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銀行

投資銀行,簡稱投行,是一種以經營證券業務為主的金融機構

現代意義的投資銀行基本不屬於銀行的範疇,

而是一種專業證券機構(中國大陸稱為券商)。

根據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年代,「投資銀行」一詞的具體內涵也有所不同。

通常,一個完整的投資銀行包括 :

重組、併購、企業融資、證券發行、承銷、研究、投資諮詢、經紀、資產管理、

財富管理等一系列業務,但也有的只專精於某幾個方面的業務。

在中文語境中,較狹義的投資銀行僅指證券承銷和併購業務。

提供投資銀行業務的著名金融機構包括, 美國摩根大通集團英國滙豐

一般意義上的銀行(商業銀行)是經營間接融資業務的,

通過儲戶存款與企業貸款之間的利息差距賺取利潤。

而投資銀行卻是經營直接融資業務的,

一般來說,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發放貸款,而是為企業發行股票債券

提供重組清盤服務,從中抽取佣金

此外,投資銀行還向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

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投機交易。

在美國,經營以上業務的金融機構一般稱為投資銀行;

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稱為證券公司;

在歐洲則稱為商人銀行。

由於歐洲金融業在歷史上多採取混合業務經營,

事實上獨立的「商人銀行」數量不多,大部分都是綜合性銀行或「全能銀行」,

即同時兼備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角色。

根據投資銀行定義的差異,其經營的業務種類也不相同:

  1. 廣義投資銀行:指任何經營華爾街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業務包括證券、國際海上保險以及不動產投資等幾乎全部金融活動。廣義的投資銀行業務還包括二級市場的銷售與交易(證券經紀)、研究、資產管理、私人財富管理、私人股權和風險投資等等。某些大型投資銀行還發行自己的信用卡,並涉足商業銀行業務。
  2. 較廣義投資銀行:指經營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業務包括證券承銷與經紀、企業融資、兼併收購、諮詢服務、資產管理、創業資本等,與第一個定義相比,不包括不動產經紀、保險和抵押業務。
  3. 較狹義投資銀行:指經營部分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業務包括證券承銷與經紀、企業融資、兼併收購等,與第二個定義相比,不包括創業資本、基金管理和風險管理工具等創新業務。
  4. 狹義的投資銀行:其業務僅指財務顧問(包括兼併收購、重組、股權轉讓等諮詢服務)和承銷(包括股票發行、債務發行、特殊金融工具發行等)。

起源和發展

在美國,投資銀行往往有兩個來源:

一是由商業銀行分離而來,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史坦利

二是由證券經紀人發展而來,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證券

美國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發生在1929年的大股災之後,

當時聯邦政府認為投資銀行業務有較高的風險,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禁止商業銀行利用儲戶的資金參加投行業務,

結果一大批綜合性銀行被迫分割為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銀行分割為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摩根史坦利

以及從事商業銀行業務的摩根大通

但在歐洲,各國政府一直沒有頒布這樣的限制,

投資銀行業務一般都是由商業銀行來完成的,

所以形成了許多所謂的「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

或商人銀行(Merchant Bank),

德意志銀行荷蘭銀行瑞銀集團瑞士信貸集團等等。

事實證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由同一金融機構完成,

在歐洲不但沒有引起金融危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融資效率,

降低金融系統的風險。

投資銀行業務的利潤率一般是很高的。

以最常見的股票發行業務為例,投資銀行一般要抽取2-5%的佣金,

也就是說,如果客戶發行價值100億美元的股票,

投資銀行就要抽取2-5億美元的佣金。

債券發行業務的利潤相對較少,但風險也較小。

除此之外,併購清盤是投資銀行近年來的主要利潤增長點,

近年來歐美發生的大型兼併案,背後往往都有投資銀行的推波助瀾。

20世界90年代以後,世界投資銀行的格局逐漸發生變化。

一方面,併購風潮席捲美國金融界,出現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即JP摩根)、

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集團,它們都希望進入相對利潤豐厚的投資銀行領域;

