貴等問題,
東京更是全球最貴的辦公地點之一。
而在農漁村,大量的青年離開本地前往都市,
使這些地區逐漸出現過疏化和老齡化問題。
日本平均壽命位於世界前列,
2016年平均壽命男性80.98歲,女性87.14歲。
厚生勞動省發布資料,截至2017年9月15日
全日本100歲以上的人瑞高達6萬7824人,
較去年增加了2132人。
隨著戰後首波嬰兒潮出生的人口開始退休,
同時越來越多日本年輕人選擇不結婚生育
日本的高齡化少子化問題嚴重,人口持續減少。
人口下降將會影響日本的經濟及社會,
日本即將面臨被扶養人口急劇增加、
勞動力成本提高和福利體系負擔加重的危機。
2017年6月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日本人口數字
較前一年減少33萬786人,持續負成長。
也是世界勞動力缺口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勢,日本政府目前婉拒大規模移民計劃,
僅開放少量臨時移工,日本民眾更反對任何形式長期居留,
僅22%能夠接受移民,而日本的外國出生人口
幾乎也都以鄰近的中國大陸、朝鮮半島移民為主。

神道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
現在大多數日本人心理上並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
但是日本人生活中的許多儀式和活動
都與神道和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婚禮喪禮等。
日本書紀》記述,佛教於552年傳入日本,
其後在聖德太子的積極推廣下在日本迅速傳播開來。
神道教則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
神社是祭神的場所,神道教認為自然界萬物皆為神
目前最多日本人信奉神道教,佛教排第二。
天主教在1549年進入日本,至17世紀初大約有75萬名教徒。
然而後來德川幕府中後期實行禁教政策,
並迫害日本信徒及傳道師
直到19世紀後期,美軍強制日本開放貿易
與外交的黑船來航事件以後,傳教活動才再次興盛於日本,
現在日本經過正式受洗基督宗教教徒不超過總人口的1%,
但因其常佔有較高社會地位,故社會影響力遠大於1%,
其中最大的宗派為日本基督教會(新日基、新日キ)。
伊斯蘭教在20世紀初期從鄂圖曼帝國傳入日本,
目前日本的穆斯林約有12.6萬人,以外籍人士居多,
日籍穆斯林不足一萬。
分別在東京、神戶、名古屋和福岡四地擁有規模清真寺,
其中以東京清真寺最為著名。

日本建築擁有久遠的歷史,
最早在6世紀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
佛教在傳入日本時同時帶入中國的建築技術與風格,
大量興建佛寺宮殿,慢慢發展出屬於日本的獨特風格。
自16世紀起,府邸和城樓取代佛寺成為主要建築活動,
城堡在江戶時代已演變為地方的政治與經濟中心,
各大城市的富有人家也開始興建不同規模與風格的府邸。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引入西方的建築技巧、材料和風格,
建造與傳統風格有極大差別的鋼鐵水泥建築。
二戰前最早的日本建築受到西方影響,材料、功能、結構
和比例之間的關係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戰後,重建的城市與舊有的建築樣貌完全不同,
逐而發展出現代的日本城市建築風格。
1950至1960年代奠定日本建築發展的基調,
日本建築師開始在早期基礎上尋找日本建築文化
與西方建築理念之間重疊的部分,互相替換,
得出的成品既和西方建築融為一體,也有日本自己的特色。
一時期,日本經濟快速成長,許多城市建築(如東京鐵塔
都是在20世紀中後期興建的,
當時是日本建築粗野現代主義建築的最興盛時期,
代表建築包括在1961年落成的東京文化會館
日本建築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日本傳統文化的堅持
以及東西方建築風格之間的平衡是其較為重要的特點。
1991年,具後現代風格的東京都廳舍完工,
掀起日本的摩天大樓風潮,其後東京國際論壇大樓
六本木新城東京晴空塔等地標性建築逐一落成,
標誌著日本建築已走出一條與西方建築體系不同、
充滿本土色彩的風格,正式踏入一個新時代

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始建於1922年,
新通過健康保險法建立了以受僱者爲對象的醫療保險制度,
其後1938年頒布的《國民健康保險法》
則建立了以自營業者、農民爲對象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
1961年,日本政府提出所有國民有義務加入國民健康保險,
從而日本實現了全民醫療保障。
1973年,70歲以上長者開始獲政府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同年也新設了高額治療護理費支付制度
和提高了分娩費和喪葬費。
日本的醫療保險主要分為國民健康保險(地區保險)
和受僱者保險,前者覆蓋普通國民,如農民自僱人士
退休人士等,後者則只覆蓋現職人士。
兩種保險均需要患者負擔一定比例的費用,
但是只要在社會保障指定醫院看病,
受僱者保險將會負擔其診療費80%,
而地區保險也會負擔醫療費的70%、
門診費的70%和退休人員住院費的80%,
病人也可以自己選擇屬意的醫生和醫院。

