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蜻蜓~偶拾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昆蟲綱 Insecta
目:蜻蛉目 Odonata
亞目:Epiprocta
下目:差翅下目 Anisoptera
Selys1854
晏蜓科 Aeshnidae
澳蜓科 Austropetaliidae
勾蜓科 Cordulegastridae
弓蜓科 Corduliidae
春蜓科 Gomphidae
蜻蜓科 Libellulidae
新蜓科 Neopetaliidae
古蜓科 Petaluridae

蜻蜓英語Dragonfly),是一種屬於蜻蛉目的昆蟲,
於春天到秋天時出現,有細長翅膀與腹部。
蜻蜓,又稱燈烴、負勞、蟌、蝍蛉、桑蜋、蜻虰、紗羊、
青娘子、尋塘,尾庵,是屬於蜻蛉目差翅亞目昆蟲
它的特徵包括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
以及修長的腹部,長約8厘米。
蜻蜓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
蝴蝶等,部分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
交尾後,雌蟲產卵於水草中。
蜻蜓通常在稚蟲(水蠆)棲息的湖泊池塘溪流濕地
附近活動。由於它們獵食害蟲, 故此被視為重要的捕獵者。
蜻蜓的祖先最初出現於泥盆紀,大約到了3億年前,
石炭紀時期大氣含氧量比現在還要高,蜻蜓開始演變得巨大,
巨脈蜻蜓翅膀到達75厘米。大約經過5000萬年,
二疊紀中期到晚期,大氣含氧量減少,
蜻蜓的身體開始縮小,牠們渡過幾億年,
甚至逃過大滅絕還生存的昆蟲
成蟲的頭部很圓,複眼大。胸部呈箱子形,有兩對的長翅膀,
可以通過翅膀的交替振翅飛行,也能在空中定點飛行。
休息時翅膀平放`垂直合併的。腹部細長。
蜻蜓的食性為肉食性,主要在空中捕食蝴蝶
甚至其他品種的蜻蜓。在捕食的時候牠們會用6隻腳,
猛抓住獵物,其腳上所長有的大量粗毛,可以抓緊獵物,
令其無法逃脫。口中尖尖的大下巴相當發達,撕咬獵物進食。
牠們更能夠在30分鐘內吃光與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
蜻蜓的腳在捕食時很有用處,但是卻不適合步行,
所以蜻蜓除了在樹枝停下時,會以腳作停泊作用外,
其他時候甚少運用到足部。即使是稍微的移動,
牠們也須要用翅膀來飛;
而且即使只剩下一隻翅膀時,牠們仍可以飛行。
蜻蜓點水是雌蜻蜓正在水面上產卵。

蜻蜓是典型的不完全變態昆蟲,由稚蟲蛻變至成蟲的階段中,
不需經歷結蛹的過程。牠們一生只經歷三個階段: 
卵、稚蟲及成蟲。
 蜻蜓稚蟲是水生的,而成蟲則是具飛行能力的陸生昆蟲。

蜻蜓的卵會被置於植物內、枯木內或甚至乾土中,
又或被隨意地掉在水面上,這視乎其品種而定。
大多數溫帶地區的蜻蜓品種的卵不會在產後立刻孵化,
並且可能待上數月才孵出稚蟲。 這一段不孵化時期稱為
「滯育期」,目的是讓蜻蜓以卵的形態度過寒冬。
因為香港的冬天氣候溫和,所以這現象在香港並不需要,
但據知某些把卵產於乾土中的長尾蜓屬品種,
能以卵的形態在乾旱的環境中生存一般時期。
黃蜻的卵則衹在多便孵化,且更可在雨後形成的短暫水窪中,
孵化,牠們這種迅速的成長明顯是個很好的優勢。