另一方面,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與證券分析業務離得太近,

許多投資者和媒體認為,投資銀行雇用的分析師難以保證獨立性,

從而對投資銀行的商業道德產生了懷疑。

但是,如果投資銀行和證券分析業務真的完全分離,

投資銀行業務將成為無源之水,證券分析業務則將喪失豐厚的利潤提成,

兩者都難以生存。

相比之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業務有先天優勢,

它可以利用與各大企業的存款、貸款關係網爭取到許多客戶,

不用像傳統的投資銀行那樣依靠證券分析和諮詢吸引客戶。

商業銀行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和更良好的信譽,

它們主要缺乏的是投資銀行領域的業務經驗。

經歷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

美國的獨立投資銀行或被收購(雷曼兄弟美林證券貝爾斯登),

或轉型成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兼營商業銀行業務

以吸收存款並受美聯儲監管(高盛摩根史坦利)。

美國傳統五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史坦利美林證券雷曼兄弟貝爾斯登)

已全部轉型或被收購。

美國金融業一般把投資銀行按照規模分為三類 :

即大型(Bulge Bracket),

Bulge Bracket有「大量」「批量」的意思,

據說是因為大型投資銀行在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拍賣中,

總是能買下較大的份額。


中型(Middle Market)

Middle Market一般是指規模在5千萬到10億美元之間的投資銀行業務,

或者股權價值在5億美元到50億美元之間的客戶,

中型投資銀行主要為這些客戶服務。


和小型(Boutique)。

Boutique直譯為精品店、專賣店,一般只經營某一特定業務,

或為某一特定行業提供投資銀行服務。


按照分支機構和業務範圍,也可以分為全國性和地區性兩類。


投資銀行的規模不一定與其聲望及盈利能力成正比。

小型投資銀行由於專注於某一領域,往往能做出很大成就,

例如在併購領域名列前茅的 :

瑞德集團(Lazard Ltd),Greenhill & Co.以及Evercore Partners等。


中型投資銀行也有不少名氣比較大的上市公司,如 :

Jefferies & Co、Raymond James、KBW Inc、Piper Jaffray、

Thomas Weisel、Cowen等;

未上市的較知名的中型投資銀行則有Robert W. Baird、William Blair等。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大型投資銀行或被收購、或直接破產、

或變成商業銀行控股公司,因此華爾街上

已經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獨立大型投資銀行。

目前,以華爾街為例,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只剩餘 :

Jefferies & Co. 、Raymond James和Lazard(華爾街日報)三家——

截止到2010年5月3日,三家市值依次為46.7億美元、38.3億美元和34.8億美元,

其中真正全能型的投資銀行也只能算Jefferies & Co一家。

根據2017年的收益狀況,全球前十所投資銀行排名如下:

  1. 摩根大通 JP Morgan
  2. 高盛 Goldman Sachs
  3. 美銀美林銀行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BAML
  4. 摩根史坦利 Morgan Stanley
  5. 花旗銀行 Citigroup
  6. 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Capital
  7. 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Group
  8.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9. 富國銀行集團 Wells Fargo
  10. 瑞銀集團 UBS

證券行,又稱經紀行,是除了銀行之外買賣股票的地方。

香港的證券行有很多,例如輝立證券、信誠證券耀才證券海通國際等。

部份證券行會委派代表,每星期上電視或電台向股民推薦股份和解答觀眾的問題。


銀行控股公司 / 又稱為金融控股公司「金控」

 銀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

又稱為金融控股公司finance holding company;簡稱「金控」),

係透過成立一間 控股公司 的間接方式來進行金融業跨業整合。

金融控股公司並不能直接從事金融業務或其他商業,

但它可投資控股的範圍則包括 :

銀行業、票券金融業、信用卡業、信託業、保險業、證券業、期貨業、創投業、

外國金融機構等。

整合後可透過交叉行銷,在同一個行銷通路上 :

販賣保險、證券、債券、信用卡等各種金融商品以產生綜效組織型態

經濟大恐慌後,美系銀行間所建立禁止銀行跨業的銀行業防火牆機制,

在歐系的綜合銀行強力競爭之下欠缺競爭力,

故在金融業百貨公司化的市場要求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美國出現以銀行控股公司經營不同金融行業。

金控的各個關係企業間可藉此緊密連結後,突破以往金融分業的藩籬,

透過金融控股公司的交叉行銷(Cross-Selling),

在同一個行銷通路上販賣保險、證券、債券、信用卡等各種金融商品,

並藉此提升各個金控子公司對客戶效率化的服務,進而降低管銷費用成本,

提高競爭力,以提供「一次購足、一站到底」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問題

如何藉由財務面的分析找出彼此的優勢而能夠彼此互補

再者就是合併成為金控後落實原先預期的相關計畫,

使金控的綜效發揮到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控」,

這才是金控組成後的重要工作,

否則,一切為合併而合併,並沒有事先做過審慎評估,而盲目改制,

一旦掛牌上市後,投資人很快就會從股價加以反應。


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許石(1919年9月23日-1980年9月10日)