日本實行小學校6年、中學校3年的義務教育,
大部分學生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後還會繼續進入高等學校
2010年高等學校就學率為98%,位列全球第一,
大學就學率也高達45.5%。
日本的識字率亦為全球之冠,達到99%。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陸續開始普及6年小學
3年中學的9年制義務教育。
70年代,高中教育普及化,
直到20世紀末,大學教育也開始逐步普及。
21世紀開始,日本教育邁向重點發展研究生教育,
目標是要把研究生的人數從20世紀末的10萬翻增加至20萬。
國民終身教育也是21世紀日本教育的新亮點,公民館
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教育文化體系
已經遍布日本全國各地。
2006年,日本有青少年活動中心1,320個,公民館17,143個,
博物館1,196個和公共圖書館2,979個。

日本自古以來即重視各種武術,相撲是日本的傳統運動,
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已有記載,
且有「國技」之稱。
現在日本每年舉行6次大相撲競賽;
相撲運動員被稱為「力士」,其中等級最高者為「橫綱」。
此外柔道空手道劍道弓道也是日本的傳統體育項目,
擁有很高的地位。 
空手道是日本傳統格鬥術結合琉球武術唐手而形成的,
起源於日本武道和其琉球地區的唐手。
唐手是中國武術傳入沖繩地區,
結合當地武術琉球手發展而成的,
而日本本土人又將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鬥技與唐手
相結合,最終形成空手道。
二戰之後通過美軍宣傳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
空手道當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
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 
柔道空手道甚至影響不少外國武術
韓國跆拳道就是來自空手道柔道則影響巴西柔術
明治維新後,西方體育運動透過教育系統進入日本並普及,
其中以棒球最為發達盛行,始於1936年的日本職業棒球聯賽
孕育王貞治長島茂雄鈴木一朗等棒球巨星,
在日本享有「國球」地位。
除了職業棒球之外,由高中生參加的
也頗負盛名,全國超過4000所高中
當中只有獲得各地區冠軍的49所學校能夠突圍而出,
在兩周的比賽中決出冠軍,
因此在甲子園登場代表高中生的「終極榮耀」,
甲子園亦被視為日本體育乃至日本精神的一種象徵。
日本的職業足球聯賽成立於1992年,
平均每年有30萬人次入場觀賽,
而日本也在2002年與南韓共同舉辦韓日世界盃
日本國家足球隊是亞洲實力最強的足球隊之一,
總計贏得4次亞洲盃,並連續6屆殺入世界盃決賽周,
水平與歐洲次級國家看齊;
日本國家女子足球隊也在2011年女足世界盃決賽取得冠軍,
成為首支贏得女足世界冠軍的亞洲球隊。
時至今日,西方的高爾夫球網球滑雪等運動
在日本也頗為流行。

日本是世界第一報業大國,報紙擁有很高的地位,
世界上僅有的兩份日發行量超過一千萬份的報紙
讀賣新聞》與《朝日新聞》皆為日本報紙。
現在日本共有五家全國性報紙,分別是
《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
地方報也有相當實力,其中以《中日新聞》發行量最大。

日本家庭的電視滲透率達99.7%。
由於法令的限制,能夠覆蓋日本全國的電視台
只有公營的日本放送協會(NHK),
而五間最主要的商業媒體則包括
富士電視台,形成公營媒體與民營媒體並存的
「1+5」雙元結構。
五大民營電視台稱為核心局,各核心局在日本全國各地
成立地方電視台,各自實行本地播放與獨立編制。
除了新聞報導和少數特別節目外,
日本大多數電視節目均以「製播分離」的方式
經節目製作公司統一製作節目,
再由核心局透過電視聯播網與地方電視台進行共用播放。
日本是亞洲首個完成電視數位化的國家。
日本大部分地區的電視台已經於2011年7月24日
類比電視格式轉換為數位電視
福島縣的地方電視台亦於2012年3月31日終止類比廣播,
象徵日本正式邁入電視數位化時代。