稚蟲

水蠆,孵化後的稚蟲的第一個階段或齡期稱為前稚蟲。
牠們沒有足部,這階段通常只維持數秒至數分鐘。 
稚蟲在這第一次脫皮後就進入第二個齡期,
牠們有構造簡單的足部和三條有節的觸角。
稚蟲的成長期一般都有八至十五個齡期,
是蜻蜓一生中最漫長的時間。
稚蟲在羽化為成蟲前,會經過一個變態期。
在這階段,稚蟲會成為成蟲,但牠們會一直留在外骨骼內,
直至最後的齡期。在這段期間,稚蟲的身體會在外骨骼內,
慢慢重新構造為成蟲。因為口器慢慢退化,
稚蟲亦會停止進食。當透過稚蟲外殼,
也能穩約窺見成蟲的身體上的顏色及斑紋時,
稚蟲很快便在合適的時間羽化。
蜻蜓成蟲會直接由成熟稚蟲羽化出來,
牠們有發展良好的翅芽。蜻蜓沒有蛹的階段。
從稚蟲蛻變為成蟲,這真是一個很特別的過程,
因為稚蟲和成蟲這兩個階段可說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

羽化

在氣候溫和的地區,寒冬使羽化期衹限於春天和夏天。
鑒於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冬季雖短但明顯較涼快,
使得大部份蜻蜓品種的羽化期都沒有明顯的模式。
香港有一些品程稱為「春季品種」,牠們在春天羽化為成蟲,
四月下旬或五月,通常是牠們羽化的高嶧期。
牠們擁有同步羽化的模式,即當雨季開始和氣溫上升時,
牠們的羽化期也同時開始。 春季品種:
包括大部份的河棲春蜓科,如獨角曦春蜓和純鎏尖尾春蜓。
 此兩種蜻蜓的羽化高嶧期,較中華長鉤春蜓早大約兩星期。
 色蟌科的煙翅綠色蟌,也是一種春季品種,
牠們的飛行期很短;同屬色蟌科的華艷色蟌,
則由春季至十一月下旬,都可見牠們的展翅飛翔。
 大部份羽化期沒有明顯模式的蜻蜓品種,
從三月至翌年的一月都可見牠們飛行。
黃蜻則全年都在飛行,這是由於牠們有遷飛而來的種群湧入。
然而,這情況就不太可能在一月,及二月時出現,
因為雖然估計遷飛的種群,會從菲律賓而來,
但是盛行風在這兩個月,大多從東面或東北面吹來,
卻很少是源自南面的菲律賓。 有些品種,尤其是紋藍小蜻,
要直至夏末才會看到,但大部份的羽化高嶧期都在春天,
夏天期間繼續會有稚蟲羽化,但數目會逐漸減少,到了深秋,
羽化期就會完全終結,這與當時的平均氣溫明顯下降有關。 
羽化為成蟲的實際過程是十分精彩的,通常在一小時內完成。
 不過,要將柔軟的身軀和閃亮的柔軟翅膀硬化,
以及要蛻變成完全成熟的顏色,則可能要花上數小時。
 在這段時間中,牠們不能移動;也缺乏堅硬的外殼保護,
所以蜻蜓通常選擇於黃昏至清晨的時間進行羽化,
以減少被捕食的機會。 而在羽化過程中,稍一不慎,
身體或翅膀更會因撞到身邊物件,而沒有完全擴展,
導致出現畸型現象而影嚮日後的活動能力,甚至死亡。 
大部份蜓科蜻蜓,都在傍晚後不久的晚上開始羽化,
然後在黎明前作首次飛行。 春蜓科、蜻科和束翅亞目:
則都在晨初時羽化。 大偽蜻屬品種在晚間羽化。