 許石(1919年9月23日-1980年9月10日),是二戰後的台灣作曲家,

1946年,許石自日本回台,

創作出許多台灣歌謠,《南都之夜》1946 ~ 舊歡如夢

《安平追想曲》1951 ~《離別的叮嚀》1971 ~《離別再叮嚀》為其代表作。

逐步收集整理散落在各地方的台灣民謠與推廣鄉土音樂,

其運用交響樂形式提升台灣民謠地位,

並組織中國風的合唱團到處演唱宣傳,

《解析臺語流行歌曲:鄉愁、翻轉與逆襲》

一书评价許君開台灣流行音樂風氣之先河。

1936年時,許石坐船赴東京的日本歌謠學院唸書,

接受日本知名作曲家秋月、大村能章、吉田恭章教導,

研習理論作曲、聲樂與演歌,而吳晉淮是同校出身的前輩。

完成學業後,在當時日本的東京紅風車劇座和東賓歌舞團擔任專屬歌手,

直到1946年,因母親病危,才自日本返台。

許石於1936年-1946年求學的日子非常辛苦,平日送牛奶和報紙,

寒暑假時就到北海道打工,一邊接受日本歌謠學院的音樂訓練。

為了和日本內地同學並駕齊驅,許石常於凌晨進行馬拉松式慢跑,

鍛鍊體力,練習發聲;

為了要練鋼琴,常練到手指僵硬,平日因為沒錢都在紙上練彈,

必須存上約一個月的工資才能彈上一個小時。

1946年,許石首次環台巡演即發表《南都之夜》,隨後風靡全台。

1947年便帶著還是高中生的文夏到恆春採集鄉土歌曲,

並紀錄陳達演唱《思想起》等的傳統民謠,為台灣民謠開始做紀錄及保存。

此後每隔幾年,許石將所採集到的鄉土民謠重新編曲,

並且央請當時社會上的文人雅士、知名作詞家(如許丙丁、陳達儒),

來補全台灣鄉土民謠。同時,許石為了積極推廣和分享台灣鄉土民謡,

舉辦大小十餘場的台灣鄉土音樂發表會。

1952年,許石成立了中國唱片公司,後更名為女王、大王、太王唱片公司,

皆為推廣台灣鄉土民謠和歌謠而成立。

然而當時版權意識不高,盜版猖獗使得正規經營的唱片公司難以生存,

許石的唱片生意難以持續,造成日後生活經濟上的負擔。

許石在三重市(今新北市三重區)河邊北街90號設製片廠,出版作品包括:

《安平追想曲》、《港都夜雨》、《孤戀花》、《夜半路燈》。

這些歌曲藉由許石的巡迴發表會,和歌舞會而風行,之後便灌錄唱片。

是年由大王唱片舉辦「台灣鄉土民謠演唱會」,

並發表《六月茉莉》、《水犁歌》、《鬧五更》、《卜卦調》、《丟丟銅》、

《潮洲調》、《思想起》等……歌曲,同時透過大王唱片發行。

1980年8月2日,因心臟病病逝台北林口長庚醫院,時年60歲。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Gz_MYZSYk

南都之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MSCxtq91k

舊歡如夢 (譚炳文 1)

曲: 許石 詞: 龐秋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bRgvY-7_M

李克勤 ~ 舊歡如夢【1992年度勁歌金曲第3季季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zzCOJg6SE&list=RDwnzzCOJg6SE&index=1

安平追想曲- 許石 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m8M2zE_Ew

安平追想曲 - 謝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L6QnHQTw&list=RDwnzzCOJg6SE&index=4

江蕙 安平追想曲 (台南安平 台南公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7awFppvpU

安平追想曲(日語導唱版)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tWrXAIW80

譚炳文 離別的叮嚀 1971 原裝正版 合唱.譚炳文+鳴茜 詞.羅寶生 曲.許石 (原曲.安平追想曲) 想聽羅寶生其它作品 請到下面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qEn5QqLV4

離別的叮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TNezjK1FU

張偉文 - 離別再叮嚀 (張偉文中國您好演唱會)

:麥皓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