日本為一島國,地處東亞大陸的東北面,與朝鮮半島
滿洲西伯利亞相隔著日本海,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其文化一直與東亞大陸文化保持著自身獨特性。
日本一方面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同時有自身的特色。
自公元4世紀到9世紀,就有渡來人帶來東亞文化
往後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為日本帶來了漢傳佛教文化,
花道茶道香道都是伴隨著漢傳佛教傳到日本的,
是日本傳統藝術的重要一環,並稱為日本的「雅道」。
隨後到十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
開始發展具有獨自特色的國風文化
京都則成為日本的文化中心。
16世紀中葉,歐陸文化傳到日本,後來因貿易保護政策
和基督教禁令,使歐陸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停滯。
直至十九世紀,日本才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
簽署日美神奈川條約(日美和親條約),
開放了下田及箱館兩港口通商,
歐陸文化在日本才得以重新復興,
後來更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一員。

明治維新時期,實施多項現代化改革,
在掌握當時先進國家的學術及文化的同時,
全國亦在進行大規模工業化都市化,國力大幅攀升。
伴隨著經濟好景,國內文化生態亦有所起色,
有大批傑出的文學作家及藝術家的出現。
大正時期經濟景氣,日本引進了美國不少流行文化,
如音樂、電影等。

1920年代以後,日本法西斯政體確立,
對外來文化實施嚴格的限制。
戰後,同盟國在日本實行民主化
放寬了日本對外來文化的限制,維持了其多元性。
近年來日本的文化邁向國際化,
動漫電子遊戲在海外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日本目前共有17項世界遺產,其中13項是文化遺產、
4項是自然遺產。
日本與英國美國一同被譽為「世界文化大國」。

日本最早的典籍,如古事記日本書紀是採用漢字書寫,
直到平安時代才出現日本特有的仿漢字草書
和部首的假名文字。
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是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織入近八百首和歌抒情、狀物,使歌與文融為一體,
行文典雅,被譽為日本物語文學的高峰之作。
和歌是日本特有、以假名寫作的一種詩歌,
通常由5韻、31個假名組成,形式短小、精煉,
意蘊含蓄而悠遠,追求表現的審美理想和美的境界,
萬葉集》就是日本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
有「日本詩經」美譽,詩集共二十卷,收錄詩歌4500餘首。
俳句也是日本獨特的一種文學體裁,
使用簡約的文字抒發豐富情感,並喚起更多的聯想,
有「俳聖」之稱的知名俳人松尾芭蕉所寫《奧之細道
記載他自江戶城岐阜縣的旅程所見所聞及沿途景色,
被視為日本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
明治以後,日本文學受西方影響,出現夏目漱石森鷗外
以及有「雙村上」之稱的村上春樹村上龍等知名作家。
日本有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分別是川端康成(1968年)和大江健三郎(1994年)。

日本的電視產業開始於1950年,
是世界最早播出電視的國家之一。
日本在1926年就進行了世界首次的電視播出實驗。
在1930年代,日本開始進行實驗播出電視訊號,
然而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這實驗只進行了數月。
日本電視產業的興起開始於1953年,
公共媒體機構NHK綜合電視台
以及商業電視台日本電視台先後開始播出。
日本主要的電視收視系統為無線電視
收費電視系統則是以WOWOWSky PerfecTV! 
為代表的衛星電視較為普及,
各大無線台也有自己的衛星電視頻道。
日本的無線電視以6大電視網為首,
部分地區尚有不屬於6大電視網的獨立電視台
在日本,只要擁有可以收看NHK節目的裝置
(包括但不限於電視機、手機等),
就需要給NHK繳納收視費
日本的無線電視分為對全國播出但需收費的NHK,
以及免費播出的5大商業電視聯播網
日本電影,在日本又稱「邦畫」
邦画,相當於中文的「國片」,日本有邦畫、洋畫之分,
邦指自己國邦,所以邦畫解日本片,洋畫解外國片。)
已經有超過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歷史最悠久
且最龐大的電影工業之一。
自千禧年後電視台也開始投資電影行業,
走出了日本電視劇——劇場版模式,
現時日本電影界多數電影都是由電視台
和電影公司聯合製作發行,
由電影公司單獨發行的影片已經越來越少,
電視台已經構成日本電影界的核心力量