繁殖

蜻蜓的繁殖是最與別不同,繁殖方式的演化仍是一個謎。
與其他昆蟲一樣,蜻蜓的生殖器官生長在腹部末端,
第九腹節的腹面。在交配前,雄蟲會將精子從生殖孔,
轉送到位於第二及第三腹節腹面上第二組性器官中,
並將精子儲存在那裏。 當雄蟲抓住了願意交合的雌蟲時,
交尾(交配)就會開始。 首先,雄蟲會彎起腹部,
利用腹部末端肛附器的交合突,抓著雌蟲的頭部後側;
或前胸的背板。 然後,雄蟲會放鬆其足部對雌蟲的緊握,
讓雌蟲輕鬆地懸掛在雄蟲的腹部末端。 願意交合的雌蟲,
會彎起腹部作出接觸,並將腹部末端,
緊貼在雄蟲的第二性器上。 
這種交配模式在英文中有時稱為「輪」(wheel)。 
接著,雄蟲會將雌蟲在過往交尾時留在體內的所有精子除掉,
然後運用陰莖狀的器官將自己的精子放在雌蟲體內。
許多品種的雄蟲肛附器與雌蟲的頭部後側,
以及雄蟲的第二性器官與雌蟲的性器官,
都是有如鎖與鑰匙的結構互相契合,並且是品種特有。 
由於這種精妙的特點,雄蟲與不同品種的雌蟲品種,
可交尾的機會就大大減低。 不過,有時一些大意的雄蟲,
亦有抓錯對象的一刻。 因此,肛附器的結構和特徵,
是用來分類和分辨品種的最佳標準。 
某些蜻科交配可能只需很短時間,但對大多數品種來說,

交配是一個非常冗長的過程:

要經數分鐘,甚至數小時後,雌蟲才會產卵。
雌蟲大多在交尾後就立即產卵。 產卵時,有些雌蟲,
會由雄蟲抓著其腹部後側「串連」在一起進行;
有些則是在沒有雄蟲抓著的情況下產卵。 
許多雄蟲即使沒有緊抓著雌蟲,但在雌蟲產卵時,
都會保護著牠們,以防其他雄蟲對該雌蟲產生興趣。
有的蜻蜓會把卵放在植物內,稱為「內生產卵」;
有的則會把卵掉在潮濕的植物上或水面上。

《日華子本草》:「涼,無毒入藥去翅足,炒用良。」
           《別錄》:「強陰止精。」
    《陸川本草》:「治腎陽萎。」為四川名菜。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蝴蝶深深見   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   暫時相賞莫相違

六月五日午未時 ( 12~13:30 )
於粉嶺龍躍頭東郭圍之小溪上
一只蜻蜓駐足於短竿上
偶爾飛舞勾留徘徊



當時得詩兩句~
午時三刻一蜻蜓  
尾指擎天目轉晴
振翅但展未圓舞  
偶觸明君憂國情
(第三四句
喜得詩隔空和詩)


晚上再續一首~
溪靜竿頭駐蜻蜓  
尾豎擎天目轉晴
午未振翅圓舞夢  
盼出明君舒國情





16 則留言:

  1. "蜻蜓點水"是雌蜻蜓正在水面上產卵
    ...啊!原來如此!明白了!明白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Kaka點頭.....
      同意了 !?
      同意了 !?

      刪除
    2. 同意了乜?
      唉!你....又舊病復發了!真可憐!hahaha...

      刪除
    3. 同意了蜻蜓點水
      是雌蜻蜓正在水面上產卵

      刪除
  2. 蜻蜓羽化見過兩次,成隻白色好得意的.

    回覆刪除
  3. 回覆
    1. 大夫,晚安。
      大夫,請問你何時自編自導自演?
      請通知聲,讓小女子購票觀賞。

      刪除
    2. 農夫忘不了割禾 懶管它是誰的艇
      分秒都演好角色 歲月就這樣夢醒

      刪除
  4. 咦?大夫此圖隱含政治立場?:)

    回覆刪除
    回覆
    1. < 小池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刪除
  5. 3億年前,石炭紀時期大氣含氧量極高,蜻蜓變得巨大,翅膀到達75厘米。
    可能有一隻麻雀咁大喎, 咪要同麻雀爭食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3億年前,石炭紀時期大氣含氧量極高,蜻蜓變得巨大,翅膀到達75厘米。
      食麻雀 !!

      刪除