日本動畫最早開始於1917年,動畫製作人包括下川凹天、 
幸內純一北山清太郎,被合稱為「日本動畫之父」。
此後直至1980年代,日本動畫在日本被接納為主流,
製作量隨之迅速增長,鋼彈系列作品的製作
亦於這個年代開始。
日本動畫於1990年代及2000年代
迎來它被海外市場接受程度的提昇。
動畫連續劇諸如《新世紀福音戰士》和《攻殼機動隊
於日本大受歡迎,亦吸引海外觀眾的注意。
七龍珠》、《美少女戰士》和《神奇寶貝

的周邊商品在歐美地區更是搶手貨。
千與千尋》於2002年德國柏林影展中得到金熊獎
在第76屆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中得到「最佳動畫長片」獎。
而《攻殼機動隊》亦在2004年坎城影展上映。
日本動畫業中較為重要的製作公司包括東映動畫
日本大部分的動畫製作公司都加入日本動畫協會
而不同製作室在一些較為複雜和造價較高的動畫製作項目上
也會互相合作,例如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千與千尋
就邀請MADHOUSE、GAINAXProduction I.G
雲雀工作室等合作夥伴協助製片。
每部動畫大概需要10萬至30萬美元的製作費。
2001年,動畫片佔據日本電影市場的7%收入,
而日本動畫的成功也反映在DVD銷售上,
日本近七成的DVD銷售均為動畫。
動畫市場的迅速擴張,大量動畫俱樂部在1990年代成立,
並帶動動畫展覽會的興起。
這些展覽會主要展示日本以至世界各國的動漫作品,
並包含cosplay比賽等其他元素。
另一方面,日本的動漫文化亦創造不少獨特的名稱,
例如用於指稱熱衷及博精於ACG的「御宅族」。

日本的漫畫讀者包括所有的年齡層,
因此日本漫畫的題材非常廣泛。
1950年代以後,漫畫逐漸成為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
2006年漫畫市值達到4810億日圓
除了一小部分漫畫是彩色的之外,
大多數日本漫畫採用黑白印刷。
日本漫畫向海外輸出始於1970年代末,並隨之向全球擴張,
日本漫畫也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普及,
不少被各國出版商翻譯和發行外文版。
高度發展的日本漫畫已經成為世界漫畫當中
具有獨特風格以及龐大影響力的一個流派,
在亞洲及歐美都有相當高的影響力。
在日本,漫畫一般在漫畫雜誌上連載,
毎期漫畫雜誌都包含多個漫畫系列,
但毎個系列只刊登一個章節,留待下期繼續。
如果某個漫畫系列已連載一段時期並且受到讀者歡迎,
那個系列的漫畫章節通常會集結成單行本出版,
不過與漫畫雜誌不同,一本單行本僅收錄一個漫畫系列。
日本擁有大量的漫畫讀者。
滿足讀者的需求,日本開設不少漫畫咖啡店漫画喫茶),
在那裡讀者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漫畫,
許多人還在漫畫咖啡店過夜。
大多數日式漫畫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例如漫畫的人物身體和四肢比較接近真人,
眼睛比較大,鼻子嘴巴比真人小。
日式漫畫向來不刻意描繪人種特徵,有時性別
人物性格通常較誇張,但非常注重細節。

日本傳統音樂被稱為邦樂 : 雅樂聲明神樂演歌等。
邦樂的演奏樂器種類繁多如三味線尺八、能管(橫笛)、
和太鼓等,琵琶由中國傳入日本後,
也發展出不同的形式。
十九世紀末期,西方音樂進入日本,
給日本音樂帶來很大的影響,
昭和後期開始產生融合西方元素
與日本特色的卡拉OKJ-POP(日本流行音樂)。
現代日本流行音樂基本上從日本傳統音樂演變而成,
當中的轉變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搖滾音樂的興起。
1960年代,披頭四海灘男孩等組合啟發日本音樂界,
於1969年組成的Happy End就嘗試把搖滾音樂
和日本傳統音樂混合。
1970年代晚期,新浪潮開始,將流行音樂搖滾樂合二為一
南方之星開啓J-POP的新一頁,最終在1980年代末,
J-POP取代歌謠曲成為日本流行音樂的主流。
1999年,16歲的新人歌手宇多田光發表出道專輯
First Love》,銷量達765萬,打破歷史紀錄,
也帶動日本R&B曲風。
同年新人歌手濱崎步發表的第一張原創專輯
A Song for ××》連獲三周銷量冠軍,知名度迅速上升,
與宇多田光稱霸整個市場。
倉木麻衣出道後,三人並稱為「平成三大歌姬」,
在2000年代初席捲亞洲歌壇。
踏入2010年代,各個偶像團體均在日本音樂界獲得成功,
尤其以AKB48最為突出。
不同偶像團體所獲得的大量獎項均令團體之間的盛況
和激烈競爭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因而被稱為「偶像團體的戰國時代」。
另外隨著電腦軟體技術的發展,
VOCALOID初音未來等虛擬歌手亦應運而生,
並隨著網際網路而逐漸變得流行,
甚至出現虛擬歌手翻唱歌曲的演唱會。
日本的搖滾金屬樂在音樂市場也佔有一席之地,
亦有許多相當知名的日本樂團活耀在音樂界如X Japan
BABYMETALB'z等。
日本動畫音樂在動畫產業影響下開始受矚目,
其中以此為發展中心的Lantis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
收入每年增長逾一成,並為旗下超過100個聲優和團體組合
舉行超過250場活動和演唱會,
活動範圍由日本國內擴展至亞洲、歐洲、美國和南美洲。
日本國內也會每年舉行各種動畫音樂會,
其中規模最大的「Animelo Summer Live
2015年入場人次高達八萬一千人。
動畫歌曲長期在日本全國性的Oricon公信榜長期榜上有名,
著名聲優如水樹奈奈宮野真守等的個人動畫音樂作品
都曾獲得排行榜冠軍,
而2009年電視動畫《K-ON!輕音部》的兩首主題曲
更曾獨佔公信榜冠亞軍。
2014年,著名音樂節目《MUSIC STATION》公布的
「十大最受歡迎歌曲」中除了四首男女偶像組合的歌曲外,
其餘六首全為來自《LoveLive!》、《歌之王子殿下
和《偶像大師》等動畫作品的歌曲,
可知動畫音樂在日本擁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截至2011年,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實體音樂市場,
市場年產值達31億美元,佔世界市場30%,
而包括數位販售在內的總唱片市場年產值也達到41億美元,
佔世界市場之25%,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

日本人進食的食具通常是小碗
和改造過的筷子はし Hashi ?)。
傳統的日本料理主食是米飯,然後再配上其他菜餚,
例如魚,肉,蔬菜,醬菜,以及湯。
料理的名稱則是用這些菜餚的數目來命名。
最簡單的日本餐膳為一汁一菜
「菜」指一碟醬菜(通常是醃黃蘿蔔);
「汁」則指一碗湯,最後加上一碗白飯。
傳統的日式早餐通常也是味噌湯,米飯,
和一碟醬菜(或納豆)。
而最常見的料理為一汁三菜,即湯,米飯、一碟主菜
和兩碟副菜,當中這三碟菜通常是一碟生魚片,
一碟烤菜,和一碟水煮菜,
有的則是蒸菜,炸菜,醋菜,或是淋上醬料的菜,
另外附上綠茶和梅乾等醬菜。
日本飲食文化的其中一項特色是生食,大部份食物如鮪魚
鮭魚河豚章魚牛肉雞肉雞蛋等都可以生食入菜。
由於日本是海島型國家,日本人相當喜好海產品,
例如魚,貝類,章魚,類和海草等。
日本人在明治時代前有一段頗長的時間(約1200年)
除武士在外會進食打獵得來的野獸外並不進食獸肉,
直至1872年1月24日,明治天皇宣布廢除肉食禁令
並親自食用牛肉,才終結日本人不常吃獸肉的歷史。
現在的日本料理大多含有獸肉 :

牛肉豬肉雞肉都是日常料理中經常出現的食材,
而較為具標誌性食物包括 :

壽司刺身清酒便當納豆
源自中國的麵條也是日本料理很重要的一部份,
當中蕎麥麵烏龍麵這兩種傳統的麵條比較受歡迎,
湯底通常是用魚類煮成的高東
加入醬油調味以及加上不同種類的蔬菜。
另一種很受歡迎的麵類
是在20世紀早期由中國傳入的拉麵
拉麵使用的湯底有許多種 :

比如用魚類和醬油煮成的高湯,
或是豬肉和奶油煮成的高湯。
和食一向被認為能體現四季的分明
因此在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和食—日本人的傳統飲食文化」的名稱











6 則留言:

  1. 和食四季分明,原來那麼講究。我猜原本廣東菜也會四季用不同食材,但現代人不注重了,反正現在很多食材,四季都找得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代和食
      除魚生外
      無甚看頭
      份量較少
      人多苗條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